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杆菌感染模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系列实验PPT文档.ppt
20页伤寒杆菌感染模型的伤寒杆菌感染模型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系列实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系列实验设计目的与意义设计目的与意义伤寒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有典型及示范意义伤寒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有典型及示范意义§微生物学检验与免疫学检验并存微生物学检验与免疫学检验并存§不同的病程采取采集不同标本不同的病程采取采集不同标本§血液标本血液标本— — 绝对无菌的标本绝对无菌的标本§粪便标本粪便标本——含正常菌群的标本含正常菌群的标本11. 总体内容讲解总体内容讲解2. 伤寒杆菌感染模型建立伤寒杆菌感染模型建立 l 实验分组:1只小鼠/人 l 感染模型建立:灌胃接种伤寒杆菌培养液 2感染小鼠标本采集与接种感染小鼠标本采集与接种1. 血液标本:l 接种增菌培养基 l 分离血清,置-20度保存(肥达试验用)2. 粪便标本:接种分离培养基(SS平板) 3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标本的细菌学检验1 1. 血液标本: l 观察生长情况(混浊等现象)l 转种普通平板(分区化线法)2. 粪便标本:挑选挑选SS平板上可疑菌落平板上可疑菌落 l GS染色镜检 l KIA、IMViC接种 l 纯培养(普通平板、分区化线法) 4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1.血液标本:挑取普通平板上菌落挑取普通平板上菌落l 继续观察生长情况 l GS染色镜检 l KIA、IMViC接种2. 粪便标本: 血清学玻片凝集试验/ 最终鉴定 5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标本的细菌学检验31. 血液标本: l 血清凝集/最终鉴定 6标本的免疫学检验标本的免疫学检验—肥达试验肥达试验第3周血清提前1天,另安排时间采集肥达试验:第1周血清/第3周血清 71.肥达试验结果观察.肥达试验结果观察2.考核: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考核: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 系列实验系列实验系列实验系列实验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11. 总体内容讲解总体内容讲解2. 伤寒杆菌感染模型建立伤寒杆菌感染模型建立 l 实验分组:1只小鼠/人 l 感染模型建立:灌胃接种伤寒杆菌培养液 2感染小鼠标本采集与接种感染小鼠标本采集与接种1. 血液标本:血液标本:l l 接种增菌培养基接种增菌培养基 l l 分离血清,置分离血清,置-20度保存(肥达试验用)度保存(肥达试验用)2. 粪便标本:接种分离培养基(粪便标本:接种分离培养基(SS平板)平板) 3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标本的细菌学检验1 1. 血液标本: l 观察生长情况(混浊等现象)l 转种普通平板(分区化线法)2. 粪便标本:挑选挑选SS平板上可疑菌落平板上可疑菌落 l GS染色镜检 l KIA、IMViC接种 l 纯培养(普通平板、分区化线法) 4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1.血液标本:挑取普通平板上菌落挑取普通平板上菌落l 继续观察生长情况 l GS染色镜检 l KIA、IMViC接种2. 粪便标本: 血清学玻片凝集试验/ 最终鉴定 5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标本的细菌学检验31. 血液标本: l 血清凝集/最终鉴定 6标本的免疫学检验标本的免疫学检验—肥达试验肥达试验第3周血清提前1天,另安排时间采集肥达试验:第1周血清/第3周血清 71.肥达试验结果观察.肥达试验结果观察2.考核: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考核: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 系列实验系列实验系列实验系列实验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因病程不同采取不同标本因病程不同采取不同标本伤寒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检验伤寒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查抗体查抗体 查病原查病原§ 第第1周周 —血液血液§ 第第1-3周周—骨髓液骨髓液§ 第第2周周— 取粪、尿液取粪、尿液§ 动态动态 —血液血液—血清血清伤寒的微生物学伤寒的微生物学—血液标本血液标本 血液标本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原则血液标本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原则 血液是无菌标本:采集、运送、接种等全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血液是无菌标本:采集、运送、接种等全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增菌培养、纯培养的培养基:不能使用选择增菌培养、纯培养的培养基:不能使用选择/抑制性培养基,抑制性培养基, 而用营养培养基而用营养培养基 培养鉴定出任何细菌都要报告(排除污染菌)培养鉴定出任何细菌都要报告(排除污染菌) 菌血症是严重的临床症状,要及时与临床沟通、随时报告检验进展菌血症是严重的临床症状,要及时与临床沟通、随时报告检验进展 (特别是药物敏感试验的初步报告)(特别是药物敏感试验的初步报告)血液标本的检验程序血液标本的检验程序需氧培养传统方法或自动血液培养仪指示有菌生长传统方法或自动血液培养仪指示有菌生长血液标本(无菌采集)血液标本(无菌采集)厌氧培养厌氧培养增菌增菌 