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弗洛伊德与古典.ppt

24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54983406
  • 上传时间:2018-09-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34M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讲 弗洛伊德与古典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又称心理分析、心理动力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始创精神分析不同于其他心理学流派,它起源于精神病的治疗实践,是一个非学院心理学派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精神分析最初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现在它也变成了一门科学的名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所以精神分析既是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又是研究潜意识活动的理论同时,弗洛伊德晚年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哲学观和世界观,构成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一、弗洛伊德其人与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一个小镇弗赖堡,后迁往德国的莱比锡,在弗洛伊德四岁时又移居奥地利维也纳,在那里弗洛伊德一直住到80多岁1933年纳粹执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在纳粹德国都被斥为“犹太科学”,他们在柏林公开烧毁弗洛伊德的著作1938年希特勒法西斯占领奥地利,弗洛伊德被迫逃亡到英国1939年因口腔癌逝世于伦敦,享年83岁1.社会背景精神分析是19世纪末奥地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的产物当时的奥地利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这种变化导致了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普通社会公民生活悲惨。

      在政治上,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相互交织,斗争日益尖锐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致使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同时,当时的奥地利在文化上仍然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9-1901)陈腐伪善的道德和华而不实的风气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人社会里,宗教气氛非常浓厚,社会禁忌十分严格,尤其是两性关系的禁忌更甚,人们正常的性冲动、性驱力得不到满足,性本能受到极大地压抑,造成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内部紧张冲突的状态,以致犹太人家庭中的神经症和精神病发病率日益增加2.学术背景,精神分析的产生,不仅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还有其深刻的文化思想渊源1)心理学思想的影响: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时,曾连续三年聆听布伦塔诺的课,熟悉布伦塔诺关于心理现象的意向性、能动性的观念,并把心理现象的能动力量视为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只存在于内在世界的一种内在对象性(即心理动力问题)另外,莱布尼茨、赫尔巴特(意识阈理论)、费希纳(冰山论),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等人也对弗洛伊德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2)科学思想的影响,19世纪科学界盛行能量和进化的概念,这些科学思想通过弗洛伊德大学时代的老师、著名的生理学家布吕克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赫尔姆霍茨提出能量守恒的观点,认为能量是一个系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弗洛伊德认为,人体也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心理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形态,但总的能量不变此外,达尔文也对弗洛伊德有着很深的影响(人与动物在很多方面是没有区别的)3)心理病理学背景,长期以来,精神疾病的原因一直是个令人困惑的难题在文艺复兴之前,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一直是迷信观点占统治地位,人们把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中邪”、“魔鬼附身”,因而治疗方法主要是肉体惩罚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势力越来越庞大,精神障碍的治疗也因此蒙上了宗教神学的色彩。

      人们更多的把病因归结为恶魔,参与治疗的也不是医生而是教会的牧师可以说这是“把精神病当作恶魔在作怪”的愚昧时代精神病患者成了女巫,于是他们还打着搜捕女巫的旗号,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火刑,造成了无数的人间悲剧自文艺复兴以后,由于科学和社会思想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精神错乱是一种疾病,是大脑的病变,对精神病患者应施以治疗,之后生理病因学就在精神病学领域流行起来了同时,心理病因学也很快形成起来,这一学说致力于在心理或精神方面寻找行为异常的原因精神分析就是主张心理病因观的一些人发展起来的麦斯麦的“通磁术” →布雷德“催眠术” →弗洛伊德师从让内学习催眠术,致力于从心理、精神层面寻找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二、弗洛伊德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与传统的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现象和内容不同,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精神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的精神活动远比有意识的精神活动重要得多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后两者属于无意识)前意识是指人们能够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经验(突然意识到),它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充当“看门人”的角色,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进入意识之中例外情况),前意识与意识只是一墙之隔,而潜意识则与意识老死不相往来,因为潜意识是永远无法回忆起来的内容,因为从理论上说,它们是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特别是性欲由于这些冲动不被社会风俗、道德、习惯所容纳,而被排挤到了意识阈以下但它们从没有消失,而是在潜意识中积极活动,追求满足它们虽然不为人所觉察,却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常人的举止言谈、日思夜梦、偶然失误、神经症患者的症状,以及宗教、科学、艺术等活动),2.精神分析的方法,1.自由联想:分析师让患者在全身心都放松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态,脑子里出现什么就说什么,不给患者的思路以有意识的引导,患者必须如实汇报一切所想,不得隐瞒与此同时,治疗师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找到发病的原因2.梦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系,而是被压抑的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显梦”——人们体验到的梦,谜面;“隐梦”——梦的真正含义,谜底梦的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从而揭示梦境中所表达的潜意识的本能欲望,揭示梦的真正意义3.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弗洛伊德特别注意分析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疏忽等过失现象看似琐碎偶然的事件,弗洛伊德认为它们往往都有潜意识的欲望动机,都是意识和潜意识矛盾斗争的结果凡是过失都有动机,口误笔误都是潜意识活动的产物,通过对这些日常过失加以分析,就可以透过过失表层发觉深层的潜意识,从而揭示过失行为的一定意义和目的。

