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精编版).docx
13页管 壳 式 换 热 器 制 造 工 艺 规 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本公司管壳式换热器组装制造中的具体工艺要求2、引用标准《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1-2014《管壳式换热器》 和 GB150-2011《固定式压力容器》3、基本要求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 A、B、C、D、E 五类,按下图所示a) 壳体圆筒部分的纵向接头、球形接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接头、各类凸形封头中的所有拼焊接头以及嵌入式接管与壳体对接连接的接头,均属 A 类焊接接头b) 壳体部分的环向接头、锥形封头小端与接管连接的接头、长颈法兰与接管 连接的接头,均属 B 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 A 类的焊接接头除外c) 平盖、管板与圆筒非对接连接的接头,法兰与壳体、接管连接的接头,内封头与圆筒的搭接接头,均属 C类焊接接头d) 接管、人孔、凸缘、补强圈等与壳体连接的接头, 均属 D类焊接接头, 但已规定为 A、B类的焊接接头除外e) 非受压元件吊耳、支座垫板与压力容器连接的焊缝,均属 E 类焊接接头3.1 对不同板厚对接的规定:a) 下列不同板厚必须削薄厚板:当 2≤10mm,且 1- 2>3mm及 2 >10mm且 1- 2 ≥0.3 n 或> 5mm时, 必须削薄厚板:削薄形式分单面削薄和双向削薄。
见图 2b) 下列不同板厚对接无须削薄:当 ≤10mm 且 1- 2≤ 3mm及 2>10mm且 1- 2≤ 0.3 2 或≤ 5mm时, 无须削薄板厚 , 且对口错边量 b 以较薄板厚度为基准确定在测量对口错边量时,不应计入两板厚度的差值3.2 筒节长度应不小于 300mm组装时,不应采用十字焊缝, 相邻圆筒的 A 类焊缝的距离,或封头 A 类焊缝,焊缝的端点与相邻圆筒 A 类焊缝的距离应大于名义厚度 n 的三倍,且不小于 100mm,(当板厚不同时, n 按较厚板计算)4. 壳体园筒4.1 园筒厚度园筒厚度应按 GB150 的规定进行计算,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及高合金钢园筒的最小厚度 不 应 小 于 下 表 的 规 定 mm公称直径 400~≤ 700 > 700~≤ 1000 > 1000 ~ ≤1500> 1500 ~ ≤2000> 2000 ~ ≤ 备注2600浮头式, U形管式 8 10 12 14 16 碳素钢固定式管板68101214含 C2公称直径>500 ~≤ 700>700~≤ 1000> 1000~≤ 1500> 1500~≤ 2000> 2000~≤ 2600备注最小厚度5681012高合金钢4.2 壳体园筒内直径允许偏差可通过外园周长加以控制,其外园周长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
4.3 壳体园筒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为e≤0.5%DN.壳体直径 DN(mm)最大与最小直径之差 e(mm)L≤ 1200其值不大于 5mmL>1200其值不大于 7mm4.4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壳体直线度允差ΔL应符合下表规定壳体长度 L(mm)圆筒直线度允差 ΔL( mm)L≤ 6000L/1000 其值不大于 4.5mmL>6000其值不大于 8mm4.5 设备法兰面应垂直于接管或圆筒的主轴中心线安装接管法兰应保证法兰的水平或垂直(有特殊要求按图样规定) 其偏差均不得超过法兰外径的 1%,(法兰外径小于 100mm时,按 100mm计算),且不大于 3mm法兰的螺栓通孔应与壳体主轴线沿垂线跨中布置,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上注明4.6 立式换热器的底座圈,底板上地脚螺栓通孔应跨中均布,中心圆直径允差,相邻两孔弦长允差和任意两孔弦长允差均不大于 2mm4.7 壳体内壁凡有碍管束顺利装入或抽出的焊缝均应打磨至母材齐平4.8 插入式接管、管接头等,除图样规定外,不应伸出管箱、壳体和头盖内表面4.9 容器上凡被补强圈、支座、垫板等覆盖的焊缝,均应打磨至母材齐平4.10 受外压及真空换热器组装完成后,按按 GB150.4-2011《固定压力容器》中 6.6.11 规定检查壳体的圆度。
