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中国古代的变法或改革.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Z****9
  • 文档编号:36762505
  • 上传时间:2018-04-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中国古代的变法或改革 (1)我国古代的变法或改革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改革或变法,是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政治力量对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进行全部或部分(某些环节)的变革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统治的需要历史是在不断变革中(或“损益”旧的章法中)向前发展的,我国古代先后出现过许多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著名改革与变法 (2)教材介绍的重要改革与变法先后有哪些?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封建社会先后有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西汉末期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北宋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明朝张居正改革等 (3)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①按性质划分主要有: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等;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一李埋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等;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张居正改革等;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②按目的划分主要有:富国强兵、争当霸主--管仲改革;克服统治危机--王莽改制、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克服时代弊政、顺应统一趋势--后周世宗改革;顺应时代潮流,维护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金世宗改革等。

      ③按结果分主要有成功或失败两大类型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金世宗改革等效果显著;王莽改制、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虽成效不一但最终都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 (4)我国古代改革的本质与规律有哪些? 任何变革,从本质上看,都是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力与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根本不适应,这就必须对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根本的改革,具有革命性改革的成功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等而这类改革引发的斗争往往是新旧阶级间的斗争,异常残酷,常常伴随着流血冲突 另一种是整体适应、局部不适应,需要在维护根本制度的前提条件下,对统治政策进行局部的调整,具有改良性质这种改革往往涉及到对封建国家、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利益进行再分配,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既得利益者--大官僚、大地主等保守派的反对,容易失败改革引发的斗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层的权益争斗,如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等5)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如王莽力图改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遭到失败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时代潮流,大获成功 ②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等 ③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④改革的策略方针、措施与用人是否得当等 ⑤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增加人民的负担与困苦1 1.中国古代的四大改革.中国古代的四大改革指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基本原因:一是因为新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上层建筑的要求,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是因为社会矛盾激化造成,例如王安石变法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变法中又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措施包括:(1)改革生产关系,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2)限制贵族特权,如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3)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而在调整中照顾农民利益,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4)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结果:全部都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改革不成功的都导致政权衰弱,如王安石变法;改革成功的都出现国运强盛、社会进步,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2 2,近代中国的变法和革新,近代中国的变法和革新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政府“新政” ,这是不同性质的。

      洋务运动和清政府“新政”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为适应外国侵略者需要而进行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军事、经济力量;对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调整政策服务于政治目的、为了加强统治,但是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结果都失败,因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随着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而告终结, “新政”中加重剥削促使人民不断反抗,不久清政府就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发起,维新思想宣传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变法沼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但是由于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人民群众,在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封建专制统治和自然经济强大,维新派没有在人民支持下推翻封建专制而获得政治统治权,变法诏书中没有涉及议会宪法等维新派政治主张,外部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强大,相反在加紧侵略中国,都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3 3.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新中国建立后,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和“左”烦思潮的影响,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体制弊端显现;1978 年的真理标准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思想解放和确立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策,为中国当代的改革铺平了道路;20 多年来的改革,使中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有了蓬勃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祖国统一大业迈大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高考试题回顾:高考试题回顾: 1、 (2000 年上海)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 的是 ( B ) A 王莽改制 B 周世宗改革 C 王安石变法 D 张居正改革 2、 (1994 全国)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 ( A ) A 大地主 B 中小地主 C 农民 D 皇室 3、(2004 年江苏)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 其道” ,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D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 (2005 春季文综)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 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 A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5、 (2001 年全国文综)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 D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 革”D、王安石变法 6、1998 上海,南宋朱熹认为,王安石“以财利、兵哥为先务,引 用凶邪,排摈忠直,造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 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一位史学家评价说:“朱熹的看法有一定 依据但是,如此曲解变法之目的和否定其作用,拿就有失公允了 ”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用人不当,操之过急等造成一些弊 端,但是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培养和选拔人才朱熹把变 法中的失误当作变法的目的莱评价,显然有失公允 变法的作用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它使政府的财政情况大为改善,积 贫的危机有所缓和 7、(2005 广东)1069 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 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 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 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12 分)答:表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辽 和西夏的威胁 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看法: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知识巩固:知识巩固: 1、造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主要原因是 (B ) A.官员数量增加 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 的政策 C.豪强地主大量兼并的结果 D.政府赏赐大量田地给朝中大将 2、北宋造成“冗兵” “冗官” “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D )A、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以经济为保 证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 政 3、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 ( C )A、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 主要目标C、因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而失败 D、精兵简政减少开支 4、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 ( A ) A、整顿吏治 B、解决财政危机 C、改革税收制度 D、改革军事制度 5、王安石变法时设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 包含 ( C ) A、政府向农民贷款收取 20%利息 B、向官僚征收代役钱, 雇人服役 C、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D、核实土地,按多少好 坏平摊赋税 6、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 ( B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 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没有触动大地主利益的是 ( D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农田水利法 ⑤保甲 法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 8、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是 ( C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的盘剥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的负担 9、北宋执掌地方财政权的是 ( A ) A、转运使 B、知州 C、通判 D、三司使 10、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原则是 ( D ) A、有利于科举制的公正性 B、有利于防止形成宗派关系 C、最大限度扩大统治基础 D、有利于选拔实用型人才 11、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 安 石 推 行 保 甲 法 主 要 是 为 了(A)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12、以下改革或变法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 B )①商鞅变法 ②庆历新政 ③俄国 1861 年改革 ④日本明治 维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13、材料一(宋)太祖建隆二年,大名府王簿郭颁,坐赃弃市建隆三年,员外郎李岳、陈偃、殿值成德均,皆坐赃弃市•••开宝三年,将军石延柞,坐监仓与吏为赃弃市六年,中允郭思齐、观察判官崔徇、录事参军马德林,俱坐赃弃市此太祖时法令也 ——赵翼《宋初严惩赃吏》材料二知金州张仲宜坐枉法赃,应死法宣援李希辅例,杖脊黥配海岛苏)颂奏仲宣赃少应减宋)神宗曰:“免杖而黥之可乎?”颂引刑不上大夫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