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规划以及规划规范.doc
15页商业街规划设计要点一、尺度近人 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用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以势压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围"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著名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比照,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围也就在一层高之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
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二、空间的限定 人在商业街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欣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例如在珠江国际城商业街设计中,入口一端的一座中西合璧的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小区中心一端以一座高耸的钟塔既作为商业街完毕也标示着小区的中心。
两端标志的建立确立了商业街的宽间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的位置,预知未走的路程这一手法防止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一般步行商业街的宽度宜在10——20米之间,超过20米宽的街道难有近人的尺度从建筑高度与街道比例来看,街宽宜在楼高的1/3——1/4商业街的宽度也与商业规模有关,但不等于说街越长楼越高,街应该越宽空间的舒适度也是必须考虑的假设宽于20米,"街〞的感觉则可能被"广场〞的感觉取代 商业街空间的高度方向的限定应遵循以行人为模数的原则,并考虑二次空间的应用住宅区的商业街经常是同住宅建筑合二为一的,也就是底层商业顶部住宅,特别是高层建筑因与商业建筑个性不同,与商业街的建筑设计手法不必一样多层、低层住宅如有可能,在尺度和色彩上适当加以商业特点能提高商业街与住宅的整体性 在首层商业与二层住宅之间用雨罩、骑楼、遮阳等形式将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在室外区分开是必要的既能降低噪音和视觉干扰,也可使上下不同的建筑个性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带雨罩骑楼这样的空间划分手段能将建筑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划分成次一级的二次空间骑楼这样的空间正好适应购物行人的尺度,无论建筑主体有多高,这样的二次购物空间给人稳定的舒适感。
三、风格色彩的多元化自然形成的传统商业街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不同时期建造,风格迥异的铺面杂拼在一起,造成以极其的多元化而到达统一的繁华效果新设计的商业街往往因人为的统一而流于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的意境,设计师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不同风格的建筑单元拼在一起使人联想起小镇风情即便是同样设计的不同单元,也通过材质、颜色的变化,加强外观差异化商业街的魅力就在于繁杂多样立面形态的共生这也是商业街与大型百货商厦的区别四、面材的软化与精化 商业街建筑与其它建筑外观的重要不同是店家需要根据自身商业的性质特点,二次装修店铺外观建筑的外观设计仅仅是一个根底平台店家最起码需要安装招牌,有些连锁店还需要改为特定的颜色、样式而招牌、广告、灯箱等室外饰物往往成为建筑外观中最惹眼的元素失控的第二次外装可能会同原建筑设计立意冲突,甚至破坏建筑空间的效果所以成熟的商铺外观设计应考虑改造外装的可能,预留店名、招牌、广告和其它饰物的位置 为突出人情味,商业街外表构件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软性面材,例如蓬布遮阳、竹木材料外装、悬挂的旗帜和其它织物招牌等饰件这一趋势使得建筑立面设计更趋近装修装饰设计、也要求设计师不能停留在建筑框架的设计深度上,必须以装修的精度来做商业街立面设计。
换句话说,商业街的外观设计已经很室化五、重视非建筑元素 商业街室外空间与气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但也取决于其它一些建筑元素的运用,比方室外餐饮座、凉亭等功能设施,花台、喷泉、雕塑等、灯具、指示牌、亭等器材、灯笼、古董、道具等装饰,铺地、面砖、栏杆等面材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假设想使这一界面更"友善〞,就需要从景观、园林的角度深化商业街的设计 总之,商业街的设计不应是简单满足规模、流量、流程等技术指标,也应重视它所给人的心理感受而为到达一个舒适、活泼而有新意的视觉与空间效果,设计师必须考虑人的尺度,从装修装饰与景观设计的深度来要求商业街外观的设计成果一.设计前期和场地设计〔90〕201. 规划确定的新建居住区、统建住宅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建人防地下室 202. 市区新建9层以下、非深根底的民用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超过7000M2者应修建人防地下室 203. 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宜设置在主干道两侧 204. 地震设防的城市,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让5--8M 205. 次干道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等设施 206. 