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设计模板.doc
4页教学案例标题(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主题)——副标题(如果希望在标题中体现教学案例涉及到的活动主题、实际任务或作品名称,请统一在副标题中体现副标题要注意言简意赅)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章节: 2.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 4.学时数:非上机时间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 分钟,其他活动(如:实地调查、访谈、课下调研等),请指出活动方式: ,大约用 分钟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姓名性别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E-mail设计者指导者实施者课件制作者光盘制作者(若有相同,如设计者与实施者是同一人,填“同上”即可)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请参照相应的课程标准、结合具体内容撰写,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切忌相互割裂;用语要标准)(二)内容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三)学生分析(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说明案例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并对选择教学方法的相关依据做简要说明)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课前对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教-学流程的规划和设想,大体阐明设计的关键活动及其流程即可,可以采用流程图方式)3.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1) 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巡视指导?(2) 教师计划使用哪些设备、软件、课件或资源?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文字描述既可以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
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信息技术的应用……………………2.关键环节提炼例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或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呈现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或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抽象的概念,或者演示学生难以理解的现象和过程的?或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操练和练习的?或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提供丰富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的?或如何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探索、模型总结或进修创作的?或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评价、反馈和矫正的?或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对话的?……四、教学反思注意事项:1. 除了依据教师自身的思考和感受以及同行的意见开展反思之外,要注意搜集并利用学生的反馈、感受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要注意体现学科特点2. 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
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3. 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4. 反思建议分为几个小标题小标题原则上不超过5个;小标题的名称要到位,能确实提点本课的关键方面和重点,不能空洞、笼统,甚至不知所云5. 模式总结(本部分不是必要要求)*如果本人已经根据自己的教学案例总结出一定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请在本部分将模式描述清楚;如果没有或者难以总结成模式,本部分可以没有模式的总结或描述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1)模式的典型实施流程为了便于读者或其他教师借鉴、学习或提出改进建议,请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实施这类教学的典型流程,最好用直观的流程图方式阐述,流程图要注意阐明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设备资源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描述模式的各个环节时,要注意阐明各环节的实施关键、各环节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自己所采取的对策等。
2)模式的理论依据或理论建构根据具体案例和自己的反思,总结提炼该模式反映或体现的教学理念或教学理论可以从教育技术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等不同角度中选择合适的角度加以阐述理论依据要实事求是、紧扣自己的案例或实践,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避免贴标签3)模式的特点和实施关键五、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参考资料2.本课用到的网络资源及其网址(网络资源的名称、网址(或用到的教-学网站的名称),最后检索时间3.本课设计或用到的课件(如果没有,请删掉本标题;如果设计了教学课件,请列出课件的名称,并简要描述教学课件的设计意图、大体结构等)注意事项:参考资料的写法要规范,具体如下:u 杂志或期刊类的规范:作者.文章名. 杂志或期刊名,时间,期号,页码例如:顾泠沅、王洁.以课例为载体引领教师发展.人民教育,2003年第6期,24-25u 著作类的规范:作(译)者.书名. 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名,出版时间,页码例如:R. M. 加涅等著、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28.如果应用的图书、文件或课程标准的作者为政府部门,可将作者替换为政府部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u 网络资料类的规范:作者.文章或著作名. 网站名称,具体网址,作者最后检索的时间例如:许颖.筷子原理与信息技术课的生存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