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doc
11页上饶县第一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 四年级 课 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 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温馨提示: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学法指导:观察字形记忆,根据资料理解词意知识链结:周恩来少年时代,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理解并读准词语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2、想一想,写一写,找出与这些词意思相近的词繁华—( ) 驱使—( ) 踊跃—( ) 清晰—( ) 欺凌—( ) 惩处—( )得意洋洋—( ) 左顾右盼—( )3、根据拼音填字组词jué( )起 门méi( ) yà( )死lún( )陷 血pō ( ) kēnɡ( )qiānɡ( )二、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注意把文中的词语读准确。
2.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原因是———————————————————————————————————三、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chǎo rǎng mó fàn xún jǐngchéng chǔ qū shǐ jué qǐfēng hé rì lì yào wǔ yáng wēi2·辨字组词崛( )屈( ) 伯( )拍( )帝( ) 啼( ) 范( )犯( ) 征( )惩( ) 问( )闯( )振( )辰( ) 坚( )锵( )上饶县第一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 四年级 课 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 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2、自读思考:课文章写了哪几件事?组内相互说一说二、合作探究 1、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 2、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我的感受是————————————————————————————. 3、再读课文对比中理解,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是——————————————————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 )5、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周恩来的坚定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是———————————————————7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的原因是——————————————————————————————8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 女训斥一通的原因是————————————————————。
三、拓展延伸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四、课堂检测:读了本课我想说(可以写打算或者感受)——————————————————————————————————————————————————————————————————————————————————————————上饶县第一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 四年级 课 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课 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写生字、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3、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三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预习任务: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3、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1、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2、自学生字新词,小组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师检查自学情况 3、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 3、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a.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b、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变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C叶老为我修改作文,使我感受到了叶老是一个4、读写结合,练习修改:a、读课后资料袋,学习三个修改符号b、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奶奶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数学对我很感兴趣 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上饶县第一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 四年级 课 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课 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2.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3.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 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重、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自主、合作、探究:1、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a.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b.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3、学习第二部分: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a、第8自然段: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b、第9自然段: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c、第10自然段:(1)理解词语:楷模──叶老的人品── 作品── 4、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2)全班交流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5、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联系课文内容填空: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7、“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上饶县第一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 四年级 课 题27﹡乌塔 课 时 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认识六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3、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学习重、难点: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预习任务:1、 把课文读懂,读准字音理解“惬意、反驳、语塞”的意思2、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乌塔这样做好不好?3、 查找欧洲地图自主、合作、探究:1、根据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乌塔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结合地图)4、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a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b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为什么?填空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中国孩子不出家门;外国孩子走出家门;★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中国孩子(父母包办代替);外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5、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