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课件: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七 .pptx
54页专题七 图文转换 ——明确图表类型,准确转换信息,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高考真题研究,核心考点突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落实比方法更重要,高考真题研究,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考点要求 图文转换 E 简释:它并不是《考试说明》中真正的要求,只是因为它考题的独特性和复习教学中的习惯性,才把它单列出来图表”指的是图表、图片、图画、徽标及流程图等非连续文本转换”是指把读懂的图(表、片、画、徽)的相关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表面上是“看图说话”,实际上是综合了语言表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多个考点考点简释,1.(2013·江苏)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真题精做,1,2,3,4,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大多数作家(1分)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3分),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1分)5,答题提示:本题从图表的角度考查图文转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作家发表处女作的高峰年龄段是20~30岁,发表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的高峰年龄段却是31~45岁,这两者相差十年左右,这十年,就是写作逐步成熟的时期1,2,3,4,5,2.(2014·江苏)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1,2,3,4,5,答题提示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实质考查把握漫画的寓意首先要读懂漫画,漫画的中间是一个写意的人,代表手的线条抓着一些东西而头部后转,代表眼睛的黑点紧盯着未被抓住的东西再比对选项,可以确定寓意为我们总是想不到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总是盯着(想要)我们未得到的1,2,3,4,5,3.(2015·江苏)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 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 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 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 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1,2,3,4,5,答题提示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实质考查对图案及寓意的理解D项中“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不恰当。
1,2,3,4,5,4.(2017·江苏)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2,3,4,5,答题提示 首先,观察漫画的构图要素,把握其体现的意境;其次,分析选项,找出符合漫画意境的诗句画面上有一艘小船,船家拿着长篙等待来人上船,准备开船来者是一老一少,他们走向小船,背后留下串串脚印二人后方是一棵垂柳,柳枝上立着一只黄莺,黄莺脖颈向前伸出,张嘴啼鸣,仿佛与行人相识,似在问询行人去处 A项漫画中并无“白马嘶”B项画面中并无“平桥” C项“飞未稳”“斜坠”与漫画不符 D项“浑相识”“欲别频啼”契合漫画意境1,2,3,4,5,5.(2018·江苏)下列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1,2,3,4,5,答题提示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画面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漫画的上半部分是地面上,背着胡萝卜的小白兔在拔胡萝卜;漫画的下半部分是一根大胡萝卜和两根小胡萝卜以及两个胡萝卜坑。
该题目B项只关涉该漫画的下半部分内容,C项只关涉该漫画的上半部分内容,D项“懂得知足常乐”与本漫画的寓意不符只有A项关涉漫画的两个部分,而且与漫画的寓意关联紧密,应是最吻合的一项1,2,3,4,5,1.考查的频率“高”从2012年至2018年从未断过,可谓江苏卷的高频考点 2.考查的材料“全”从漫画到表格再到徽标,都涉及了 3.考查的形式“稳”除2013年采用主观题外,接下来全部采用四选一式选择题选择题都是3分,难度不大 4.考查的重点“懂”虽说图文转换题的重点在“转换”,但因采用的是选择题型,故考查的重点实际上放在了“读懂”图表上,只有读懂了图表,答题才会轻而易举命题微探,练就学科素养 图文转换,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掌握关键能力 三类图文转换题的转换要领,核心考点突破,落实比方法更重要,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一、漫画类转换 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漫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标题(可以没有),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②画面,主体各“因素”构成的情景;③注释(可以没有),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这三部分是显性信息,而寓意则是隐性信息。
