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比热容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zxc****hhs
  • 文档编号:266292287
  • 上传时间:2022-03-1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8.2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课 时 教 学 设 计(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比热容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第 1课时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课标依据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有探究所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热量的概念,热传递的知识等学生的生活经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物质种类、质量、加热时间等因素有关学生的学习优势:已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要素学生的学习障碍:本节探究过程中变量较多,例如质量、温度、温度的变化量、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物质的比热,对抽象思维偏弱的学生来说是较大的困难学习目标1、知道一般情况下,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 (放出) 热量, 温度升高 (降低),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2、根据比热的定义推导出计算热量的公式Q = cmt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教材处理在认识比热容概念的时候需要充实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与经验,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2、热量公式: Q = cmt教学难点: 推导热量公式:Q = cmt教学结构创设情境新知探索拓展提升课堂总结随堂检测教学手段多媒体 PPT 、视频等第 1 页(总 7 页)2 课 时 教 学 流 程(中间页)第 2 页(总7 页)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讲授新课(一)自学检查题1、物体吸、放热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水的比热容为4、2 103J/(kg ) ,表示:1kg 的水在温度升高 (降低) 1时所吸收 (放出)的热量为J;10kg 的水在温度升高 (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为J;1kg 的水在温度升高 (降低)10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为J;10kg 的水在温度升高(降低)10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为J;质量为 m Kg的水温度升高(t t0),要吸收的热量是J;质量为 m Kg的水温度降低(t0t ),要放出的热量是J;如果升温(降温)的不是水,而是其他的物质(假设它的比热容是c) ,那么:质量为 m kg 的该种物质温度升高(t t0) ,要吸收的热量是J;质量为 m kg 的该种物质温度降低(t0t ) ,要放出的热量是J;总结公式: Q吸;Q放。

      1、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1)从生活实例引入:冬季,同学们常用热水焐手、焐脚,从热水吸收热量,使手脚暖和起来这采用的是什么方式?热传递(2)学生阅读并分析P57 图 12-18,然后举出生活中其他例子:烧水、冬季夜间养鸡场彻夜点灯、晒太阳(3)师生小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2、热量及计算:(1)热量定义: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即变化的内能2)热量公式:Q = cmt (3)例题解析P40 3 课 时 教 学 流 程(中间页)第 3 页(总 7 页)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讲授新课3、 “生活物理社会”(1)学生阅读(2)布置课外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发动机的冷却1、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铁的比热容为0、46103J/( kg) ,铜的比热容为0、 39103J/(kg ) , 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 ()A、热量从铜块传到铁块B、热量从铁块传到铜块C、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确定2、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相同、比热容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一定是()A、比热容小吸收的热量多B、比热容大吸收的热量多C、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D、因初温不知道无法判定3、 有甲、 乙两物体, 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1,吸收的热量之比是2:1,如果升高的温度之比是5:3,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A、10:1B、1:10C、2:5D、5: 24、实验证明:物体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有关。

      5、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节能、经济和环保等优点,当它吸收太阳能后,水的温度将会,水的内能(增加/不变 /减少) ,这是通过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某太阳能热水器装有100kg 的水,若水温由20升高到70,则水箱里的水吸收了J的热量c水4、2103J/(kg) 4 课 时 教 学 流 程(中间页)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讲授新课6、牛奶最好在低温环境中存放,否则容易变质,一只纸盒内装有0、25kg 的牛奶,放入电冰箱前的温度为25;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后,牛奶的温度降低到5,已知牛奶的比热容为4、0103J/(kg) ,在这个过程中,牛奶放出的热量为J7、一杯水温度从10升高到 30时吸收的热量为Q,则将这杯水的温度从30再升高到70时吸收的热量为,若将这杯水的温度从30再降回到10,其放出的热量为8、甲、乙两金属球的质量之比是5: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9、近年来各城市的建设突飞猛进,但也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某中学“环境研究小组”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了一个“人工湖缓解热岛效应方案”若该湖设计蓄水体积为1104m3,水面面积为4、2 103m2,在夏季每天的高温时段,湖面从周围环境的吸热能力为2107J/m2。

      1)请你就以上短文提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简单解释2)在高温时段,湖水温度平均升高多少摄氏度?10、质量为1kg 的铝壶中装有质量为500g、温度为 10的水, 给壶加热, 使水的温度升高到10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第 4 页(总7 页)5 课 时 教 学 设 计(尾页)补充设计板 书 设 计比热容物体吸热 Q吸=Cm(t-t0) 物体放热 Q放=Cm(t0-t) Q=Cmt 变形公式 t=Q/(Cm) 作 业 设 计动手动脑学物理4、5 教 学 反思1、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温度差,它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2、物体吸热升温、放热降温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有关,尤其注意温度变化而不是温度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6 第 7 页(总 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