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均分教学设计.doc
2页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第一课时例1、例2(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圆片、盘子、作业纸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课前口算 1_2= 4_7= 6_8= 5_3= 9_2= 6_5= 2、情境引入,初步感知“平均分”特点 (1)播放儿歌《郊游》,出示主题图: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仔细观察,他们在干什么? 3、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1)将4个苹果任意分成几份,你会怎么分?(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 (2)交流汇报分的结果。
预设:①1,3 ②2,2 ③1,1,2 ④1,1,1,1(形→数) (3)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你能把这几种分法分成两类吗?(①③一类,②④一类)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 4、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把6颗糖平均分,你可以怎么分?(用小圆片代替糖果分一分,并在表格中填一填) (2)汇报交流 把6颗糖平均分,每份( )颗,可以分成( )份 5、辨析巩固概念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 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小组合作,用小圆片代替橘子分一分,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2、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1)一个一个分 (2)几个几个分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练习巩固,深化提升 1、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2、(1)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 )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片枫叶 四、小结全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五、联系生活,感知数学的美 欣赏生活中的平均分 六、作业 二(1)班的12名同学要参加广播操比赛,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给他们排一下队形吗? 七、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