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微生态学概论医院感染ppt课件.ppt
21页第十二章 医学微生态学概论l医学微生态学l 研讨寄居在人体上的微生物 l 组成 性状 功能 与人体的相互关系l 微生物—微生物 微生物—人体 l 微生物、人体—外界环境l 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失调 微生态调整l正常微生物群与时机致病菌第一节 正常微生物群一、生物种群间的关系 〔一〕共生 中生 栖生 互生 拮抗共生 偏生 〔二〕寄生二、正常微生物群及其分布 部位主要菌类皮肽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腋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丙酸杆菌、白念珠菌口腔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类杆菌、梭杆菌鼻咽腔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乳杆菌眼结膜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外耳道白色葡萄球菌、枯燥杆菌胃普通无菌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服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真细菌、乳杆菌、白念珠菌尿道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阴道乳杆菌、大肠杆菌、类白喉杆菌、白念珠菌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皮肽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 眼结膜白色葡萄球菌、枯燥杆菌 尿道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三、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1.生物拮抗 2.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4.抗衰老作用 5.抑瘤作用四、人体各部位微生态系 口腔微生态系 食管与胃微生态系 阴道微生态系 呼吸道微生态系 皮肤微生态系l肠道微生态系l 庞大: 人体微生物总量78.68% ;粪便分量1/3 ~1/5l 层次:l 分类: l 致病性 数量少l 共生性 生理作用l 中间性 生理、病理、潜在危害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一、微生态平衡 长期进化构成 微生物群—宿主生态环境 动态平衡 内容:定位、定性、定量 评价〔宿主、微生物〕二、微生态失调〔一〕定义 微生物群 - 宿主 群落成员之间 生理性组合 病理性组合〔二〕分类1.菌群失调〔正常菌群在组成、数量上的变化 〕 一度失调 可逆 轻 二度失调 不可逆 慢性疾病 三度失调 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二重感染。
l二重感染:新致病菌主要是末受抑制原处于优势的少数菌群或外来耐药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和白念珠菌l 临床表现为 假膜性肠炎、鹅口疮、肺炎、尿路感染或败血症等l停用原来抗生素;运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对检材培育中过多存在的菌类需进展药敏实验,以选用适宜药物 2.定位转移 横向转移 表及深转移 异位寄生 3.血行感染 4.易位病灶〔三〕诱因 射线、抗生素、手术、其他〔四〕防治 1.维护微生态环境 2.加强免疫力 3.抗生素运用方法 4.生态防治第三节 时机性感染传统感染宿主依赖性 时机性感染 一、常见时机性致病菌及其特点 二、时机性致病的常见缘由 〔一〕根底疾病 肿瘤、胶原病、代谢病、移植、烧伤 〔二〕医源性要素 1.药物及射线治疗: 免疫抑制剂、激素、射线、抗生素 2. 治疗方法 手术、导管、呼吸机等 3.诊断技术 内窥镜、活检 4.老龄化人群三、时机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三、时机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致病条件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突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1、寄居部位的改动2、免疫功能低下3、菌群失调第22章 医院感染概念 医院感染、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 时间、地点、人物一、医院感染的分类〔按感染源〕 〔一〕内源性医院感染〔本身医院感染〕 由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引起 1.寄居部位的改动 大肠杆菌 2.免疫功能下降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 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产生了另—种新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埋伏感染〔二〕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 1.感染源 病人、带菌者、环境感染储源、动物感染源 2.传播方式 直接传播、间接传播、环境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物〔一〕特点 1.时机致病菌 2.耐药菌 3.新病菌 4.顺应性强〔二〕常见微生物三、医院感染的危险要素 〔一〕易感对象要素 年龄、根底疾病 〔二〕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治疗 〔三〕损害免疫功能要素 〔四〕其他要素。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