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结构设计电算常见错误做法总结.doc.docx

52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86504789
  • 上传时间:2019-03-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1.14KB
  • / 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结构设计电算常见错误做法总结  结构设计电算常见错误做法  常见错误做法总结于下  1. 暗梁当楼面梁使用这是最常见的错误暗梁之所以不能当楼面梁是因为其刚度不够,荷载不能按自己设想的方式传递,即楼面荷载—板—暗梁—柱的传递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将大大低估板的内力我个人认为,根据内力按最短距离传递的原则,用暗梁代替梁只有在板受集中力时,在集中力处沿板的最短方向设置暗梁,可以认为集中力由暗梁承受以满足抗弯强度和裂缝要求,此时板的计算跨度绝对不能按支承于暗梁来考虑但很多时候,这种做法也没有必要,直接加大板的受力钢筋即可,除非因抗剪需要箍筋而使用暗梁  2. 与上一个问题相对应的是,在刚度发生较大突变处,应视为梁典型的问题是不同高程的板之间出现的错台,错台本身平面外刚度比较大,而板的平面外刚度较小,不管你是否愿意,板上的荷载都要传递到错台上,因此应当按梁来设计,尤其是抗剪钢筋应满足要求地下通道、车站遇到的这种情况较多,其荷载又比较大,但大多数人对错台的处理却非常草率,这很令人担忧  3. 框架结构形成事实上的铰接最常见的是梁刚度比柱大的多,使柱对梁的约束作用较弱,形成事实上的铰这样减少了超静定次数,于抗震不利,也难以形成“强柱弱梁”。

      坂神地震时,地铁车站柱的破坏相当严重,也提醒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地铁车站顶底板可看作筏板,其梁的刚度当然大于柱,但中板处不宜将梁的刚度做得较大另外,地下工程如通道、涵洞、地铁车站等,有时不小心也容易作成刚度较大的顶底板和刚度较小的侧墙,这样横剖面就形成铰接的四边形,两侧墙土压力相差较大时很容易失稳,也不利于抗震  4. 板墙受力钢筋置于分布钢筋的内侧很多人总把分布钢筋想象成类似梁的箍筋,因此配筋不小心就这样倒置分布钢筋的作用在于固定受力钢筋位置,传递受力及防止温度收缩裂缝,它不需要象梁柱箍筋那样外包以防止钢筋受压向外鼓出,更重要的是,板墙截面高度较小,为增加有效高度发挥受力筋作用,一般情况下应当外置受力钢筋某些特殊情况,如地下连续墙,由于施工方便原因可牺牲板有效高度,将受力钢筋内置  5. 在紧靠柱的位置框架梁上搭梁由于紧靠柱支承的位置,框架梁的转动受到约束,当其上所搭的梁荷载较大时,将产生很大的扭矩,使框架梁的配筋变得困难某些设计人员将此处框架梁与搭接梁的连接看作铰接,这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梁的塑性变形能力有限 * A; q#D* H0 @) V+ n  6. 板钢筋不伸入上翻梁受力钢筋之上。

      这在地面上结构中还不容易出现,但在地下工程中,由于结构形式不够直观,稍有疏忽就会犯错最常见的是通道入口处顶板有一道收口的横梁,其底部顺板向下倾斜,形成不规则的梁多数人配筋将此梁受力钢筋仍然沿水平方向布置,板的纵向钢筋则从下侧锚入梁内地下工程没有完全的分布钢筋,在这个横梁处,板的纵向钢筋实际上是受力钢筋,不但要按受力钢筋锚固,还应当在梁受力钢筋之上另外,很多人认为此梁受力小,因而配筋马虎实际上,此梁由于单边受力,有一定的扭矩,配筋应考虑板上荷载传递到此梁上  . 地铁车站不计中板开洞由于开洞的影响比较难算,也由于部分人对开洞影响没有当成一回事,因而计算时都加以忽略当开洞较小时,这样也许没有多大影响,但地铁车站有时在中板沿横向平行布置三排楼、扶梯,严重削弱该处楼板刚度,虽然洞边有加强的梁,但梁高受到限制,中板厚度通常都为400~500,因此不足以弥补其刚度的损失至于加暗梁来加强洞口,更不能弥补计算模式与实际不符的不足鉴于加强梁高度受限,建议采用通用软件计算时按空间结构预先计入这一不利影响,否则应加强该处侧墙抗弯、剪能力,并加强该处楼板配筋  如何判断电算结果的正确性  对于梁和扳,在出来电算结果以后,我一般采用手算结构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采用公式As=M/(fy*h0),在这儿漏算了γs,我一般是算出配筋面积以后,再除以,,三个数字,算出结果以后与电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相差不大,则认同电算结果,我通过很多次计算发现一般情况下是电算结果远远小于手算结果,这种情况一般是电算过程中计算机漏算了荷载,或者与个人计算参数设置有误有关。

