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山贡菊花栽培技术.doc
5页1黄山贡菊花栽培技术(一)概述:黄山贡菊也称“贡菊”、“徽州贡菊”,又称徽菊与杭菊、滁菊、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黄山贡菊产自安徽省著名的世界旅游胜地黄山,主产区在黄山歙县金竹村一带以它独特品质和加工工艺优于其他菊花品种据民间传说,“黄山贡菊”原是宋朝徽商从浙江德清县作为观赏艺菊引进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许多人得了红眼头痛病,有医家采用鲜菊花泡水降火,十分灵验 以后人们经常用鲜花或菊花干泡水泡茶,医治目赤羞明、胆虚心燥等病从此,这一带农家门前屋后广种菊花,为了能够长久保藏又,特意烘制成干菊花,金竹岭由此闻名远近黄山贡菊盛产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的广大地域主产于著名旅游胜地黄山风景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之间,盛产于休宁县兰田、南塘等地,其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品质优良,色、香、味、型集于一体,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被誉为药用和饮中之佳品,是黄山著名特产,驰名中外 清光绪年间,北京紫禁城里也流传红眼病,皇上下旨,遍访名医良药,黄山知府献上黄山菊花干,京人泡服后眼疾即愈于是徽菊名气大振,被尊称“贡菊”贡菊历来被当作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并出口东南亚黄山贡菊色白、蒂绿、花心小,均匀不散朵,质柔软,气芳香,味甘微苦,被“中国药典”誉为“菊中之冠”、“民族瑰宝”,而名列全国四大名菊之首,现年产量 40 万公斤以上。
黄山贡菊为平瓣小菊品种,是生长在高海拔山地的一种菊花,黄山贡菊产地的山峦起伏,绿水长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年均气温 16.4℃,属热带北缘区,特别适宜贡菊生长 黄山贡菊花性甘苦,微寒内含菊甙、腺嘌呤、胆碱及维生素 A1、B1、氨基酸钾、钠盐等成分,临床应用证明:能镇静中枢神经,增强毛细血管的抗炎力,抑制人体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绿浓杆菌、流感病毒、皮肤真菌、霍乱孤菌、链球菌的活动可以治疗风热感冒、胆虚心燥、目赤羞明、疮疖肿毒、目眩头痛、血压偏高、动脉硬化等症 经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贡菊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等功效,可治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用它调配其它药物可以制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药和菊花晶等饮料可以泡茶、泡酒,常饮可“清净五脏,排毒健身”,有排毒美容之功效饮用过的菊花晒干后还可充作枕芯,使人清凉降火,明目醒脑黄山贡菊是经过长期选育的菊花品种,它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菊花味甘,性微寒;为菊科植物菊属( Chrysanthemum morfllium Ramat.)徽菊的花序,以花入药主治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解疮毒。
菊花在食品工业上、茶叶上、插花中地位非常高黄山贡菊具有清肝明目、驱邪降火、清凉解表的功效菊花茶对口干、火旺、目涩有作用,热饮后,全身发汗感到轻松,是医治感冒的良药,也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饮料菊花历来就被誉为长寿抗衰老之花,其中具有抗衰老成分和促进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的成分它的美容功效在于:利气血、润肌肤、清头目、“益颜色”,能养护头发早在元代《御药院方》中就有以菊花为主药制成洗发菊花散的记载,主2治头发脱落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还用菊花、白芷等药擦面治雀斑,颇有功效至于菊花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延年益寿的记载,自古就有很多 (二)植物特性多年生宿根性单本植物,茎直立冬季地上部老茎枯死,第二年春天从地下根茎处再萌新芽,高约 60-100 厘米,分枝多;茎幼时绿色,成长后木质化为灰褐色叶互生,绿色,有细绒毛,其形状因品种不同而有区别秋季自茎顶或由叶腋着生头状花絮,其周缘为舌状,花白色、中央管状花黄色,也有全为舌状花或管状花瘦果枝状,无冠毛花期 9~11 月,亩产干花 100-150 公斤目前市场价格为每公斤100-120 元三)生长特性喜温暖,耐寒冷,花耐微霜,幼苗孕蕾期需较高温度如气温低,植株将发育不良,分枝和花都少,喜阳光充足地方,忌荫蔽,怕风害。
喜湿润气候土壤,过于干旱将分枝少,植株发育缓慢花期如缺水,影响花的数量和质量,但水分过多易烂根,故浇水不宜过大,雨季注意排水菊花喜肥,因此宜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性,微酸性为好,不宜栽培在碱性土壤、洼地、风砂地带四)栽培技术种植贡菊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好途径在栽培过程中,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选地整地:种前准备工作:选海拔 500 米以上山地,选择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地下水位偏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或黏壤上,向阳背风的地方栽培冬季要进行翻耕晒垅,有利改善土壤结构 选中地块后,要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趁晴天深翻土地,将每亩 1500 公斤的栏肥施于畦中,施肥后盖好土一般畦宽 1-1、2 米,沟宽 35 厘米2、及时移栽贡菊花属无性繁殖,在清明前后,采用上年栽种的分蘖苗(扩种比例为 1∶10),栽种密度为行距 66 厘米,株距 30 厘米,每亩种 3000~3500穴为宜,每穴栽苗 2 根,苗间距 8 厘米移栽后要用淡水粪或低浓度过磷酸钙液点根二三次,促使早发根3.繁殖方法:菊花的繁殖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分根繁殖、扦插、播种和压条等多种方法,其中以分根为主。
1)分根繁殖在 4~5 月间栽培如栽的过早,根嫩易断,气温低,生长慢,产量低选择阴天,把母株挖起,将菊苗分开,选择粗壮及须根多的种苗,留下 23 厘米长的枝条,斩掉菊苗头,栽时用犁开沟,沟深 13~16 厘米或用锄挖 6~10 厘米深的穴,行距为60-83 厘米,株距 30~50 厘米栽时要注意将根周围的土压紧,并及时浇水,如遇天旱需连浇两次水也可在 5~6 月份将植株上发的芽连根分开,栽在苗床上,行距 20 厘米,株距 10 厘米,每穴栽苗 4~5 株,等麦收后定植2)扦插法: 收菊花时,把菊蔸留高一点(蔸留得高,发芽才多)在第二年立春前后挖起老蔸,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根茎白色的嫩芽子,剪成 10~13 厘米一节,每百株捆成一把,捆好以后,用剪刀剪去过长的根后,进行育苗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士在扦插前半月,将土深翻一次,深约 23 厘米至扦插前,土地一定疏松、细碎和清洁,然后进行做畦一般畦宽 130 厘米,长视3土地情况和便于管理而定剪好的种苗,不能久放,应即扦插,如放置过久,会降低成活率扦插最适宜的温度是 15~18℃插前要在整好的苗床,用锄头开横沟,沟距 16 厘米,深 6 厘米。
每沟放苗约 16 株(即株距 8 厘米),苗子先端出土 3 厘米左右,然后以细土覆盖半沟,用足踩紧,再盖土与畦平栽好后要盖一层草,避免雨水打板结土地育苗期,应勤除草,保持足够的水分,约 20 天以后,再用清粪水催苗一次扦插 20 天后生根,生长健壮后即可定植大田,或裁于麦茬地株行距同分根法每亩栽苗 3600~4800 株4.间套作 :菊花可与桑、蚕豆、烟草、油菜、小麦、大蒜等套种各种作物收获后加强菊花的管理5.田间管理(1)中耕锄草:菊花缓苗后,不宜浇水,而以锄地松土为主第一次、第二次要深松,使表土干松地下稍湿润,使根向下扎,并控制水肥,使地上部份生长缓慢,俗称“蹲苗”,否则生长过于茂盛,至伏天不通风透光,易发生叶枯病第三次中锄时,要注意在植株根部培土,保护植株不倒伏在每次中锄时,应注意勿伤茎皮,不然在茎部内易生虫或蚂蚁,将来生长不佳,影响产量总之,中锄次数应视气候而定,若能在每次大雨之后,土地板结时,浅锄一次,即可使土壤内空气畅通,菊花生长良好,并能减少病害2)追肥:菊花根系发达,根部入土较深,细根多,吸肥力强,需肥量大,一般施 3 次肥栽植时,施入人粪尿 250~400 千克,加水 4 倍。
