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知识点湘教版.docx
4页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知识点湘教知识点湘教 版版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2、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名称特征相同点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 200 米以下地面起伏小高原海拔较主,边缘比较陡峻山地较高,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地面崎岖不平丘陵较低,海拔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米盆地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3、世界上最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世界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4、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大陆架是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 200 米以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洋盆) 最深的地方(海沟) 火山活动最强烈的地方(大洋中脊) 。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五种地形名称: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6、区分方法:等高线呈闭合状且海拔升高为山顶; 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向高处凸,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是山脊;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ABcDEF7、判断坡度陡缓的方法:等高线密,坡度陡;等高线疏,坡度缓第四节海陆变迁、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 1912 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4、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5、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现象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红海扩大——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不断张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多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