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外护理常规(精品).doc
12页室间隔缺损围术期护理一、 概念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petal defect)是指室间隔在胎儿期因发育不全,在左右心室之间形成的异常交通,室间隔缺损引起血液自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二、 临床特点决定于缺损的类型及大小一) 小型缺损 患儿无症状,多在体检时意外发现二) 中型缺损 体循环流量减少,影响生长发育,患儿消瘦、乏力、多汗、气促、易患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三) 大型缺损 婴儿期即出现心衰、肺水肿,患儿表现呼吸急促、吮乳苦难、苍白、出汗、肝脏增大,易患肺部感染三、护理目标(一)病人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二)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三)病人的父母了解病人目前的状态四、护理问题(一)术前1、活动无耐力 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2、有成长发展改变的危险 与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 与肺充血有关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二)术后1、有窒息的危险 与呼吸道阻塞有关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利尿剂的使用和入量过少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 与手术免疫屏障被破坏有关4、潜在并发症 出血、心律失常。
五、专科评估(一)术前1、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 与同龄儿相比有无差异2、活动状况 评估病人对目活动的耐受程度和适应性3、有无并发感染二)术后1、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电解质是否平衡2、观察瞳孔、神志、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如何,全麻清醒后甚至是否清楚3、全麻清醒后患儿是否合作,有无躁动4、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听诊双肺呼吸音,保持呼吸道通畅5、伤口有无渗血,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六、护理措施(一)术前1、同心内直视术术前护理常规2、让患儿安静休息,减少哭闹等不良刺激,减轻对心脏的负担3、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4、有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每日间断吸氧2~3次,每次30分钟5、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必须控制感染后方可手术二)术后1、执行心内直视术术后护理常规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表情、感觉、四肢活动,并记录,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3、婴幼儿呼吸道较小,容易被痰液和呕吐物堵塞,引起窒息,所以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定时吸痰,雾化吸入加强体疗,减少并发症4、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引流管需15~30分挤压一次,密切观察引流液的变化5、婴幼儿对失血的耐受性差,术后及时补充输血入量和性质根据血压、尿量、引流量、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压调整。
6、术后选用低毒性的抗生素预防感染7、早期下床活动时注意保护病人防止摔伤8、为父母提供探视的机会,主动介绍病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父母参与部分的护理活动,增加与患儿的接触机会,减轻焦虑七、健康教育(一)参照心内直视术术前术后健康教育二)出院指导:术后的恢复对病儿今后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病人和家长应了解以下问题1、了解心功能情况、所用药物的剂量、服用的时间、可能出现的副作用2、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宜3、注意保暖,防止感冒4、注意饮食的搭配,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5、定期复查八、急危重症的观察及护理(一)急性左心衰竭1、加强观察,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和咯泡沫痰时,应警惕急性肺水肿,需及时报告医师2、遵医嘱及时应用吗啡、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3、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采用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二)急性喉头水肿1、观察 一般发生在气管拔管后3~6小时,发病呈进行性加重停呼吸机拔管后,若患儿出现呼吸增快、烦躁、出汗、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三凹”征有的患儿可出现喉鸣,血压先上升后下降2、处理 在严密观察病情发展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小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同时尽量减少搬动儿童,备好气管插管包。
中度喉头水肿经保守治疗无效者行气管切开术危重者应急行环甲膜穿刺,以缓解缺氧的状态,然后再急行器官切开,按常规行气管切开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一、 概念风湿性心脏病是指风湿病变侵害心脏瓣膜引起瓣膜增厚、卷曲、钙化及瓣下结构的改变,导致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也可侵犯三尖瓣二、 临床特点(一) 心悸气促、活动受限二) 心脏增大、心音改变三) 心律失常(房颤多见)四) 可伴发左房血栓三、 护理目标(一) 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症状改善或消失,无并发症二) 抗凝药物的剂量应用适当患患者能掌握其副作用四、 护理问题(一) 活动无耐力 与心功能不全有关二) 气体交换受损 与机械性通气有关三)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术中出血过多有关四) 潜在并发症 心输出量减少、电解质紊乱、心包填塞、 心律失常、血栓形成五、 专科评估(一) 患者心功能状况二) 心电监护的各项指标、生化检验结果、呼吸状态、气管插管位置、双肺呼吸音、有无缺氧症象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各项参数是否适宜三) 肢端皮肤色泽、温度、湿度、观察瞳孔、神志、肢体感觉和主动运动、注意有无血栓形成和栓塞的表现。
