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陶行知的师德观及感想.doc
3页学习陶行知的师德观及感想学习陶行知的师德观及感想陶行知因信仰“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后来认识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遂又改名为行知可见,他追求的是真知,这种真知是从实际行动得到的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有才无德是对社会最危险的人有才无德是对社会最危险的人教师的职业道德,陶先生认为比起其他职业道德的作用更加重大为此,陶先生倡导的师德观如下:一、献身教育陶先生认为,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的品德,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献身教育,需要教师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去倾心培育“真人”陶先生把“爱满天下”、“乐育英才”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告诫教师要“爱生如子”他深信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培育“英才”的源泉和动力他多次谈到:“教师之服务精神,系教育之命脉,金钱主义,,金钱主义,是足破坏教师职业之可贵”教育者应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没尊荣的事,教育得到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陶先生的一生是为国为民、献身教育的一生,真正体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二、追求真理他所说的“真理”即为科学知识在他看来做教师的“必须好学”,必须“力求上进”不断追求新知。
三、创造革新陶先生认为,“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敢探未发明的真理”,具有创造革新的品德他特别重视教师的“创造”与“革新”,认为教师是改造生活的灵魂四、以身作则陶先生不仅自己是集言教身教于一身的教育实践家;而且他也主张言教与身教结合并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认为教师和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这就是“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只有“真教师才能培养出真人才”为此,陶先生高度强调教师要有责任感五、团结协作陶先生对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也非常重视他指出“中国的通病就是没有组织力”,也就是不能“谋充分之协作”这一问题首先应当在我们教育界得到克服他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十分痛恨“守知奴”他希望在教师之间创造起“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陶先生师德观对现在的影响和我的一些看法陶先生师德观对现在的影响和我的一些看法1、现实中许多老师,身是职业的教师,而心是业余的现实中许多老师,身是职业的教师,而心是业余的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在“向钱看”教育中出现了有偿补课的现象如果不加引导或引导不利,就会冲击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导致学校内部各类人员之间利益冲突,滋生“向钱看”的歪风而走向另一极端。
正像在“国培计划”师大学习期间冯洪教授讲的一样,现实中许多老师,身是职业的教师,而心是业余的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作为教师要身心合一在这种时刻,我们更需要陶先生所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需要“献身教育”的高尚品德2、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各学校每次考试要以成绩给教师排队,奖金与升学人数挂钩,迫于压力,一部分教师只管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差的学生置之不理,造成差生越来越差,甚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在这种时刻,我们更需要陶先生的“爱满天下”、 “爱生如子”的高尚品德3、现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内容与结构,吸收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做一个终身学习型的教师像陶先生所说那样,不断地“追求新学理”,保持知识的前沿性4、现在的高考要求,更需要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学生偏科,是考不出高分的,各学校到高三都搞“培优辅差”工作,即优秀生的差科,需要不同科教师的团结协作学校要求同科教师集体备课,这又要求同科教师团结协作正像有人说的:现在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了,而是打群架的时代5、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教师也是人,也没必要像陶先生终年穿一样的衣服,吃饭也吃不好,我觉得无论干什么工作,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那样,才能为国家做更多、更大贡献,原来好多科学家,平时不注意身体,英年早逝,岂不是对国家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请夏老师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