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16--20.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4306539
  • 上传时间:2017-10-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3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015 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16---20)16.订鬼 [原文]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②,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何以效之?传③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 ”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节选自《论衡·订鬼篇》 )[译文] 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 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像看见鬼出现了。

      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之内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 ”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由于老是想着某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错觉,看见异乎原物的东西了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什么鬼了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棒鞭子殴打他,好像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 (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 (就好像)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好象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 (就好像)看见鬼在打: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 ,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的, (好像)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像)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 (就会)说出鬼的事情。

      (因此)白天2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像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17.晏子不死君难[原文]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晏子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译文]崔武子见棠姜生得漂亮,便娶她做夫人齐庄公和她私通,崔武子便杀了庄公晏子站在崔家大门外,家臣问他:“你打算为国君殉难吗?”晏子说:“难道他只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家臣说:“打算逃走吧?”晏子说:“我有罪吗?为什么要逃走?”家臣说:“那就回去吧?”晏子说:“国君死了,我怎么回去?作君主的,难道只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是要他主持国政啊!做臣子的,难道只是为了赚几个俸禄?是要他扶持国家啊!国君如果是为国家而死,臣子也该跟着去死;国君是为国家而逃亡,臣子也该跟着他逃亡。

      如果国君是为个人而死,为个人而逃亡;那么,除了他身边的亲信,谁会跟他呢?人家受国君信任而竟敢杀死国君,我怎么能为他而死,我怎么能为他而逃亡?我又怎么能回去啊!”等到崔家的大门开了,晏子走进去,把庄公的尸体枕在自己大腿上,哭了一阵,再站起来,哀痛得再三跺脚,才走出去有人说崔子必定杀他,崔子说:“他在百姓中间很有声望,放了他可得民心[解读] 齐庄公为了偷女人而被杀,死得下贱晏子既不为他而死,也不因他而逃亡;在他看来,无论国君和臣子,都应为国家负责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这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文章三问三答,答中有反问,最后归结到“社稷”二字,波澜起伏,论旨鲜明18.王孙圉论楚宝[原文]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 ”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3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

      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译文](楚国大夫)王孙圉在晋国访问, (晋国国王)定公设宴招待他, (晋国大夫)赵简子(佩带着能发出)鸣响的玉来和他相见,问王孙圉说:“楚国的白珩还在吗?” (王孙圉)回答说:“在 ”简子说:“它是宝啊,价值多少啊?”(王孙圉)说:“没(将它)当成宝楚国所当成宝的,叫观射父,他能发表(上乘的)训导和外交辞令,来和各诸侯国打交道,使我国国君不会有什么话柄还有左史倚相,能够说出(先王)的训导和典章,陈述各种事物,朝夕将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国君,使国君不忘记先王的基业;还能上下取悦鬼神,顺应了解它们的好恶,使神不会对楚国有怨怼还有叫做云连徒洲的多草之湖,金属、木材、箭竹、箭杆所生产的地方啊,龟甲、珍珠、兽角、象牙、兽皮、犀牛皮、羽毛、牦牛尾,用于军备,来防备未料的患难;也用来供应钱财布匹,以馈赠给各诸侯们享用如果各诸侯对礼品感到满意,再加之贤相们的训导和外交辞令;有患难的防备,皇天神灵相辅佑,我国君王能够免于各诸侯国之罪责,国民也得到了保障这才是楚国的宝贝如果说到白珩,这只是先王的玩物,哪称得上是宝啊?” [解读]《王孙圉论楚宝》是春秋时杰出史学家左丘明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记载王孙圉论宝的故事。

      楚国大夫王孙圉出使于晋,在晋定公为之举行的宴会上,晋国大夫赵简子鸣其佩玉,向王孙圉炫耀,并讯问楚国佩玉"白珩"之玉的价值王孙圉回答,楚于"白珩"未尝为宝;楚之所宝,是辅君治国之贤臣观射父、倚相,是出产众多物资之云梦,是一切足以使国家得福利弭灾祸之财物;而不以玩饰之物为宝王孙圉和赵简子对何者为宝的认识,立足有高低之分,着眼有公私之别王孙圉在论楚宝时,针锋相对,义正辞严,滔滔不绝,见解卓越,而讥刺之意,溢于言表19.游侠列传序[原文]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 ,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4[译文] 韩非子说:“儒者利用文献来扰乱国家的法度,而游侠使用暴力来违犯国家的禁令 ”这两种人都曾受到讥评,然而儒者还是多受到世人的称道至于那些用权术取得宰相、卿、大夫等高官的人,辅佐当世的君主,其功名都记载在史书上了,本来就不必多说什么。

      至于像季次、原宪二人,均为民间百姓,他们一心读书,具有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的君子节操,坚持正义,不与世俗苟合,而当时的人们也讥笑他们所以季次、原宪终生都住在家徒四壁的蓬室之中,就连布衣粗食也得不到满足他们逝世已有四百余年了,但他们的弟子却依然不断地纪念他们现在的游侠,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合乎当时的国家法令,但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办事求结果,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兑现,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做到了使危难的人获生,施暴的人丧命,却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本领以称道自己对他人的恩德为耻为此,他们也有值得称颂的地方20.典论·论文[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yǔ)元瑜、汝南应瑒(chàng)德琏(jiǎn) 、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lù)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当今的文人,(也不过)只有鲁人孔融孔文举、广陵人陈琳陈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干徐伟长、陈留人阮瑀阮文瑜、汝南人应旸应德琏、东平人刘桢刘公干等七人这"七子",于学问(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实在是困难了我审察自己(之才,以为有能力)以衡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而写作这篇论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