四) 患者对抗凝治疗是否熟悉、活动和康复训练是否按计划实施六、 护理措施(一) 常规护理 见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护理二) 专科护理1、 术前护理 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术前护理,并向患者及家属阐明抗凝知识及重要性2、 术后护理(1)重视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查2)观察心衰改善的程度 每日检查肝脏大小,腹围及下肢水肿缓解情况并作标记,每日早晚听心脏,发现异常心音或出现新的杂音,应考虑人工瓣膜失灵3)抗感染的护理 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加强口腔护理,进行各项护理操作遵循无菌原则4)抗凝的护理瓣膜置换术后必须抗凝治疗,置换机械瓣者需终身服用抗凝剂(华法令)a、术后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后观察两小时无出血征象,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抗凝剂其用量据凝血酶原时间来定,要求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值的1.5~2倍b、注意抗凝剂过量征象:如血尿、鼻衄、皮下出血、月经过多、大便隐血等若出现以上症状,应暂停用药,待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后继续服用c、观察有无血栓形成和血塞的表现,注意神志、瞳孔、四肢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调整抗凝剂的用量三) 病情观察 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变化。
注意皮肤色泽、温湿度、动脉搏动、口唇、甲床及神志、瞳孔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七、健康教育(一) 华法令的用法及不良反应二) 定期随访 出院后每两周来院复诊一次,三个月后没四周一次;若凝血酶原时间不稳定,仍每周一到两次测凝血酶原时间三) 休息 出院后休息半年,避免活动量过大和劳累,以不心慌气短为宜四) 饮食 营养丰富,高维生素,低盐,少吃或不吃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白菜五) 按医嘱服用强心剂和利尿剂,避免服用影响凝血酶原时间的药物六) 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就诊八、急危重症的观察及护理(一) 心律失常1、 心律失常早期应酌情休息,严重的心律失常应绝对卧床休息2、 向病人详细讲解监护对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和恐惧感3、 建立静脉通路,以方便用药4、 鼻导管吸氧,2~4升/分二) 心力衰竭见其护理措施三) 低心排综合征1、 观察注意患者有无血压低,尿量少、中心静脉压高,呼吸急促,心率快,皮肤湿冷,烦躁不安等症状密切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以及血气、钾、钠、氯的变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心包、纵隔引流管通畅,观察其引流量、性质、并及时记录。
2、 处理(1)如为血容量不足,应补充血容量,应用升压药,保持液路通畅,液路标志鲜明据血液动力学变化,调节药物用量注意保暖和做好皮肤护理2)如为心包填塞引起的低心排,迅速行心包穿刺明确诊断,准备吸引装置、开胸包和照明设备等,行紧急剑突下开胸探查术积极作好配合 法洛氏四联症围术期护理 一、 概念 法洛氏四联症包括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紫绀性心脏病二、 临床特点 紫绀、喜蹲踞、杵状指(趾)、生长发育与不良气促和呼吸困难三、 护理目标帮助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配合医师获得手术成功四、 护理问题(一) 活动无耐力 与机体长期缺氧有关二) 心输出量减少 与心律失常引起组织灌注不足有关三) 有电解质紊乱的危险 与手术创伤引起体液丢失和内环境紊乱有关四) 恐惧与不熟悉环境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五、 专科评估(一) 评估心功能情况和对目前活动的耐受程度及适应性二) 生命体征平稳 全麻清醒后病人情况好转,心功能正常,呼吸道通畅,心脏杂音消失,术后伤口渗血和心包、纵膈引流液的情况和量三) 术后体疗 恢复期能否配合体疗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
六、 护理措施(一) 常规护理 见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护理(二) 专科护理1、术前护理(1)吸氧,为避免病人严重缺氧,提供其吸氧,氧流量4~6L/min,每日2~3次,每次20到30分钟2)改善微循环,纠正组织严重缺氧,必要时遵医嘱输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并嘱病人适量多饮水3)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2、术后护理(1)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静脉压可略高于正常值1.5~2kpa左右监测各项指征在正常范围,严防低心排的发生2)注意血气分析和钾、钠、氯的监测准确记录尿量,了解肾功能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以便协助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皮下淤血,警惕DIC的发生七、健康教育(一)注意休息,可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二)按时服药,定时复诊八、急危重症的观察和处理低心排综合征 见风湿性心脏病血管外科护理常规术前护理一、完善术前检查,了解集体的功能状态1、心血管功能检测:常规检测血压、血脂,ECG、心脏运动试验、心脏彩超,必要时可行心脏核素扫描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2、肝肾功能检查:尿常规、血BUN、Cr、同位素肾图、肾盂造影及肝脏功能检查。
3、呼吸功能检查:胸片、肺功能及血气分析4、凝血功能测定: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浆部分凝血酶原测定5、其他:血型、血常规、便常规以及血糖、尿糖二、做好病人的术前准备1、做好病人的术前准备,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2、对营养不良的病人术前应注意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低脂饮食,改善其营养状况;3、对心功能差、有糖尿病的病人应注意饮食指导并给予药物治疗;4、对糖尿病病人及时进行血糖监测;5、指导病人进行床上排尿、排便功能锻炼,以适应术后床上生活;6、对下肢缺血的病人要指导病人进行有规律的下肢功能锻炼,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