第一次打顶时,每公顷施人粪尿 7500 千克左右或硫酸铵 150 千克,结合培土,第三次施肥在花蕾将形成时用人粪尿 11250-15000 千克或用硫酸铵每公顷 150 千克,促使多结果蕾,花多和朵大,花瓣肥厚,提高产量及品质四川除施入人粪尿或饼肥外,还在孕蕾前施过磷酸钙每公顷 150~225 千克,促进结蕾开花,也可进行根外追肥,用 2%过磷酸钙水溶液均匀喷于叶面先将过磷酸钙用水发散,充分搅拌,务使无颗粒,用水泡一昼夜施前加足水搅匀,用布袋过滤,而后在晴天下午喷射,最好在傍晚进行,容易吸收每隔 3~5 大喷 1 次,共喷 2~3 次3)排水灌溉:菊花喜湿润,但怕涝,春季要少浇水,防止幼苗徒长,按气候而定保证成活就行6 月下旬以后天旱,要经常浇水,如雨量过多,应疏通大小排水沟,切勿有积水,否则易生病害和烂根4)摘去顶尖:打顶能够抑制顶端生长优势,防止植株徒长,促进菊花分枝生长,旁枝发育和多分枝条,增加单位面积上的花枝数量和花蕾数量以提高产量在菊花育苗期中,或分株时,如果肥料充足,植株生长健壮,为了促使主干粗壮,减少倒伏,在菊花生长期要打二至三次顶尖,第一次五月,可在定植前瞄高 30 厘米时,打尖一次,打 12 厘米留 30 厘米;第二次 6 月底;第三次不得迟过 8 月上旬。
5)选留良种:选择无病、粗壮、花头大,层厚心多,花色纯洁,分枝力强,及无病花多的植株,作为种用然后根据各种不同的繁殖方法,进行处理但因为菊花在同一个地区的一个品种由于多年的无性繁殖,往往有退化现象,病虫害特多,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同时其中亦有变好的,故选留良种时,特别注意选留性壮良好变种,加以培育和繁殖必要时,可在原产地区进行引种提纯复壮5.病虫害防治(1)叶枯病 又叫“斑枯病”在菊花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在雨季严重,植株4下边叶片首先被侵染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染褐色病斑,中心为灰白色,周围有一淡色的圈,后期在病斑上生有小黑点病斑扩大后,造成整个叶片干枯,严重时,整株叶片干枯,仅剩顶部未展叶的嫩尖防治方法:①菊花采收完后,集中残株病叶烧掉②前期控制水分,防止疯长,以利通风透光③雨后及时排水④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用 1:1:100 的波尔多液或 65%可湿性代森锌 500 倍液喷雾,每 7~10 天 1 次,连续 3~4 次2)菊花牛 又叫“蛀心虫”在 7-8 月间菊花生长旺盛时,多在菊花茎梢咬成一圈小孔产卵,在茎中蛀食受害处可见许多小粒虫粪成一团,使伤口以上的茎梢萎蔫,因为茎干中空枝条易断,或伤口愈合时肿大的结节。
卵孵化后,幼虫钻入茎内,向下取食茎秆,故在发现菊花断尖之后,必须在茎下摘去一节,收集烧掉以减少其危害,否则造成整株、更多的植株枯死防治方法:从萎蔫断茎以下 3~6 厘米处摘除受害茎梢,集中烧毁成虫发生期,趁早晨露水未平时,进行人工捕捉或用 50%磷胺乳油 1500 倍液喷雾3)大青叶蝉 成虫、若虫危害叶片,被害叶片呈现小黑点防治方法:用 40%乐果乳油 2000 倍液或 50%杀螟松乳油 1000~1200 倍液喷雾4)蚜虫 又叫腻虫,成、若虫吸食茎叶汁液,严重者造成茎叶发黄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将枯株和落叶深理或烧掉②发生期喷 50%杀螟松 1000~2000 倍液或 40%乐果乳油 1500~2000 倍液或 80%敌敌畏乳油 1500 倍液,每 7~10 天 1 次,连续数次五)采收加工贡 菊 一 般 到 11 月 采 收 , 选 择 晴 天 露 水 干 后 进 行 , 做 到 随 摘 随 晾 , 以 确 保 干花 色 泽 鲜 艳 当 花 心 有 点 黄 色 为 采 花 适 期 , 一 般 贡 菊 初 花 期 为 黄 色 , 盛 花 期 则转 为 白 色 采 花 时 的 盛 装 物 应 选 择 竹 框 为 宜 , 不 能 采 用 袋 装 , 以 确 保 花 的 原 形 。
1)采花 ①采花时间在 11 月上旬霜降后采一次,约占产量 50%,隔 5~7 天后采摘第二次,占产量 30%,过 7 天再采一次,占产量的 20%②采收标准:花朵大部开放,部分花朵边线已呈纯色,花瓣平直,花心散开 60%~70%采摘③采摘方法:用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