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古代史课件-东汉时期.ppt
100页第四章王莽改制与东汉兴衰一 王莽改制 二 东汉政治述略第一节 王莽改制l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在公元 前8年做了大司马面对西汉王朝的社会 危机,力图有一番作为,在公元元年自称 “安汉公”,四年称“宰衡”,在公元5 年立两岁的刘婴做皇帝,史称“孺子婴” ,自己做“假皇帝”公元8年,正式废 掉孺子婴,自己做了皇帝,根据“更受命 ”的原则,改国号为“新”公元9年王 莽下诏,宣布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享 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 侯,卒成新都《汉书·元后传》)莽父曼早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 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 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 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 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 莽兄永为诸曹,早死,有子光,莽使学博士门下 莽休沐出,振车骑,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 诸生纵观,长老叹息 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 ,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 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 ,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 使,问知其夫人,皆惊。
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 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焉,上以惑太 后,下用示信于众庶汉书·王莽传l平帝元始元年 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重译献白雉诏荐于宗庙 群臣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有定国安 汉家之大功”诏加莽太傅,封安汉公l二年 莽奏选皇后,请勿采王氏女吏民守阙上书者日千余人, 言“安汉公盛勋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 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母!”终选莽女为皇后l三年 莽“行管、蔡之诛”,杀长子王宇,“喟然奋发作书八篇以 戒子孙”群臣奏颁其书于郡国,令学官教授,比同《孝经》l四年 诏采伊尹、周公之号,加莽为“宰衡”,位诸侯王上招诱 西羌万余人来降,称“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 五谷成熟,或禾长丈余,或一粟三米,或不种自生,或茧不蚕自 成,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凰来仪,神爵降集l五年 吏民以莽辞让新野封地,上书者累计487 572人诏加莽九 锡殊礼风俗使者”八人还奏:天下风俗齐同,郡国造歌谣、颂 功德凡三万言莽奏为“市无二价、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 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之制,犯者象刑。
平帝暴卒l居摄元年 莽立二岁幼儿婴为皇太子自效“周公故事”摄帝位l三年 哀章献符命流涕曰:“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 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百僚陪位,莫不感动平帝元始四年)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 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天 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 、《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 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 令记说廷中,将以正乖谬、壹制度云群臣奏言:“昔周公奉继体 之嗣,据上公之尊,然后七年制度乃定夫明堂、辟雍,堕废千载 莫能兴今安汉公起于第家,辅翼陛下,四年于兹,功德烂然l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之所《汉书》应劭注:“明堂所 以正四时、出教化,……上圆下方,八窗四达,布政之宫, 在国之阳l辟雍:古代太学《三辅黄图》:“周文王辟雍……如壁之 圆,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l灵台:古代观天之所《诗经》郑玄注:“天子有灵台者, 所以观祲象、察氛祥也以上合称“三雍” 《汉书》应劭注:“三雍者,辟雍、 灵台、明堂也雍者,和也,言天地君臣民人皆和。
二、 王莽改制王莽篡位的历史背景 改制及其失败西汉后期的社会思潮1、王莽托古改制的主要内容(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 (2)改奴婢为“私属” (3)五均六莞 (4)改革币制 (5)改易中央机构与郡、县划分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 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为无道,厚赋 税以自供奉,疲民力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 ,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 之市,与牛马同栏,制于民臣,颛断其命奸虐之人因缘为 利,至掠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 ”之义……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 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于九族邻里乡 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毁井田圣制、无 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犯令,法至死,制度又不定,吏缘为奸天下嗷嗷然,陷 刑者众后三年,莽知民怨,下诏诸食王田及私属皆得买 卖,勿拘以法汉书食货志上)中国历代币制的失败,多有别的原因,而不是制度本身的缺点 只有王莽的宝货制的失败,完全是制度的失败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王莽钱范3、改 官 制改 地 名铜卡尺铜 方 斗嘉量铜环权王莽认为“制定则天下自平”。
度量 衡也是其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这 方面的文物颇有遗留莽至明堂,授诸侯茅土……公十四人,侯九十三人,伯二十一人 ,子百七十一人,男四百九十七人,凡七百九十六人附城千五百 一十一人九族之女为任者八十三人……以图簿未定,未授国邑 ,且令受俸都内,月钱数千诸侯皆困乏,至有庸作者莽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实遴啬托以地理未定,故且先 赋茅土,用慰喜封者博募有奇技术可以攻匈奴者,将待以不次之位言便宜者以万数 或言能度水不用舟楫,连马接骑,济百万师;或言不持斗粮,服食 药物,三军不饥;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莽辄试之,取 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坠莽知其不 可用,苟欲获其名,皆拜为理军以予虞唐尊为太傅尊曰:“国虚民贫,咎在奢泰乃身短衣小袖 ,乘牝马柴车藉藁,瓦器,又以历遗公卿出见男女不异路者,尊 自下车,以象刑赭幡汙染其衣莽闻而悦之,下诏申敕公卿思与厥 齐三、王莽托古改制的评价王莽改制虽然抓住了西汉末年的社会重 大的问题,但未能解决社会矛盾便很快 失败,更由于用人不当,既得罪了地主 ,也使农民不满,使改革最终失败,于 是爆发农民战争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但王莽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的改革者, 是一个悲剧式人物。
