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鹤大国家高速公路宁安至复兴(黑吉界)段扩建工程.pdf
11页鹤大国家高速公路宁安至复兴(黑吉界)段扩建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告 1 概述概述 宁安至复兴(省界)高速公路是鹤大高速在黑龙江省境内的一段,全长93.85km,途经牡丹江宁安市,终点至复兴楼村东牡丹江南岸黑、吉两省交界处其中:宁安至杏山(镜泊湖)段为在建一级公路,利用在建一级路封闭改造高速里程 43.536km;杏山至复兴(黑吉界)段为按照一级半幅设计施工的一级公路半幅,利用已建一级公路半幅扩建 42.364km,新建 7.95km另建辅道 113.14km,其中:完全利用二级公路 46.2km,新建二级公路 23.84km,利用老路改建三级公路 18.0km,新建三级公路 15.3km,越岭段新建四级公路9.8km 本项目的建设与营运,不可避免的将对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以及社会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和保护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要求,本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6[28 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本项目在 2007 年 7 将宁安至复兴(黑吉界)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的有关信息在黑龙江省交通厅的网站上予以了发布(黑龙江交通厅网 2 项目地理位置与建设意义项目地理位置与建设意义 2.1 项目地理位置 2.1 项目地理位置 鹤大高速公路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总体呈南北走向。
宁安至复兴(省界)高速公路是鹤大高速在黑龙江省境内的一段,全长 93.85km,途经牡丹江宁安市,终点至复兴楼村东牡丹江南岸黑、吉两省交界处 2.2 项目建设意义 2.2 项目建设意义 1.建设本项目是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东北区域、黑龙江省骨架公路网规划,提升公路网整体功效的需要 2.建设本项目是实施《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战略部署的需要 3、建设本项目加快全省公路建设,是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4、建设本项目是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5、实施本项目是加快发展区域旅游业的需要 6、实施本项目是改善现有公路交通安全,把握扩建时机、节约投资的需要 3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3.1 路线方案 3.1 路线方案 ① 主线工程 本项目主线工程路线起于宁安市西南本项目与宁安至红星县道交叉口处,与牡丹江至宁安段在建高速公路终点相接,利用在建一级公路扩建高速公路,路线走向与在建工程一致,经兰岗西、平安村南、东京城至杏山与镜泊湖支线交叉点(在建一级路终点);而后利用已建的一级公路半幅扩建,路线走向与原路一致,经青山村,于红岭道班前跨越红岭大沟,经江山娇林场、水产养殖场,采用全幅新建跨越南湖头,至复兴村跨越复兴泡,按与吉林省接线推荐方案于小山咀子南至垭口黑吉省界而终;路线全长 93.85km,其中利用在建一级公路扩建43.536km,利用已建一级公路半幅扩建 42.364km,新建 7.95km。
主要控制点有:宁安、东京城、杏山、镜泊湖、江山娇、南湖头、黑吉省界 ② 辅道工程 本项目现有公路为区域内唯一的干线公路,沿线城镇及村屯均依托其出行,将其扩建成高速公路必须同时修建一条平行的辅道,以满足沿线出行需求 本项目辅道起点于牡丹江至宁安段宁安互通,与宁红路交叉后,平行于废弃的老桥下游 100m 新建大桥跨越牡丹江后,穿越河西村,平行铁路东侧 100m左右布线,自兰岗砖瓦厂与鹤大老道公铁立交桥西侧桥头引道相接,本段长4.94km,为新建二级公路;而后利用鹤大老道经兰岗、石岩、京和、下马河至东京城,经磨坊村至于家村南,本段长 41.5km,完全利用现有二级公路;而后平行于在建公路南侧 700m 布线,经牡丹江师范学院西侧,利用 800m 鹤大老道二级路至大三家村转向西,在北安村北转向南,至杏山西侧与镜泊湖支线现有二级公路相接,本段长 10.5km,其中利用二级公路 0.8km,新建二级公路 9.7km;而后平行于现有公路西侧布线,经繁荣村至镜泊湖国家森林公园(北湖头),本段长 8.3km,新建二级公路;而后平行于现有公路东侧利用鹤大老道布线,局部新建(老路被现有公路占用),经红岭、江山娇、水产养殖场至南湖头北岸,利用西湖岫大坝经曙光、 复兴泡至小山咀子青年点接现有公路至牡丹江大桥东岸桥头黑吉省界而终,本段长 48km,其中利用现有二级公路 4.9km,利用老路改建三级公路 18km,新建三级公路 15.3km,越岭段新建四级公路 9.8km。
3.2 工程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3.2 工程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宁安至复兴(省界)高速公路采用设计速度 80km/h、路基宽度 24.5m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推荐方案全长 93.850km其中:宁安至杏山(镜泊湖)段为在建一级公路,利用在建一级路封闭改造高速里程 43.536km;杏山至复兴(黑吉界)段为按照一级半幅设计施工的一级公路半幅,利用已建一级公路半幅扩建42.364km,新建 7.95km另建辅道 113.14km,完全利用二级公路 46.2km,新建二级公路 23.84km,利用老路改建三级公路 18.0km,新建三级公路 15.3km,越岭段新建四级公路 9.8km主线全年平均交通量为 12990~27487pcu/日,辅道全年平均交通量为 3370~4173pcu/日扩建工程共设置互通立交 3 座(另规划互通立交 1 座),分离立交 26 座,增设服务区 1 处,停车区 2 处,匝道收费站 3处工程永久性占用土地 2933020m2,临时占地 1299251m2根据本项目工可文件,根据本项目工可文件,本工程主线总挖方量为 2177446m3,其中土方1114525m3,石方 1062921m3;填方总量为 1556171m3。