      三、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一)本能论,本能或驱力,在弗洛伊德看来,就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动力它有四个特征:来源(身体的欠缺)、目的(重建平衡)、对象(消除欠缺的事物,固定或不固定)、原动力(欠缺的程度)本能的类型,在弗洛伊德早期和晚期有着不同的解释: 早期:性本能——又称力比多,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潜力,促使人通过各种 方式获得满足自我本能——害怕危险、保护自我不受伤害的本能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深深影响着弗洛伊德的思考,他感到,人性中可能存在着某种侵略本能或自我毁灭本能据此,他修改了自己的理论二)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其中以性本能为主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本我追求的是本能能量的释放和紧张的解除 本我不考虑现实的情况,而是趋向于立刻寻求满足,以发泄原始冲动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虽然各有其不同的直接目的,但最后都同样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所以可合成一个生的本能。

      生的终极就是死,因此弗洛伊德又提出了死的本能死的本能最重要的衍生物就是攻击,攻击是指向外部对象而非自身的一种自我毁灭的需要,残酷、自杀、谋杀以及攻击都受死的本能驱使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而本我代表的是情欲骑手与马的关系)(情调、调情→男女友谊论),超我(superego)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部分,超我的功能是监督自我去限制本我的本能冲动超我的监督作用是由自我理想和良心来实现的自我理想是自我为善的标准,规定了自我该做什么;良心是自我为恶的标准,规定了自我不该做什么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它能阻止本我的冲动,特别是具有性及攻击冲动的本能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作者: 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三)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它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所以也称之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依德认为,儿童出生到成年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力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此区域称为性感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不同阶段中获得的各种经验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人格特征1口腔期(oral stage,0~1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食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感也多来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在性格上悲观、依赖,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中国的饮食文化),2. 肛门期(anal stage,1~3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儿童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如大小便活动不加限制,成人后性格会倾向于肮脏、浪费、凶暴和无秩序;如果排泄活动过于严加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清洁、忍耐、吝啬和强迫性。

      3.性器期(phallic stage,3~5岁),这一时期力比多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中心在此时期儿童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俄狄浦斯),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对象,则称为恋父情结(爱勒克屈拉)如果这两种情结得到正常解决,儿童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念,导致超我逐渐形成和发展,就会形成与年龄、性别相适应的许多人格特征4.潜伏期(latent stage,5-12岁) 这一阶段力比多处于休眠状态,儿童的兴趣扩大,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转变到周围的事物上去了,如学习、体育、歌舞、游戏等此一时期的男女儿童之间,在情感上较前疏远,总是躲避着异性,儿童男女界限清楚,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分离趋势 男女同学间不相往来这种情况直到青春期才有改变5.生殖期(genital stage,12-20),此时期开始时间,男生约在13岁,女生约在12岁,此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自此以后,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以臻成熟。

      这时,个体已经从一个自私、追求快感的孩子转变成具有选择配偶或抚养子女的异性爱权利的、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