
《中央财经大学校史》.doc
13页精品文章《中央财经大学校史》各位同学,你们好,我是今天的讲解员xxx现在大家所在的校史馆在前不久刚刚建设完工,其实,在xx年,我校建校六十周年之际,学校在学院南路校区重新设计兴建了校史馆但是为了让沙河校区的众多学子,特别是大一新生方便、及时地参观校史馆,接受校史校情教育,学校又在学院南路校区校史馆的基础上在沙河校区建设了这个校史馆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而对于每一位新来中央财经大学的莘莘学子来说,都渴望了解这所大学的初创,以及它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和种种故事那么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校的发展历程:我校建校已有60多年,经历了办学初创期、单科性学院定型期、学校恢复期、向多科性大学转型期等几个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努力创办高水平大学新时期办学初创期自1949年建校起至上世纪50年代末是学校的初创期中央税务学校我校的前身是中央税务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校址位于西皇城根22号,现改为西黄城根南街45号,也就是这张图片所示的位置西皇城根22号,最早是一所尚书宅地,由清末邮传部尚书陈璧所建,又名陈家大院,这处院子有30余亩,200间房舍,能容纳500余人,当时学校花费了相当于7000多袋面粉的价格购得该处院落。
此时的中央税务学校还不能说是正规的高等院校,是为中央政府培养亟需的税务干部,还只算是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财经类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为了加强高等财经教育,财政部开始在中央税务学校的基础上筹备建立中央财政学院,所以从1951年9月开始,西皇城根22号院也成为中央财政学院的校址,同时学院也在西直门外四道口处,也就是现在的学院南路校区处兴建新的校舍在初期,税务学校和财政学院并行运行,直到1952年6月,税务学校才正式并入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税务学校和财政学院合并后,“蜜月”还没度完,就赶上了1952年的全国院系大调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史上的大事件,是以苏联为师的结果这次调整,私立大学全部改为公立,学校一律撤销,对综合性大学进行整顿,发展专门院校,重点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这次调整,虽然改变了旧中国工科过于薄弱、师范缺乏的状况,但也确实造成了高等教育长期文理、理工分家,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割裂的状况,给培养的学生造成了思想方式的缺陷和知识面的偏颇等负面影响不过,在这次调整中,我校还是受益的,北大、清华、辅仁、燕京大学的很多知名学者、著名教授来到我校,可以说是精英荟萃,名士云集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好景不长,中央财经学院只办了一年就被撤销了,究其原因不得而知,一种说法是说国家可能处于对北京地区高校布局上的考虑,另一种是说,学校的办学条件简陋,院系调整过来的一些教授们不愿意在这里供职,因为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相去甚远。
中央财经学院撤销后,师资又被分到了北大、清华、人大等院校,原来中央财政学院和税务学校人员大部分留下来承办中央财政干部学校不过,无论如何,干校的成立对改变当时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落后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缓解了当时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财政干部紧缺的状况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1958年,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校合并,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这次合并凝聚了财政和金融两大力量,奠定了我校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单科性学院定型期1960年直到“文革”期间停办为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我校原来干校的基础上,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到了1961年,全国经济困难,大家吃不饱饭,各个浮肿,于是中央决定精简城市人口,所以这一年学校没有招生,因此这一时期学校只培养了的四届正规毕业生,共1597人,但就是这四届学生,在后来出了众多中国财政、金融领域的高管,这在后面会加以介绍另外,在这一时期,我校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这一时期是学校历史上发展较好、较快的一个时期,无论是校舍建设、教师培养还是学生培养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的基建工作停了,挖好的地基毁了,教师被下放,校舍被北京烟厂占了。
学校恢复期1978年,国务院批准学校在原址复校,这就意味着烟厂得搬家,腾出校舍,但是因为烟厂是北京市的利税大户,市里更重视,所以在去留问题上双方争论了好几年财政部的领导去国务院、去国家事务管理局,都没谈下来烟厂生产轰轰隆隆,学生没法上课,于是上街、罢课,去请愿后来事情闹大了,新华社写了一篇内参,报给了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胡耀邦同志,胡耀邦批示,让烟厂搬家,这是xx年的事儿了,但是烟厂彻底搬走是xx年,前前后后经历了xx年可以说复校后学校经历了一段相当艰苦的岁月,因为没有地方,有的老师在澡堂里隔出一个空间,做宿舍,第二天起床,被子都能拍出水,几百个学生一起住在大礼堂,学生没有教室,就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上课,但是就是在物质条件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同学们非常团结,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劲头,晚上在烟垛上谈理想,平时积极锻炼身体,一心想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而教师到各地用人单位的走访,普遍反映中财的学生务实、踏实,很得用,这可以说已经成为我校学生的传统迁厂还校的十年,对学校的发展非常不利,同其他兄弟院校相比,实际上是失去了xx年的发展机遇没有校舍,办学规模就不能扩大,也不利于教师的培养向多科性大学转型期xx年学校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是学校在复校后抓住的第一个历史机遇,相对于原来的以财政、金融、会计等为主要学科的专门性院校而言,学校走上了多科性大学之路。
创办高水平大学新时期复校后的第二个历史机遇是xx年学校由财政部划归到教育部,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从而走上了“入主流、办特色、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道路捐资兴学这块儿内容是xx年以来,向我校捐资十万元以上的单位和个人的名单其实无论是小从几十元,大到几千万元的捐赠,学校都一一记录在册,并在基金会的网站上公布出来,但在因为数量很多,而这面墙的空间有限,所以无法一一列举除了社会捐赠,很多从校友毕业后反哺学校,像涌金实业前董事长,已故经管86级校友魏东先生,有女巴菲特之称的刘央女士等等相信有这么多的好榜样,学生们在能力范围内反哺学校,捐资兴学一定会在中财形成风气,这些虚位以待的空位,说不定也会出现在场同学的名字现在我们来到了校史馆的室内展示部分前言这是我校的新徽标,于xx年7月启用,以学校的标志雕塑——“龙马担乾坤”为核心主体龙马担乾坤”主题雕塑坐落于学院南路校区校门区广场中央,落成于xx年5月16日,由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为我校建校50周年创作,造型是一个背负乾坤,昂首奋蹄的龙马造型,予以中财学子像龙一样腾天潜渊,吐纳川海,也要像马一样辽阔原野,一任奔驰我校现阶段的办学目标是建设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