掌握关键能力,解析 地上有一个钱包,一个人走到钱包前却又绕道而行,走过去后又回头看那个钱包,他在想这是不是一个陷阱漫画中的钱包本不是陷阱和诱惑,画中人有这种想法是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造成的1.对如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提醒人们在物质诱惑面前要能发现其中隐藏的陷阱 B.讽刺有些人在机遇面前因多虑迟疑而丧失机会 C.寓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是社会发展的陷阱 D.讽刺那种因惧怕失败而自我保护不思进取的人√,2.下列诗句中,与如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B.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C.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D.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解析 A项“有霜”“月寒”与画面表现的春天之景不合 B项“雪半消”与景色不合 D项“马去疾如鸟”与画面马之状态不合3.为右面的公益广告图拟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德点亮生活 B.携手创造光明 C.节能人人有责 D.科技驱散黑暗,√,解析 首先仔细观察广告图上的内容,黑色的画幅上是一个明亮的灯泡,灯泡上面有两个人,其中一人伸出双手搀扶另一个弯腰驼背、拄着拐杖的人然后结合题干中的“公益广告”分析,可分析出漫画的主旨:人们善意的举动、助人的美德照亮了生活,让生活有了光明。
A项符合公益广告图片的旨意 B项把画面上的“搀扶”看作“携手”,理解有偏差 C项完全忽视了图中一人对老人帮扶的内容,偏离了图片的主旨 D项只看灯泡不顾人物,未读懂图片1.读懂漫画:一看二抓三联 一看:看画面,做到看全、看细、看透看画面就是找构图要素构图要素就是画面上的标题、背景、注释、文字信息,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 二抓:深入思考,抓要素主体、细节要素主体就是漫画所要表现的对象,这个对象多数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找到对象后再分析它与其他对象的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相似关系、矛盾关系等)细节处往往表达真正的意图,更不可放过 三联:深入思考,联系社会生活揭寓意 ①文字画面兼顾,把握漫画主题 ②注意对比夸张,明确批评方向 ③联系现实生活,找出讽刺对象 ④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其中哲理 ⑤简洁描述画面,深刻挖掘寓意点拨关键,2.因题而答 (1)概括寓意题 ①看选项含义是否囊括所有画面,有无丢三落四,尤其看是否抓住主体 ②看概括是否能够由画面联系生活,是否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由物到人,再到一类人或一种现象尤忌就事论事,或无中生有、无限拔高 ③用词是否准确如“讽刺”“揭露”“批评”“赞扬”“反映”等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的使用是否准确。
(2)诗画意境题 关键看画与诗(选项)是否高度吻合如两者的意象是否相同,时令景物是否相同,意境是否吻合等 (3)拟标题题 拟标题的方法有中心事件(对象)描述法、引用画中人物语言法、揭示寓意法、比喻法等要看所拟标题是否紧扣画面内容或寓意拟写二、徽标类转换 徽标,即徽记、标志,它言简意赅、高度凝练、意蕴丰富一般是为某一组织、行业、机构、活动而专门设计,通过图像、形状、颜色等多种元素的组合,表现该组织、行业、机构、活动的纲领、宗旨、理念、目标等,甚至带有宣传和鼓动性质解答徽标类图文转换题,需要深入分析图像、形状、颜色等各种元素及其组合后的内涵因为在考题中颜色要素一般不作为重要元素来考虑,所以应重点分析徽标的构成元素分别承载的含意,各元素及其组合后所反映的主题4.下列对南京书展徽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志左上方图形由“南”字拼音首字母化入,似打开的城门, 展现出南京书展欢迎包容的姿态 B.标志右上方文字是繁体“書”字的艺术变体,说明此次展览主 体是书籍,同时表示书籍繁多 C.标志下方有“南京书展”四个汉字,下面又有对应的英文翻 译,表明此次书展中外书籍齐全 D.该标志图文结合,疏密有致,寓意丰富,在和谐统一中传达出南京的历史特色和 文化气息。
√,解析 南京书展徽标由南京首字母N和繁体的“书”字组成,字母N象征开放的城门,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代表符号,表示南京书展欢迎与包容的态度另外,徽标虚实相间,既代表了引领和搭建书籍交流平台的实力,也象征了不断增长和繁荣的图书交易A、B、D三项正确,C项过度解读5.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A.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C.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 D.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解析 A项偏在“学生” B项偏在“学生” D项“行万里路”没有依据1.读懂徽标:细观察、巧联想 (1)细观察 ①观察分析构图元素——图形、色彩,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结合徽标主题,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缩写变化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②抓住构成特征,如整个图形是个什么形状、什么事物等点拨关键,(2)巧联想 联想的五个角度: ①徽标主题或应用领域。
任何构图要素都是为主题或某个应用领域服务的,沿着这个方向联想不会错 ②图形图形有两类,具象图形(具体事物)和象征图形后者是重点,应该说大部分象征图形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只是抽象变化了而已,只要用心感知、联想,看明白寓意应该不成问题联想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设计者选择这些构图要素?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这几个构图要素代表哪些含义?当然,象征图形有时不止一个,要注意图形的分与合徽标里的文字大都是变形的,有汉字变形、阿拉伯数字变形、英文及首写字母变形;也有汉字的分与合,如把“食品”的“食”拆成“人”和“良” ④图与文的结合变形的文字与象征图形结合在一起表达寓意 ⑤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色的,但是如果题干对颜色加以说明,就要留意颜色的特色和意义 2.准确选择 看各个选项,在构成要素与寓意解读两个关节点解读上是否准确个别徽标如注明色彩,也要关注其色彩意义三、图表类转换 所谓“图表”,是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高考卷中出现的图表类材料有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这种题型一般是提供一个或多个图表,然后设计一到两个题目,或者是描述某种情况,或者是得出一个结论,或者是提出一条建议,等等。
6.对下面图表调查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成和不赞成此观点的网民都超过了三成,网民之间有明显分歧 B.不赞成此观点的非网民超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