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城市规模≤200万人口的城市〕,其道路支路的密度应在6--8公里/公里2 207. 建筑物一级耐久年限 100年以上建筑物二级耐久年限 50--100年建筑物三级耐久年限 25--50年建筑物四级耐久年限 15年以下 208.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中总建筑密度为第二位、绿地率位第三位 209. 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排泄雨水 210. 综合医院设计规要求在门诊、急诊入口附近均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211. 改扩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不按人流量确定〕新建步行商业街,应留出不小于5M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步行商业街如设有上空顶盖时,净高不宜小于5.5M 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步行商业街的各个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停车场地 212. 商业步行区的道路宽度可采用10-15M 紧急疏散出口的间距为160米距城市次干道距离不宜大于200米,距公交站不宜大于100米步行区应进展无障碍设计 213. 村镇道路是规划围的宽3.5M以上道路的总称。
分四级:一级14--20M,二级10--14M,三级6--7M,四级3.5M 214. 山地南低北高,依山势平行建住宅群,可在满足日照要求条件下,缩小建筑间距,对提高建筑密度有利 215. 夏季主导风向应朝向长的建筑吹,并引导风穿堂过 216. 居住区级公建效劳半径800-1000M;小区级公建效劳半径400-500M;组团级公建效劳半径150-200M; 217. 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20M,道路车道宽为9米小区路按路面宽度计算5-8M 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3-5M 宅间小路也应计入道路用地面积2.5M 218. 道路旁设骑楼,柱外缘距道路红线大于0.45;骑楼底层外墙到道路红线3.5米;净高3.6米;骑楼地面应于人行道地面相平,无人行道时高出路边界0.1-0.2 219. 小区路设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不计算 220. 配建停车场属于公建用地,居民小汽车停方场属道路用地 221. 居住区规划的总用地分别为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二类 222. 居住区公共绿地的总指标为1.5M2/人 223. 居住区的室外儿童游戏场的适用坡度应为0.3-2.5% 224.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225. 公共汽车站停车场停车总数不超过50辆时可设一个出入口客车进出口应用文字和灯光分别标明进站口和出站口每组停车数量不宜超过50辆站场停车超过50辆,应按组设汽车水箱供水点 226. 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主体局部与建筑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汽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 227. 广场地面坡度,一般满足排水0.3%--3%,尤以0.5%--2%为宜 228. 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M 消防车道净高不宜小于4M 建筑的沿街局部超过160M时,应设穿过建筑物的消防通道 229. 易受积水雨水影响的楼地面应比同层相邻使用空间局部低20-50,以免溢水 230. 居住区住宅建筑应防止视线干扰,窗对窗及阳台视线干扰距离不宜小于18米 231. 建筑周围应设环形消防通道,可利用交通道路 232. 汽车坡道出入口与平地相衔接按坡度1/2 i‰计 233. 残疾人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不得小于2.5M,横向坡度2.5% 234. 当建筑设有进车道时,室地坪应尽可能接近室外平整地标高,一般室外高差为0.15M 235. 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地下水低的地段,可考虑挖方,减少建筑根底埋深,地下水位高的地段不宜挖方 236. 居住区干道有纵坡控制要求应大于0.3%坡,宜平缓,稍低于附近居住区用地的标高 237. 建筑物坡道,汽车一般最大8%,手推车不大于6%,电瓶车不大于4%,自行车可不大于3% 238. 顺风坡区,风向平行等高线,建筑斜交等高线布置,通风良好迎风坡区,风向垂直等高线,建筑顺等高线或斜交等高线布置,通风良好 239. 山地高压风区,风压较大,不宜建高楼以免反面涡风区产生更大涡流 240. 背风区,可能产生绕风或窝风,布置居住建筑,通风不好 241. 山地建房时,为防山洪危害,要靠修建排洪沟,拦洪坝 242. 面积较大,地势较平坦的地段,多用暗沟排水场地排水方式,建构筑物比拟分散的场地多用明沟排水建构筑物标高变化比拟多的地段,多用明沟道路标高高于建筑物标高的地段,多用明沟 243. 室外管线亚热带地区不需要专门规及标准设计 244. 供水管材一般不用工程塑料管 245. 膨胀土地区管线布置应防止埋深、依据山势布置、采用管沟敷设是应避开暗流地带、建筑物四周不应作明沟排水 246. 蒸汽管或热水管可架空敷设,地沟敷设,不可与煤气管共架敷设,不应直埋 247. 直埋电缆与建筑关系不允许埋入散水,且距建筑物散水0.5M净距 248. 地下电缆可与道路穿插布置,但电缆中心线至路面最小垂直净距应为1M 249. 污水在下,给水次之,煤气在上,电力、电讯依次靠近建筑,彼此错开 250. 公园游人集中场所围不宜选用大规格的苗木 251. 绿地率指居住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四种绿地,不包括屋顶、晒台等人工绿地 252. 土方工程系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