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对农村不合格党员处置情况调查与思考.doc
15页关于对农村不合格党员处置情况调查与思考关于对农村不合格党员处置情况调查与思考在全市农村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结果让人深思,在考评的28543名党员中竟有1952名不合格为此, 我们对不合格党员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中分析当前农村党 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并就如何克服这些问 题,切实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作了一些思考一、农村不合格党员基本特点及所反映的当前农村党 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不合格党员主要集中在务农、老年、低学历和原村干部中突出的问题是:(一)理想信念淡化,党员队伍出现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目前不少农村党员世界观模糊了,理想信念滑坡了, 革命意志衰退了,宗旨观念丢失了,讲奉献精神缺少了, 求实惠的风气严重了,党员身份忘掉了,政治淡薄、金钱 唯上表现在两个方面较为突出:一是农村信教和参与封 建迷信的党员多全市不合格党员中,信教和参与封建迷 信的占了约12%,在评议中因信教而要求退党的有85名二是农村违纪党员增多据市纪委统计,自去年初至今年9 月底,市纪委立法查处违纪农村党员124人,其中村党支 部书记46人二) 党性观念弱化,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受到 削弱具体表现在:一是组织纪律性涣散,“三不”(不参 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的工作)党员大量存在。
农村中一些党员对自己无所谓,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 按时缴纳党费二是党性原则缺乏不少农村党员讲话乱 发议论,不负责任,讲消极话、讲片面话,讲不利于团结 和不利于开展工作的话,讲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不一致 的话,拿自己视同为普通群众;一些党员缺乏党员应有的 原则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个人主义思想抬头,对 错误行为不敢公开揭发和进行批评三) 模范作用退化,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未能较好体 现主要表现在四个规范性不能很好发挥上:一是政策执 行模范性不能发挥不少农村党员在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贯彻落实过程中,当触及自身利益时,讲条件、讲得失, 拖后腿,有的长期拖欠应依法上缴的应缴款和集体公款, 有的违反村镇规划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未批多 建,少批多建,建新不拆旧,非法转让土地,有的甚至与 村里对着干,带头上访,这类党员被群众称为“落后党员”, 在不合格党员中占了近25%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模范性不 能发挥,不少农村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掉 了,不能自觉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多为人少 有的对村里的公益事业不热心;有的对群众碰到的困难和 生活疾苦不管不问,不能伸手帮助;有的联系群众少,自 顾自多,脫离群众;有的甚至与群众关系十分紧张,在这 次民主评议出的不合格党员中,群众满意率不到5 0%的占 了四分之一以上。
三是倡导社会新风尚的模范性不能发 挥目前,农村党员参赌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 问题,党员群众对一般性参赌行为,已熟视无睹一些农 村党员包庇、纵容、放任直系家属违反计划生育和殡葬改 革政策;一些党员道德意识下降,不履行赡养义务或生活 作风腐化,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四是带头致富和 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性不能发挥目前,尽管一部分农村 党员已勤奋致富,并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发挥了较好的 作用,但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自身致富能力弱化,致富1=1示范作用不明显据一乡镇的调查,全镇农村党员所在家 庭人均收入约4 6 00元,比同期该镇农民人均收入低约10 00元二、农村不合格党员的成因分析(一)疏于教育,缺乏监督这是导致农村党员队伍出 现问题的根本性原因目前农村党员教育存在较大问题: 一是思想重视不够,教育出现断层重发展轻教育,重干 部教育轻普遍党员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党支部一年 开了不少会,但大多数是就是论事谈工作和布置任务,真 正搞教育的少;有的党支部一年只召开一次党员会,有的 甚至一年都未召开党员会或组织过任何形式的党员活动 二是教育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绝大多数党组 织对农村党员的教育还是以传统的强行灌输和说教方法为 主,未能正确把握农村党员日趋活跃的思想脉搏,不能借 鉴市场经济规则做到因人施教,因需施教,教育搞一刀切, 使得对农村党员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缺乏有效 载体,农村党员教育形不成良好氛围由于近几年来,农 村党员教育缺乏一种有效的活动载体,使得全市抓农村党 员的教育形不成整体合力与此同时,在对农村党员的监 督上,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制度保证,支部对党员教育谈心 少,党员民主生活会形同虚设,相互之间不能开展批评与 自我批评二)进口把关不严,出口渠道不畅农村党员进口把 关不严有历史形成的问题,也有其现实发展的问题从党 员发展的历史因素看,建国以来的一些重大政治运动中, 农村发展党员没有很好地坚持党员标准和发展程序,使得 当时农村的各类"标兵”未经组织考察和党的基本知识教 育而大量进入党内特别是“四清”时期发展党员搞一刀 切,只要是贫协会成员、查帐小组成员、生产队(组)长、 “四清”工作组借住的农户都发展为党员,而无考察期, 许多村一年发展党员六、七个这些由于历史因素发展的 党员,素质差异较大,不少本身是思想政治素质不合格 的,不少“标兵党员”自身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 适应形势的能力较差,从而使得过去的“标兵”变成了现 在的不合格党员从党员发展的现实因素看,一些地方发 展党员不注重质量,在理解和把握党员标准上出现偏差, 有的认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员标准可以降低 一点,质量服从数量;有的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可以不讲政 治或少讲政治;还有的把吸收党员作为奖励手段,特别是 对“经济能人”入党不能正确分析,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存在过分迁应和“一俊遮百丑”的问题,导致不少思想政 治素质不合格的“经济能人”混入党内。
