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渔婆文化发展模式研究调研报告.docx
12页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摘要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渔业的带动促进作用日渐显著,人力与劳工配合流水线工作趋于没落而在**“白马井码头”存在着一种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码头景观,从凌晨到夜晚,来来往往都是女性卸货装箱、讨价还价,她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渔婆她们作为农村家庭的女性从事着男性的粗重体力劳动,用女性羸弱的双手和肩膀创造家庭和社会财富,他们身上蕴含着海南人民坚毅勤劳、精明能干的品格,同时也颠复着中国传统社会分工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 渔婆文化发展至今,已在更大的程度上体现出传统文明与现代之美,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白马井渔婆文化历史变迁,以推出系列承载渔婆精神的特色文创产品,探索渔婆生存现状、渔婆文化发展存在问题和留存发展模式,肩负起深度挖掘海南渔婆文化资源、弘扬渔婆文化精神的重任 关键词:渔婆文化; 白马井; 乡村振兴; 传承发展 目录 一、渔婆文化发展调查主题背景1 二、渔婆文化发展调查内容1 (一)了解渔婆文化1 (二)探索渔婆文化的传承方式2 (三)当地渔民对渔婆文化的关注情况、看法及传承态度2 三、渔婆文化发展研究调查方法2 (一)网络调查法2 (二)文献分析法2 (三)访谈调查法3 3.1实地前期访谈考察3 3.2后续的实地访谈考察3 四、渔婆文化发展模式研究调查结果3 (一)渔婆历史起源3 1、前世起源3 2、今生未来3 (二)渔婆劳作生活方式4 (三)民俗及传说4 五、渔婆文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5 (一)渔婆分散经营,管理不当5 (二)渔村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5 (三)渔婆实业遭遇外部因素影响5 (四)渔婆文化尚未形成文化品牌6 (五)劳动者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不高6 六、渔婆文化传承与保护对策建议6 (一)国家要完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实施保护7 (二)充分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休闲渔业的发展7 (三)增加培训和学习机会8 (四)增加渔婆文化创意8 (五)大力繁荣渔婆文化创作8 (六)创新渔婆民俗庆典9 (七)自上而下、由下而上,培养文化自觉9 七、总结9 参考文献10 一、渔婆文化发展调查主题背景 白马井镇位于**市西北部,相传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而得名,很长时间以来,这里都是海南的渔业重镇。
随着近几年的开发,拥有良好的深水良港、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白马井从一片原始沉寂的西海岸变成了投资的热土渔业的发展促进了白马井迈向“滨海时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渔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白马井渔婆文化是渔业文化一项重要内容[1] 渔婆文化和渔业相互促进白马井的经济快速提升和城市发展战略的规划,对传统渔婆文化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渔业发展,渔婆文化的传承面临冲击,企业合理开发渔婆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渔婆文化的积极作用,对提升企业文化和**文化品质具有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不科学,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白马井镇的渔业仍然处在传统的生产和发展水平上,渔婆文化也面临困境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现实必然路径[2]因此乡村文化兴盛同样重要,从文化振兴的角度探索**白马井渔婆文化的振兴道路,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目标追求 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白马井的渔婆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期望通过调查及保护等研究,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渔婆文化。
利用新媒体传播和弘扬渔婆文化,感受传统文明与现代之美的碰撞和融合,发现渔婆文化的精髓,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中华传统文化需求,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此外,把渔婆文化融入城市的先进性,多渠道多思路发掘承载渔婆精神的特色文创产品,这些实体产品能够给乡村振兴带来福利,让村民感受到乡村文化振兴给渔民带来的实惠 二、渔婆文化发展调查内容 以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渔婆文化变迁过程为主线,以历史志、图鉴和视频为传播载体展开调查: (一)了解渔婆文化 通过**市博物馆、图书馆进行相关文献、实物记载等资料的查询; 搜集当地广为流传的故事、民谣; 对**创华实业有限公司走访调查; 寻找当地工作的渔婆和当地人了解等 (二)探索渔婆文化的传承方式 第一,创作白马井渔婆文化历史志,分为三方面:首先,针对白马井渔婆劳作的场景从时间脉络上进行追溯,打造一本具有渔婆文化特色的追忆性历史志; 其次,利用实践调研的成果对其周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设计及制作,扩大白马井渔婆文化传播的内涵; 最后,针对白马井渔婆劳作的具体场景,如斗笠的差别,人员劳作的传承等进行白马井渔婆文化图鉴的创作第二,利用纪录片、宣传片、微视频、直播等视频传播方式,展现白马井渔婆劳作、生活的状况,追溯渔婆文化历史发展,挖掘白马井渔婆背后的精神内涵。
