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农具[共2页].doc
2页认识农具【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2、诵读与欣赏:了解《夏日绝句》大意,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3、写好钢笔字:训练学生书写硬笔行楷,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4、口语交际: 引起学生对国家、 社会问题的关注, 学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 口语交际【教学过程 】◆语文与生活一、认识农具1、你见过哪些农具?能说说它们的名称、样子及用途吗?2、出示文中的农具图,认一认,并将名称与图片相连3、交流,读准每一种农具二、弄清农具用途三、读读诗句,括号中的词和什么农具有关系?1、昼出(耘田)夜绩麻2、童孙未解供(耕)织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耕:木犁 耘田:耧锄禾:锄头 种:耙 收:镰刀5、拓展: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①耘田——除掉稻田的杂草绩麻——搓麻线②各当家——各人有自己的活干③未解——不懂得,不会供——做,从事④傍——靠近初夏,小农忙的季节水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已经长起来了,稗草也伴随而生。
这时该要耘田,即除草了昼出耘田”,白天下田去除草,这在当时是男人们干的活,妇女在白天干完别的家务劳动,到晚上就“绩麻”村庄里,男男女女,都不得闲这些小娃娃们,还没有劳动的本领,不会耕也不会织农村的孩子嘛,耳濡 [r ú] 目染,也熟悉了成年人所于的农业活路,而且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于是三三五五,在桑树下面,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种瓜呢悯农二首(唐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①悯( mǐn) :同情,哀怜悯农:就时对农民的辛劳贫苦表示同情②粟(s ù) :小米,这里泛指一般谷物③子:指谷粒子④四海:普天之下,全中国古代人以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表示全国土地无闲田:没有荒废的田地⑤农夫:农民,种田的人犹 (y óu) :还这首诗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诗的前两句用“春种”和“秋收”写出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由“种一粒”到“收万颗”说明劳动换来了丰收诗的后两句接着指出:尽管全国没有荒废的耕地,尽管是丰收年成,农民还是免不了要饿死人们读了这首诗后,禁不住要愤怒地发问:为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①锄(ch ú) 禾:用锄头除去谷物地里的杂草。
日当午:太阳正当头顶,指正中午这句说:在夏日中午最热的时候,农民仍在地里锄草②这句说:锄草的农民十分辛苦,他们的汗水一滴一滴地滴进禾苗下面的泥土里③餐(c ān) :熟食,指饭④这后两句说: ( 可是) 有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的汗水换来的啊!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草的场面,深刻地说明粮食来之不易是的,每一个人都要爱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