此外,目前农村 党员发展中还存在“干部论”、“近亲论”两大误区,这些 都使得农村党员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影响了党员发展的 质量而相对于入党把关不严而言,出口渠道不畅更是当 前影响党员队伍素质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党员队伍建 设重进轻出,有的担心处置不合格党员会影响经济建设和 社会安定;有的认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党员标 准可放低些,只要不违法乱纪,可以不作处理;有的认为 党内不合格党员人数较多,清除一、二个人解决不了问题, 处置不处置无所谓;有的认为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费力不 讨好,不仅得罪人,弄不好受处置的党员还会找茬儿,给 自己惹麻烦,以致今后工作难开展,与其多一事,不如少 一事,大家相安无事;有的认为不合格党员处置多了,等 于揭自己的短,给自己和单位的工作抹黑,从而对不合格 党员听之任之,缺少采取组织处置的真正决心而与此同 时,前几年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标准 不明确,比较原则,伸缩空间大,实际操作中不好把握, 使得民主评议党员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评议和处置不合格 党员由于出口渠道不畅,使得农村中的不合格党员长期 滞留在党内,腐蚀党的肌体,并得以漫延,以致农村不合 格党员人数越来越多。
三)党员流动性增大,传统静态管理方式难以适应 传统的党内活动方式和党员管理方式,大都是在计划经济 条件下形成的,这种活动方式和管理方式,滤布侧重于静 态的,具有固定性、稳定性、集中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党 员一般只能在指定的一个基层组织内过党的生活,这种方 式适合党员工作、生活相对比较固定,流动性不大的情 况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员在地 区和产业间的流动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频率越 来越高这种农村党员的大批量流动使得原有传统静态管 理方式难以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管理出现混乱 首先是一些地方没有支部不能迁,目前农村党员外出大多 奔向城市(包括城乡结合部),又多集中于流通领域,而这 些部位组织设置比较薄弱,难以吸纳和接受大量农村流动 党员,使得农村大批流动党员处于无组织管理的散漫状态; 其次是有些地方有支部不能迁,一些基层党组织习惯于管 理组织关系在本单位的党员,而不重视对外来党员的管理, 有些地方、单位甚至对外来党员一概不接收,导致农村流 动党员组织关系在流入单位不能迁入,而流出单位组织又 管不了再次是流动党员本人不愿迁目前,一些农村流 动党员“叶落归根”的意识较强,认为外出只是为了赚钱, 是暂时的,户籍关系在原地,亲戚朋友在原地,从小生活 在原地,最终归属在原地,组织关系也应该在原地;一些 农村党员组织观念淡化,认为组织关系无关紧要,外出不 与党支部打招呼,不主动迁移组织关系;有的甚至视组织 关系为包袱,认为迁移组织关系既烦又易被“管死”,不自 由;农村流动党员不愿迁移组织关系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 原因还在于政治经济待遇的差异,他们认为在村里,可通 过参加党员会参与村里重大事项的决策,村级支部的活动 又相对经常,不少地方行政村党组织还存在着党员开会支 付误工补贴的情况;而在企业或其他单位内上述诸方面相 对欠缺。
二是党员活动开展困难由于党员流动面广量 大,使得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内的党员成分过于复杂,分 布于不同行业和领域,而且由于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生产经 营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具有差异性、分散性和流动性, 使党支部不能按需和按时组织党内活动,出现党员开会难 集中,办事难“叫拢”的现象,不但正常的“三会一课” 难以组织,有的甚至连正常的换届选举都难以进行三是 党员考核难以实施党员外出后,平时与支部维持联系的 多数是托人代缴党费,很少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的, 支部对其一年之中的工作表现、思想作风难以作出比较客 观的评定,导致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缺乏客观评价的 依据而党员在党组织管理不严的情况下,易处于放任自 流状态四)市场经济大气候和党内腐败对农村党员思想产生 消极影响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发生 了深刻变化,物质财富有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但与此同时, “一切向钱看”、“金钱决定一切”等西方的腐朽思想也乘 虚而入,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气候,这些错误思潮已深 刻地影响到广大农村党员,导致一些党员把金钱放在第一 位,放松自己的思想改造和对西方腐朽思想的警觉,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发生偏离,最后做了西方腐朽思 想的俘虏。
此外,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 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根源蒂固,农村一些党组织、党的干 部至今还严重存在官本位、家长制现象,各种各样的庸俗 人情网、关系网等封建残余尚存,这些落后的思想和现象, 时刻影响和侵蚀着每一名党员,稍不加注意,便会堕入封 建思想的深渊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 领导一是提高对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的认识如果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党员,党就不可能有战斗 力和凝聚力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对农 村工作的领导落实党的方针、政策需要依靠全体农村党 员在各项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模 范地宣传和执行党的主张和决定,洗煤滤布就能影响、团 结和带动农民群众,从而将党的主张变成广大农民群众的 自觉行动不仅如此,农村党员的素质还直接影响着党与 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农村党员素质高,党性强,能全心 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与广大农民群众同生死共命运,党 就能始终保持同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相反,农村党员素 质差,不能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党就会脱离农民群 众,甚至会被农民群众抛弃高素质的农村党员队伍也是 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的基础。
干部来自于普通党员, 只有党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证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 而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些突出问 题如任其长期存在和发展下去,势必严重影响到党的建设 和发展,影响到党的生命力二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乡镇两级要制订农村党 员队伍建设工作规划,对农村党员的发展、教育、培训、 管理、处置等重大问题提出原则性意见,并由乡镇党委统 一领导、统一组织实施,杜绝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