三、渔婆文化发展研究调查方法 (一)网络调查法 网上资料的搜集是整个团队工作的重要方式,通过新浪微博、天涯论坛、有关贴吧以及百度搜狗等各种搜索引擎,广泛全面地初步了解**白马井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习俗信息以及现在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此次调查核心——“白马井渔婆”,这一特殊人群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为之后进行实地调查和调查总结的整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文献分析法 为进一步获得有关**白马井渔婆文化的信息,按照原定计划,8月1日,团队抽调出部分队员到**市博物馆和图书馆进行书面和实物文献资料查阅 在图书馆,队员们仔细全面地查阅从上世纪90年代至现在的海南日报、**日报等报纸资料,以及近几年的海南年鉴、**历史图志、黎族人文图志、渔业的历史和发展等珍贵一手文献同时,从图书馆借阅了数十本有关图书,为之后编纂图志、论文撰写以及有关资料提取做好准备 博物馆方面,队员们详细听取讲解员对**民俗文化及有关渔业历史的解说,并对展览的相关文物进行拍照保存,取得了非常珍贵且实质性的的资料 (三)访谈调查法 3.1实地前期访谈考察 8月18日,按照原计划,指导老师和团队负责人带领部分队员到达**市创华实业有限公司,面对面和白马井渔人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作息、具体的工作内容、对渔婆文化的理解以及对白马井渔婆这一特殊群体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队员们进行了实地资料的考察,拍摄下很多珍贵的资料,为后续实地考察做好准备。
3.2后续的实地访谈考察 在进行一番全面的准备后,8月21日,指导老师和团队负责人带领队员们再次向白马井进发,进行一次后续实地考察,对此次调查的重点人群——“白马井渔婆”进行深入了解访谈调查 四、渔婆文化发展模式研究调查结果 (一)渔婆历史起源 1、前世起源 白马井渔婆文化,随着白马井码头的发展产生白马井码头又叫南司码头,与南司公司密切相关南司公司全称国营南海水产公司,于建国后五十年代成立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南海疆土做出过突出贡献,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国有企业南司公司在广州市成立,但因主要作业渔场在北部湾,因此,在50年代末,公司整体搬迁到**市白马井镇公司集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制冰、发电、运输等职能为一体,伴随着公司的建立与白马井码头的发展,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催动下,产生了“渔婆”这一群体 2、今生未来 调查结果显示,80年代初,由于体制不顺,近海渔场萎缩,设备陈旧老化,远洋捕捞能力不足等原因,南司公司开始衰败,直至21世纪初,轰然倒下虽然南司公司没有延续发展,但是白马井码头依旧发展,渔婆这一群体也经历了几代留存至今调查过程中,依据受访者的表述,可以发现这几年来,除了码头基础设施略有改进,由以前的土路变化到现在的水泥马路之外,渔婆的生活方式、劳作工具、民俗文化等方面均没有其他明显变化。
相较于三亚码头,白马井码头的科技设备引进较少,现代化程度较低是造成变化差异小的一个主要原因白马井码头靠岸水位较浅,大型渔船无法停泊,不利于现代化机器设立,这一特殊原因使得渔婆这一行业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被取代在未来的近几十年中这一现象将持续存在 (二)渔婆劳作生活方式 白马井镇地处**市中北部,距省城海口138千米、三亚251千米,全镇海岸线长6.8公里,位于西部线路枢纽地带,交通便利镇辖区内有原海南省海洋渔业总公司工业厂区,是海南省较为发达的一个渔业城镇白马井镇是海南省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海鲜品种产量在全省同类乡镇中位居前列,其海产品产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以上 从渔船到港口开始,下船卸货,分鱼、装箱、放冰,肩挑手扛把各式海鲜从船上搬运到市场,争吵这讨价还价,完成交易,都是由这些“渔婆”来完成的,其中不乏一些本该男人做的重体力劳动 这里被称为早鱼市,天不亮这些渔婆就出来干活了,早则深夜一两点,最晚不到五点她们便会早早的来到渔市场,等着回来的船,开始她们的工作,这繁忙的工作,大致要持续到上午九时许,而渔市散市场,要直至中午 凌晨的码头,有数不清的女人,但是她们有着明确的层级分工,有联络渔船安排挑鱼的贩头,有从船上挑鱼、挑冰、挑水的苦工,有在市场开摊位等着卖鱼的摊主、有等着买鱼转手的中间商渔婆,她们各司其职,繁忙却也尽然有序。
[3] 忙碌过后,下午的是属于渔婆们的“休闲时光”,在公园锻炼、跳舞、与人闲聊在每年的休渔期,不同层级的渔婆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贩头一类的渔婆会选择出去旅游,放松心情但是那些做苦工的渔婆,因生活所迫,则再继续寻找散工,补贴家用 (三)民俗及传说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涉海民众会自发产生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上午仪式制度,是以称为信仰[4]不同于福建、台湾渔民信奉妈祖,白马井的渔民渔婆信奉伏波将军长久以来以渔业为生,人们希望海洋能够保佑他们渔业丰收,出海平安,归来能够鱼获仓满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白马井镇有一个很大的付波将军庙,每年的正月十六,当地人都会把付波神像抬出街放鞭炮庆祝节日,祭拜将军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是伏波将军的生日,每一条巷子的代表都会杀猪,来祭拜他 五、渔婆文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渔婆分散经营,管理不当 现在每个渔村以承包制为主的体制将原来属于集体的渔业权转给了个人,使得每个渔民都获得了渔业权,这跟我国农村现在实行的土地承包制是同样的道理这样,渔婆的运作是个体进行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分工劳作,大大降低了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由于对码头捕捞流水线管理制度缺乏,现场秩序管理问题频出,摊位摆放杂乱,卫生状况堪忧,管理人员岗位分散较少。
(二)渔村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白马井向现代化都市的过渡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沿海码头区域不断地被开发,以求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开发的过程中,渔婆文化作为白马井渔文化的体现,必须选择与城市相同的模式来存在,而渔婆文化所独有的衣帽服饰,富有民间表演特色的表演艺术,多年来流传下来的渔业劳作工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很多时候无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