培养培养直接涂片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染色镜检需氧培养及CO2培养分离分离 培养培养直接药敏试验直接药敏试验厌氧培养挑选菌落挑选菌落纯培养纯培养直接涂片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染色镜检药敏试验药敏试验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报告报告伤寒的微生物学伤寒的微生物学—粪便标本粪便标本 粪便标本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原则粪便标本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原则 粪便是含正常菌群的标本:注意接种标本的选取粪便是含正常菌群的标本:注意接种标本的选取 分离培养、增菌培养的培养基:使用强选择分离培养、增菌培养的培养基:使用强选择/抑制性培养基抑制性培养基 粪便标本微生物学检验的核心:粪便标本微生物学检验的核心:可疑菌落的选择可疑菌落的选择粪便标本粪便标本SS琼脂平板培养基琼脂平板培养基粪便标本的检验程序粪便标本的检验程序报告报告可疑菌落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直接涂片染色镜检KIA、IMViC、MIU药敏试验药敏试验血清学鉴定血清学鉴定其他生化鉴定粪便标本的检验程序粪便标本的检验程序 SS琼脂平板:琼脂平板:§ 成分及其原理成分及其原理 基础性成分:基础性成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 抑制性成分抑制性成分: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煌绿、胆盐等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煌绿、胆盐等 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菌群生长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菌群生长 鉴别性成分:鉴别性成分:乳糖乳糖—分解产酸;蛋白胨分解产酸;蛋白胨—产生产生硫化氢硫化氢 指示性成分:指示性成分:中性红中性红—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产酸变产酸变红红 枸橼酸铁枸橼酸铁——指示硫化氢指示硫化氢——FeS黑色黑色沉淀沉淀 胆盐胆盐——胆酸胆酸—混浊菌落混浊菌落粪便标本的检验程序粪便标本的检验程序 SS琼脂平板:琼脂平板:§ 结果判断结果判断SS平平板板分分离离培培养养SS平平板板纯纯培培养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较大的红色、浑浊的菌落较大的红色、浑浊的菌落伤寒杆菌:较小的半透明的淡黄色或无色菌落,部分菌落中心有黑色沉淀伤寒杆菌:较小的半透明的淡黄色或无色菌落,部分菌落中心有黑色沉淀 粪便标本的检验程序粪便标本的检验程序 KIA琼脂斜面琼脂斜面—双糖铁培养基::§ 成分及其原理成分及其原理 基础性成分:基础性成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 鉴别性成分:鉴别性成分:葡萄糖葡萄糖(1g/L)—分解产酸;乳糖分解产酸;乳糖(10g/L)—分解产酸分解产酸 蛋白胨蛋白胨—产生产生硫化氢硫化氢 指示性成分:指示性成分:酚红酚红—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产酸变产酸变黄黄 枸橼酸铁枸橼酸铁——指示硫化氢指示硫化氢——FeS黑色沉淀黑色沉淀原理分析原理分析::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
该培养基含有乳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粪便标本的检验程序粪便标本的检验程序 SS琼脂平板:琼脂平板:§ 结果观察与判断结果观察与判断1.斜面变黄斜面变黄—分解乳糖产酸分解乳糖产酸2.底层变黄底层变黄—分解葡萄糖产酸分解葡萄糖产酸3.底层有气泡底层有气泡—分解葡萄糖产气分解葡萄糖产气4.底层变底层变黑黑—产产硫化氢硫化氢 A/A+ +K/A- -A/A+ -K/A+ +K/A+ -K/A+ +上此实验上此实验上此实验上此实验结果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l 感染模型建立: 方法:经口灌胃0.2 mL的5×109CFU/L伤寒杆菌菌液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l 共接种了27只小鼠§ 当场死亡6只§ 饲养过程中又死亡9只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拿取固定小鼠方法不当、导致当场死亡§ 灌胃方法不当、导致当场死亡或继后死亡§ 伤寒杆菌感染导致死亡上此实验上此实验上此实验上此实验结果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应对办法:应对办法:§ 同学们大多是首次进行实验,老师已估计到会出现意外情况同学们大多是首次进行实验,老师已估计到会出现意外情况§ 同学们现存同学们现存12只感染只感染小鼠小鼠—采集第采集第1周粪便周粪便/血液血液—用于微生物学检验用于微生物学检验§ 老师同时准备了老师同时准备了6只感染只感染小鼠小鼠—采集第采集第1周血清周血清—用于肥达血清学试验用于肥达血清学试验§ 老师另外准备了老师另外准备了12只正常只正常小鼠小鼠—同学们练习血液标本的采集同学们练习血液标本的采集— 血清用于肥达血清学试验血清用于肥达血清学试验——正常血清对照正常血清对照本此实验本此实验本此实验本此实验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 粪便标本的采集及接种粪便标本的采集及接种—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刺激小鼠肛门、促使其排便3粒以上于无菌平皿无菌摄取3粒粪便于无菌1ml离心管,加0.2ml无菌PBS 浸泡5-10分钟,震荡1分钟;重复1次,制备粪便悬液 取0.2ml粪便悬液,接种SS平板,分区化线法涂布标本置37℃温箱培养每每 组组 一一 只只 感感 染染 