        我们一般都是要校核软件的配筋系统的,很多情况下,软件的计算出的内力和配筋量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在配筋时容易出错最好根据配筋面积图和配筋图校核一下!  要从两个方面判断:  1、合理性  1)周期、振型和地震力非耦联计算地震作用时,其第一周期一般在以下范围内:  框架结构 T1=~;  框剪结构 T1=~;  剪力墙结构 T1=~其中N为计算层数  振型曲线光滑连续,零点位置符合一般规律  2)位移 位移曲线应上下渐变,不应出现较大的突变,位移值满足规范要求  3)构件配筋的合理性 满足构造要求,最小配筋率,箍筋肢距,梁加腰筋等  2、平衡性  分析在单一重力荷载或风荷载作用下内外力平衡条件是否满足    画图的话应该自己参照配筋计算出来的面积自己画,计算机出的图比较不可靠!要特别注意一下挑梁,大跨度梁的配筋  首先,要保证结构模型和实际相符,如底层结构高度、铰接梁和框架角柱等特殊构件定义等  其次,复核输入的荷载,如建筑隔墙、电梯吊钩、空调基座、消防水箱和特殊房间荷载等  第三,计算参数必须逐一复核,使之和实际相符,详pkpm使用手册  第四,判断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下述9大指标全部pass的话,整个结构方案应是合理的  1、轴压比;2、剪重比;3、刚度比;4、位移比;5、周期比;6、刚重比;  7、参与振动质量比;8、倾覆力矩比;9、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  具体规范条文详后附件  最后,有目的的手工复核一些特殊构件:柱轴压比、较大跨度的梁、上部栽柱的梁等  另外,“三分计算,七分构造”,对楼板大洞口周边梁板、转角窗房间楼板、不能贯通框架梁之间楼板、楼梯间休息平台梁处短柱、地下室顶板、大底盘顶板等电算结果反映不出来的部位只能通过构造措施加强,使之和计算模型相符  这篇文章可以参考:  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复杂,构件很多,计算后数据输出量很大,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经验,对计算结构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来判断计算模型简化是否合理,输入数据是否正确,从而决定该结果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可以按以下的项目进行  自振周期  对于比较正常的工程设计,其不考虑折减的计算自振周期大概在下列范围 中  框架结构: T1=n  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筒体结构: T1=n  剪力墙结构和筒中结构: T1=n  第二及第三周期近似为:    T2=(1/3‐‐1/5)T1  T3=(1/5‐‐1/7)T1  如果计算结果偏离上述数值太远,应考虑工程中截面是否太大、太小,剪力墙数量是否合理,应适当进行调整反之,如果截面尺寸、结构布置都正确,无特殊情况而偏离太远,则应检查输入数据是否有错误以上判断是根据平移振动振型分解方法来提出的,考虑扭转耦连振动时,情况复杂很多,首先应挑出与平移振动对应振型来进行上述比教,至于扭转周期的合理数值,由于经验不足尚难提出合理的数值  振型曲线  在正常的计算下,对于比较均匀的结构,振型曲线应是比较连续光滑的曲线附图一),不应有大进大出,大的凸凹曲折  第一振型无零点;第二振型在H处;第三振型分别在(‐)及(‐)H处。