4.11 在换热器上焊接临时吊耳和拉筋的垫板等,采用于壳体相同或焊接性能相似的材料, 并用相应的焊材及焊接工艺临时吊耳和拉筋的垫板割除后留下的焊疤必须打磨平滑,打磨后的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4.12 机械损伤和修磨的规定:制造中应避免钢板的机械损伤,对严重的尖锐伤痕应进行修磨,修磨按 GY-6《压力容器组装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4.13 抗腐蚀要求的奥氐体不锈钢及其它合金钢板制造的容器或受压元件,应进行表面酸洗,钝化处理4.14 管壳式换热器法兰、平盖、螺栓、螺母加工要求:材料牌号Q-23540MnB40MnVB35CrMnA40Cr35标记ABVCRT4.14.2 机械加工件表面和非机械加工件表面的未注公差尺寸按下表规定mm尺寸分段尺寸分段基本尺寸>120->180->250->315->400->500->630->800-4.14.1 管壳式换热器法兰螺柱按 JB/T4707-2000 《等长双头螺柱》规定螺柱一端按下表打印材料标记,字高 4mm基本尺寸0.5-3>3-6>6-10>10-18>18-30>30-50>50-80>80-120机械加工件 0.12 0.15 0.18 0.21 0.26 0.31 0.37 0.43非机械加工件 0.30 0.37 0.45 0.55 0.65 0.80 0.95 1.101802503154005006308001000机械加工件 0.50 0.57 0.65 0.70 0.77 0.87 1.0 1.15非机械加工件 1.25 1.45 1.60 1.80 2.00 2.20 2.5 2.80尺寸分段基本尺寸>1000->1250->1600->2000->2500-12501600200025003150机械加工件 1.30 1.55 1.85 2.20 2.70非机械加工件 3.30 3.90 4.60 5.50 6.7504.14.3 大于 M36的螺栓,螺柱,螺母应按相应的国家标准制造。
4.14.4 平盖和筒体端部的加工按以下规定:a) 螺柱孔或通孔的中心圆直径以及相邻两孔弦长允差为 0.6mm 任意两孔弦长允差按下表规定:设计内径 Di <600 600-1200 >1200允差 1.0 1.5 2.0b) 螺孔中心线与端面的垂直度允差不得大于 0.25%c) 螺孔的螺纹精度,一般为中等精度,按相应国家标准选取5、管箱管箱的作用是把由管道来的管程流体均匀分布到各传热管和把管内流体汇集在一起送出换热器5.1 管箱园筒的厚度应按 JB150 的要求进行计算,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园筒的最小厚度不小 于 下 表 的 要 求 mm公称直径400~≤ 700> 700~≤ 1000> 1000~≤> 1500~≤> 2000 ~ ≤备注150020002600浮头式, U形管式 8 10 12 14 16 碳素钢固定式管板68101214含 C2公称直径>500 ~≤ 700>700~≤ 1000> 1000~≤ 1500> 1500~≤ 2000> 2000~≤ 2600备注最小厚度5681012高合金钢5.2分程隔板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下表的规定mm公 称 直 径DN 碳素钢及低合金钢隔板最小厚度高合金钢≤600 86>600~≤ 1200 108>1200~≤ 2000 1410>2000~≤ 2600 14105.3 厚度大于 10mm的分程隔板应按下图加工5.4 管箱园筒与接管和管箱法兰组焊时,应以法兰端面为基准。
螺孔应与设备主轴中心线跨中5.5 管箱与隔板组装前,须将管箱内和隔板接合的环焊缝铲磨齐平,把隔板和管箱调整好间隙后再组焊,靠近管板 50mm区域应焊透,防应力集中而开裂5.6 碳钢、低合金钢制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以及管箱的侧向开孔超过 1/3 园筒内径的管箱, 在施焊后作消除应力热处理,设备法兰密封面在热处理后加工6. 管板6.1 厚度大于 60mm的管板宜采用锻件6.2 管板本身具有凸肩并与园筒(或封头)对接时,应采用锻件6.3 用于制造管板、平盖、法兰的钢锻件,其级别不得低于 JB4726 和 JB4728 规定的Ⅱ 级6.4 复合管板6.4.1 按 GB8165标准选用的不绣钢复合管板应选用Ⅰ级板材6.4.2 按 JB4733 标准选用的不绣钢复合管板应选用 BⅠ级板材6.4.3 按 GB8547标准选用的钛 - 钢复合管板应选用 B0 级板材6.5 堆焊复合管板6.5.1 堆焊前应作堆焊工艺评定;6.5.2 基层材料的待堆焊面和复层材料车加工后的表面,应按 JB4730 进行表面检测,检查结果不得有裂纹、成排气孔,并应符合 UTⅡ级要求6.5.3 堆焊过程必须严格控制,以便保证熔敷界面不发生过大的稀释和使覆层不产生别的焊接缺陷。
堆焊各层所用焊材牌号应根据耐腐蚀要求和熔和比来确定,堆焊层厚度应保证车加工后覆层最小厚度大于 3mm(或图样要求)6.5.4 堆焊后应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消除焊接应力6.6 管孔加工6.6.1 管孔加工是管板制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应严格控制划线、钻孔、刻槽、倒角等工序,为保证上下管板同心度,可将上下管板叠起来一起钻孔1) 管板划线;划线是决定管孔加工位置的基本作业,必须准确无误每台换热器只需在一块管板上划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