历程篇校史馆的室内部分分为历程篇和成就篇两个篇章,以“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研究型”为主线,对建校以来学校取得的成绩,进行简要地回顾、总结和提炼与国同体在中财6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这些照片是新中国历届国家领导人接见我校师生的照片,这是在我校建校50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给我校的题词复校后的历次党代会在这块儿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校各个发展阶段提出的校办学目标,从第一次党代会的建设全国重点财经院校,到xx年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在不断发展,办学目标在不断提高发展大事记xx年后,学校发展非常迅速,在基建、科研、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突飞猛进,这些发展变化在大事记里得到充分体现校园变迁xx年之后,学校进入了校园建设逐步改造和建设阶段,xx年清河分部启用,到xx年建校50周年之际,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学校空间狭小,无法完全满足学校办学的需要,由于周边无法拓展,学校抓住沙河建设高教园区的契机,在昌平沙河建设新校区,扩展办学空间xx年沙河校区破土动工,xx年正式启用,迎来首批学子长期困扰学校发展的校园面积过小问题初步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为学校今后的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标志着中央财经大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沙河校区将成为学校未来的主校区在沙河新校区投入使用之前,为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xx年学校租用了校舍功能齐全,条件完备的上庄校区作为使用了xx年的清河校区的替代校区同学们看到的西山分部,是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财后,其教学用地成为中央财经大学西山分部六十年辉煌这是在xx年我校建校60周年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给发来贺信,题词,还有来视察和讲座的照片校庆当天共和国五任财长更是齐聚我校,祝贺60周年校庆校庆期间,学校还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各大媒体也争相对校庆盛况进行了报道有特色在xx年9月的《经济》杂志上,记者xx川经过细心统计和精心研究,发表了文章“中国财金黄埔报道”,将目光聚焦在我校金融62一班这个50人的班级出了30多位司局级以上干部,且大多身处经济重要部门,并且他们的同届和下届校友也不了不少政府高官这张图片就是这期杂志的封面,封面上的这三位校友分别是时任国家审计长的李金华,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和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戴相龙特色学科6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形成了鲜明的财经特色经济学和管理学是我校两大传统优势学科建校初期我校所开设的专业主要属于应用经济学,直接服务于当时国民经济建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是国家在我校率先设立的。
这是我校现阶段财经专业的建设情况,我校是全国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四所高校之一,这四所高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xx年,学校搭建了“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创新平台”,引进了一大批海外优秀归国人员任教,还聘请了一批世界一流学者,包括诺奖得主担任学术委员、名誉院长,平台学生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采用国际公认最权威的英文版教材和英文授课xx年末该平台被列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这张照片是六十周年校庆前夕刘延东同志来校视察时,与平台教师的合影我校注会专业在xx年和xx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连续名列全国第一,这是中注协发的文件保险学专业获得了国际保险业著名专业资格认证机构的资格认证,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申请会员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这是会员证前不久学校mba项目又获得了amba国际认证财经人才培养我校学生生源好、表现好、就业好、发展好、社会反响好,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毕业生中,一大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有的成为担纲扛鼎的领军人物其中就包括上面的这五位,分别是:金融62级校友李金华、财政62级校友金人庆,财会63级校友戴相龙,这三位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另外还有总后勤部副部长孙志强,原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王启人,都是我校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时期的学生。
我校1978年复校后培养的大批校友,现在也已成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金融保险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术界、文化界等行业领域的骨干力量而新一代毕业生也是人才辈出,如我校xx届会计学院毕业生王一钢同学被国际会计师公会授予“杰出英才奖”,毕业后被摩根士丹利公司录用,是当年全亚洲唯一被录用的本科毕业生多科性院系成立时间这是自1949年以来,我校各院系成立的时间,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所在的学院的发展演变情况大家可以看到,xx年,法律系、中文系成立,学校开始有了非财经专业的院系了学科树目前我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文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巩固传统优势学科,培植新的优势学科,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型这块儿内容里展示的是我校近年来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