进行土石方平衡,工程挖方回填利用 1217838m3,产生弃方 959608m3,仍需借方 338333m3 工程计划建设期共三年,为 2008 年~2010 年 3.3 投资估算 3.3 投资估算 扩建工程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 137623 万元,其中,宁安至杏山段 39983 万元,杏山至省界段 97640 万元 3.4 预测交通量 3.4 预测交通量 根据项目工可报告,宁安至复兴(黑吉界)段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3.4-1 表 3.4-1 宁安至复兴(黑吉界)段高速公路公路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日) 特征年特征年 路路 段段 初期(初期(2011 年)年) 中期(中期(2017 年)年) 远期(远期(2025 年)年)宁安~平安 13450 20083 29286 平安~东京城 13450 19754 28576 东京城~杏山 13010 18917 27294 杏山~省界 12480 17979 25952 主线 路段平均 12990 18984 27487 辅道 宁安~复兴 3370 3803 4173 4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4.1 设计阶段 4.1 设计阶段 勘察设计阶段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项目直接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居民生活、自然生态及景观均会产生重大影响。
1.扩建工程的开展与附近村庄的人群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 2.工程扩建涉及到农田、林地等土地类型的永久性或临时性占用问题,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林业生产,并可能对区域植被覆盖度、生物量、保护物种以及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影响 3.扩建工程关系到居民的拆迁安置问题,从而影响居民的工程生产和生活质量 4.互通立交、分离式立交、和沿线设施的设计涉及到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问题 5.一级公路扩建成高速公路涉及农田灌溉水利设施、防洪、水土保持以及路线两侧居民通行交往等 4.2 施工阶段 4.2 施工阶段 1.拟建公路将拆迁各类建筑物 1800m2砖房和 1600m围墙,将在一定程度和时间内对拆迁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质量产生影响 2.工程建设将对沿线自然植被、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拟建公路永久占地 293.3hm2,其中占用基本农田 129.29hm2因此,使工期工程占地将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影响 4.施工期间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水将对沿线环境产生影响 5.路基工程将产生水土流失,影响生态环境;在天气干旱时,又容易引起扬尘,对附近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6.路面工程底基层施工过程中,石灰稳定土拌合与摊铺容易产生粉尘污染。
7.施工机械的运转将产生噪声和废气污染,从而对周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声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8.施工营地、拌和场站以及预制场等临时用地设施将占用部分农田和林地,对自然植被和农林业生产产生影响,同时产生污水、噪声污染 4.3 营运阶段 4.3 营运阶段 1.交通量的增长与项目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旅游、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2.随着交通量的增长,交通噪声将影响临近公路的居民和学校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汽车尾气中所含的多种污染物,如 NOx 和石油类物质会产生环境空气污染 3.沿线服务设施排放的污水、路桥面径流可能会污染水体,从而危害水生生物和公众健康 4.突发性交通事故会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易引发水污染、环境空气、土壤污染等事件 5.由于局部工程防护稳定和植被恢复均需一定的时间,水土流失在工程营运初期将仍然存在 6.各类环境工程和土地复垦措施的实施将恢复植被、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汽车尾气、交通噪声、生活污水、固体废物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居民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 7.公路的通车运营,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交通通行便利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4.4 拟建公路对镜泊湖影响专题拟建公路对镜泊湖影响专题 镜泊湖于 1980 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2 年被国务院首批审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 年被批国家林业局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5 年被国土资源部批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 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拟扩建公路 K476+000~K521+550 约 45.55km 穿越镜泊湖自然保护区,K462+000~K521+550 约 59.55km 穿越风景名胜区,K478+000~K518+500 约40.5km 穿越国家级森林公园,K480+000~K507+000 约 27km 穿越世界地质公园 (1) 对植被的影响 据现场调查可知,镜泊湖沿线主要是次生蒙古栎林、人工针叶林和部分湿地灌草丛因沿线林地植被是次生林和人工林,工程占地破坏一定面积的植被,但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2) 对动物的影响 ① 由于营运期高速公路由于全封闭,对林蛙入蛰和出蛰形成了一道屏障但拟建公路此段共设桥梁 11 座,共设涵洞 88 道 2 座通道涵,两栖动物可以穿过沿线这些可作为通道的桥梁和涵洞,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公路封闭造成的阻隔作用。
② 施工期、营运期噪声将会对鸟类造成一定影响,但经调查得知沿线没有鸟类集中的栖息或繁殖地,更没有保护鸟类的固定繁殖地且鸟类可以通过选择生境和建立巢区时回避和远离高速公路等方式减小影响 ③ 由于原公路多年通车的影响,大中型兽类动物如马鹿、狐狸、狍子、水獭等数量也十分稀少,兔、黄鼬等数量较少,因沿线居民和农作物少,鼠类分布也不多除现有的桥梁和涵洞外,建议在动物分布较多的区域增加涵洞,可供兽类迁移和通行 ④ 调查发现,沿线分布有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共 42 种,包括 4 种兽类和38 种鸟类4 种兽类是国家 II 级野生保护动物青鼬、水獭、猞猁和马鹿由于全封闭运营,阻隔了道路两侧动物的交流在主线 K485~K490 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