模模 型型 小小 鼠鼠本此实验本此实验本此实验本此实验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 血清标本的采集血清标本的采集—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眼眶及毛细管采集法—示教采集血液于1ml离心管,5-10滴、大约0.2-0.4ml置4℃冰箱过夜,次日分离血清每组一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血清对照每组一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血清对照第第1周感染模型小鼠血清由老师采集周感染模型小鼠血清由老师采集本此实验本此实验本此实验本此实验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 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的采集—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眼眶及毛细管采集法—示教采集5滴血液直接滴入无菌的增菌肉汤培养基(2ml)置37℃温箱进行增菌培养每每 组组 一一 只只 感感 染染 模模 型型 小小 鼠鼠本此实验本此实验本此实验本此实验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内容及其安排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伤寒杆菌是传染性细菌,注意生物安全! 小鼠的拿取与固定方法 眼眶及毛细管采集法) “和而不同”,多元发展。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 糖尿病87fr) 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45传染病q566 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慢性胃炎分类慢性胃炎分类 慢性胃炎的命名很不统一依据不同的诊断方法而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疣性胃炎、药物性胃炎、乙醇性胃炎等等 . 慢性胃炎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也不会发生癌变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是指胃粘膜的浅表性炎症,这类炎症主要表现为胃粘膜的固有膜宽度增大并伴有水肿,被炎症细胞浸润,但胃腺体多属正常.这类胃炎在临床上较多见,一般也不会发生癌变只要经过恰当治疗之后,炎症可消退,但如治疗不当,往往可发展成萎缩性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除有浅表性胃炎病变外,胃腺体明显减少,脉管间隙扩大,胃粘膜层有全层性细胞浸润,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即胃型上皮变为肠型上皮.这种性质的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有肠上皮化生者更是如此.或统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 糖尿病87fr)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
在胃镜问世以前,胃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依靠临床症状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随着纤维胃镜的临床应用,特别是经胃镜对胃粘膜的活组织检查,对越来越多的胃炎有了较明确的认识1982 年,国内胃炎会议上根据国内外经验,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和萎缩性两大类而在浅表性胃炎的命名上,又常常使用病理、部位、形态等含义的词,如“慢性疣状胃炎”、“慢性出血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等1990 年8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上,又提出了新的胃炎分类法,它由组织学和内镜两部分组成,组织学以病变部位为核心,确定3种基本诊断:①急性胃炎;②慢性胃炎;③特殊类型胃炎加上前缀病因学诊断和后缀形态学描述,并对炎症、活动度、萎缩、肠化、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别给予程度分级内镜部分以肉眼所见描述为主,分别区分病变程度 1.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 内镜下常表现为多发性点状或阿弗他溃疡慢性非糜烂性胃炎可为特发性,也可由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参见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部分),克罗恩病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幽门螺杆菌可能在此不发挥重要作用 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
内镜下显示在增厚的皱襞隆起边缘有点状糜烂,中央有白斑或凹陷组织学变化多样尚无某种方法具有广泛疗效或可治愈 治疗多为对症治疗,药物包括制酸剂,H2拮抗剂和质子泵 2.慢性胃炎的癌变.慢性胃炎的癌变 对于胃溃疡发生癌变,人们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有些类型的慢性胃炎也会发生癌变,许多人会感到不可思议.然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却是事实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df4肺炎88gdg 青霉素d25f肝炎df6)④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