l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 才,……及其窃位南 面,处非所据,颠覆 之势险于桀、纣,而 莽晏然自以黄、虞复 出也……自书传所 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 ,考其祸败,未有如 莽之甚者也昔秦燔 诗、书以立私议,莽 诵六艺以文奸言,同 归殊涂,俱用灭亡 《汉书·王莽传赞 》l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 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 ,王莽以之身灭《宋书·礼志 序》l王翁嘉慕前圣之治,而 简薄汉家法令,故多所 变更,欲事事效古,美 先圣制度,而不知己之 不能行其事释近趋远 ,所尚非务,故以高义 ,退至废乱此不知大 体者也 桓谭《新论》四、绿林、赤眉起义l绿林军起义发生在公元17年荆州地区赤眉比绿林 军起义稍晚由王邑、王寻率领进攻绿林军六月 ,官军将王凤、刘秀所率的大约近万名绿林军包围 在昆阳(河南叶县)战斗结果,官军王寻被杀, 王邑逃跑,死伤数万,王莽赖以对付农民军的主力 部队不复存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 新汉昆阳之役”公元24年10月,申屠建所率的绿 林军攻入长安,王莽逃入渐台,被起义的商人杜吴 杀死新王朝从公元8年至此不过十七年便寿终正 寝第二节 东汉政治东汉的建立及初期统治 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 清议与党锢东汉的边疆形势教学要点:东汉的建立与“中兴”;东汉时 时期的经济状况;豪强地主的田庄;民族关 系与中外交流;黄巾起义;东汉文化。
教学内容:东汉的建立;扫灭群雄的战争 ;“光武中兴”;东汉农业的发展;手工业 与商业;田庄经济;民族关系和中外文化交 流;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东汉王朝兴衰的过 程;掌握“光武中兴”、“党锢之祸”等名 词概念;弄清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 权的原因以及黄巾大起义的情况;认识东汉 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一、东汉的建立 l东汉是由光武帝刘秀建立的政权 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湖北枣 阳县西南)人,汉高祖刘邦的九世 孙他所统率的“春陵兵”后来成 为绿 林军主力之一 25年(更始三 年)6月,刘秀称帝于鄗(河北柏乡 ),年号建武同年10月,定都洛 阳因沿用汉朝国号,史称东汉 刘秀则被称为“光武帝”l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 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縯)好侠 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 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l(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 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 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 今乃能如是!”帝闻之,大笑曰:“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后汉书·光武帝纪》(马)援说(隗)嚣曰:“……上…才明勇略,非人敌也。
且开 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 事文辩,前世无比嚣曰:“卿谓何如高帝?”援曰:“不如也 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又不喜饮酒嚣意 不怿,曰:“如卿言,反复胜邪?” ——《后汉书·马援传》二、东汉政权的巩固措施1、控制功臣为防止功臣窃命,君权旁落扩扩大了 尚书书台的职权职权 ,形成了“虽虽置三公,事归归台阁阁” 的局面2、精兵简简政 按照“进进柔良,退贪贪酷”的原则选则选 拔和使用官吏通过过复员员的办办法取消了地方军队军队 3、约约法省役,轻轻徭薄赋赋,恢复西汉汉旧制,实实行三 十税一,尽量与民休息 4、释释放奴婢 多次下诏,“皆一切免为为庶人” 5、检户检户 度田 建武十五年,命州县县“检检核垦垦田顷顷 亩亩及户户口年纪纪”建武十六年,以度田不实实,捕杀杀 郡守十余人 效果l范晔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说 :“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 能明慎政体,总搅权纲,量事度力 ,举无过事”由于刘秀的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促 进了东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因此被封建史家称为“光武中兴” 汉汉(高)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赖之徒 ,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为之也。
《廿二史札记》卷二“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西汉汉开国功臣多出自亡命无赖赖,至东汉东汉 中兴兴 ,则诸则诸 将帅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时风 会不同 也光武少时时往长长安受《尚书书》,通大义义, 及为为帝,每朝罢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讲论经 理故 樊准谓谓帝虽东虽东 征西战战,犹投戈讲艺讲艺 ,息马马 论论道是帝本好学问问,非同汉汉高之儒冠置溺 也而诸诸将之应应运而兴兴者,亦皆多近于儒 如邓邓禹年十三能诵诵《诗诗》,受业长业长 安,早与 光武同游学,……各见见本传传是光武诸诸功臣 大半多习习儒术术,与光武意气相孚合 《廿二史札记》卷四“东汉功臣多近儒”梁启超评《廿二 史札记》:“赵 书于每代之后, 常有多条胪列史 中故实,用归纳 法比较研究,以 观盛衰治乱之原 ,此其特长也 ”赵翼 著 王树民校证《后汉书》卷三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 列传》传论 论曰: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致使 英姿茂绩,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图远算, 固将有以焉尔……光武鉴前世之违,存 矫枉之志,虽寇(恂)、邓(禹)之高勋 ,耿(弇)、贾(复)之鸿烈,分土不过 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建 武之世,侯者百余,若夫数公者,则与参 国议,分均休咎,其余并优以宽科,完其 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于后。
同卷《马武传》 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 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列侯,而太官无余 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 福禄,终无诛谴者王夫之《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