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年十二种修辞方法(精品课件).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廉江****3
  • 文档编号:174105240
  • 上传时间:2021-03-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0年十二种修辞方法(课件)十二种修辞方法 ﻫ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反复、借代 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 (一)概念: ﻫ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揣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ﻫ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ﻫ(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ﻫ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ﻫ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ﻫ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ﻫ(五)比喻的作用 ﻫ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 (一)概念: ﻫ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ﻫ(二)种类: ﻫ1、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ﻫ2、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ﻫ(四)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五)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如拟人,因人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所以通过联想和移情,变无情物为有情物;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依靠相似点把本体与喻体联系起来,以便形象具体地感知事物,重点在“喻” ﻫ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但不管是哪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ﻫ【借代】 ﻫ(一)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二)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ﻫ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ﻫ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 (三)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

       ﻫ(四)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ﻫ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ﻫ(五)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ﻫ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借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相似的关系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ﻫ【夸张】 (一)概念: ﻫ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 ﻫ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ﻫ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三)夸张的作用: ﻫ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创造气氛 3、增强联想;增强感染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ﻫ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ﻫ【对偶】 (一)概念: ﻫ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ﻫ(二)对偶的种类: ﻫ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 ﻫ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ﻫ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 ﻫ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ﻫ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 ﻫ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a宽式对偶,五条要求中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三)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例如: 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例如: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ﻫ(四)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五)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ﻫ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排比】 ﻫ(一)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二)排比的种类: ﻫ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ﻫ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例如: ﻫ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ﻫ4、复句排比.例如: ﻫ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三)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ﻫ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反问】 ﻫ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ﻫ反问与设问的区别与联系: 1。

      二者都是“明知故问",并不要求对方回答不同的是: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ﻫ3.二者都有很强的表现力,有时可结合起来使用,用反问的意思作设问的答案 【设问】 ﻫ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如: ﻫ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ﻫ【引用】 ﻫ在说话和行文中,引入现成的语句(包括诗文、成语、谚语等),借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叫做“引用” ﻫ引用的种类: ﻫ1.明引,直接引用原话,在形式上注明,或者加上引号的. ﻫ2.暗引,间接引用,不注明出处,也不加引号,直接把原话融合在自己的话里,或者只引原话的大意 3.仿引,仿用原话的形式,保留一部分原话,另外换上某些新词 ﻫ引用的特点: 1.语言凝练,言简意明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 3.加强真实性如引资料) 4.起证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 ﻫ引用的注意点: 1。

      一定要正确理解原话的意义 2.引用原话,不是为特定的需要,一定要忠于原文 3.引用时要与自己的意思配合得当,避免语意含混不清 4.引用谬误观点,必须选用对方有代表性的观点,才能反驳有力、中肯 ﻫ【对比】 ﻫ也称“对照”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形成对照.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对比的作用: 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的区分: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ﻫ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ﻫ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计生委深化行风监督安排意见汇编.docx 最新-领取资质证书介绍信模板【五篇】.doc 秋季特殊教育招生工作意见汇编.docx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二).docx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三).doc 2021年中医治未病理念(精品课件).doc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 全章复习与巩固.doc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4.3因式分解 专项能力提升训练.doc 动物运动规律(精品课件).ppt 【最新】(达州专版)中考语文 写作时实践 训练三 素质修养 材料作文析题复习课件-人教级全册语文课件.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单元复习.doc 2021小学六一儿童节班级活动策划方案模板_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书2021.docx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函数图像判断与分析专题汇编(含答案).docx 主体责任清单(精品课件).doc 【精选】2021行政单位党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复习.docx 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 5.3 直线运动 练习(带答案).docx 父亲节活动策划方案2021年最新五篇.docx 广东省华师大附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海月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份八年级物理教学质量检测(word 含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