        地震力  根据目前许多工程的计算结果,截面尺寸、结构布置都比较正常的结构,其底部剪力大约在下述范围内: 8度,二类场地 FEK=G  式中, FEK为底部地震剪力的标准值,G为结构总重量  层数多、刚度小时,偏于较小值;层数少、刚度大时偏于较大值;当其他烈度和场地时,相应调整此数值但计算的底部剪力小于上述数值时,宜适当加大截面、提高刚度、适当增大地震力以保证安全;反之,地震力过大,宜适当降低刚度以求得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  平位移指标  水平位移满足《高层规程》的要求,是合理设计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即是说:合理的设计,水平位移应满足限值;但是水平位移满足,还不一定是合理的结构,还要考虑周期、地震力的大小等综合条件 因为,抗震设计时,地震力的大小与刚度直接相关,当刚度小,结构并不合时,由于地震力也小,所以位移也有可能在限值范围内,此时并不能结构合理,因为它的周期长,地震力小,并不安全新《高层规程》位移限值放松较多,较容易满足,所以还应综合其他因素  其次,将各层位移连成位移曲线,应具有以下特征:  剪力墙结构的位移曲线具有悬臂弯曲梁的特怔,位移越往上增大越快,成外弯形曲线;    框架结构具有剪切梁的特怔,越往上增长越慢,成内收形曲线;  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筒体结构处于两者之间,为反S形曲线,接近一直线;  在刚度较均匀的情况下,位移曲线应圆曲光滑,无突然的凸凹变化和折点。

        内外力平衡  平衡条件程序TAT本身已严格检查,但为防止计算中的偶然因素,必要时可检查底层的平衡条件:  ΣNi=G  ΣVi=ΣP  Ni为柱、墙在单组重力荷载下的轴力,其和应等于总重量G,校核时,不应考虑分层加载  Vi为风荷载作用下的底层墙、柱剪力,求和时应注意局部坐标与整体  坐标的方向的不同,ΣP为全部风力值注意不要考虑剪力调整  对于地震作用不能校核平衡条件,因为采用SRSS法或CQC法进行内力组合后,不再等于总地震作用力  对称性  对称结构在对称力作用下,对称的内力与位移必须对称TAT程序本身已保证了计算结果的对称性如有反常现象应检查输入数据是否正确  渐变性  竖向刚度、质量变化较均匀的结构,在较均匀变化的外力作用下,其内力、位移等计算结果自上而下也均匀变化,不应有大正大负、大出大进等突变  合理性  设计较正的结构,一般而言不应有太多的超筋截面,基本上符和以下规律:  1: 柱、墙轴力设计值绝大部分为压力  2:柱、墙大部为构造配筋  3:梁基本上无超筋    4:除个别墙段外,剪力墙符合截面抗剪要求  5:梁截面抗剪不满足要求,抗扭超限截面不多  符合上述八项要求,可以认为计算结果大体正常,可以在工程设计中应用。

        计算机和人是不能比的,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出错的,但是当你结构布置不合理,不能给她比较明确的传力途径的时候他可是胡来的,就比如说超筋的构件的配筋你一定要主意,一定要复核的我一般对电算总有点怕怕,但完全复核真是没那时间和精力,我处理的方法是比较简单的,第一次生成配筋的时候只控制钢筋的间距,不控制他的直径,这样一看他的配筋就知道他配的是不是合适,这样就基本可以判定你的结构布置是不是让它晕了,然后在间距和直径一起控制,出施工图  我参加过20XX新版PKPM的研讨学习,PKPM软件在结构基本梁,柱构件上的计算已经非常成熟,只要用户模型,荷载输入正确,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软件在板式构件,剪力墙上的计算没有梁,柱构件的成熟  在计算结果中,我们要注意检查计算书,判断有效质点,结构位移,平动周期和扭转周期的情况,如果觉得有很大的问题,就去检查荷载输入是否有误,检查办法是逐一删除风荷载等,看计算结果有无变化!!  在做柱子的截面设计时,我们一般是先手头算一下,再用电脑计算,一般用PKPM算出来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