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doc11
5页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C)卷试题 命题人:曹小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荀子•儒效篇》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一制度应该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郡国并行制 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A、完全割裂的 B、互为表里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年发展而来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5、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是:( ) A、确立分封制的推行 B、更好地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 C、加强统治者内部的团结 D、维护周王室王权的稳定6.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 A.王— 卿 — 诸侯 — 士 B.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C.王— 诸侯— 士— 大夫 D.王— 大夫— 士— 卿 7.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卿世禄制度 D.嫡长子都被称为大宗 8.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 ) 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A、夏朝 B、秦朝 C、唐朝 D、元朝11、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12、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 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A、便于发布命令 B、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C、便于控制兵权 D、否定周王的权威13、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14、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5、按秦朝制度,主管军事的是:( ) A、典客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16、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 A、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 B、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C、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的建立 D、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17、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③它标志着中央制度走向衰落 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18、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 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20、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21、中枢机构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是在 ( ) A.皇太极继位后 B.康熙亲政后 C.乾隆在位时 D.雍正继位后22、下列官职中,掌握监察职能的有:( )①太尉 ②尚书省 ③御史大夫 ④刺史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23、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24.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C.军机大臣只是跪奏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25.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侯的爵位 C.推恩令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2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27.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28.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9.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30.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 )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 实现权力制衡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 (28分) 材料一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以此从王国里分出许多侯国侯国列侯只能衣食租税,不能过问政治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 材料四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 刑 兵 礼 户 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4分)依材料指出两者这之间的关系。
3分 )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2分)依据材料说说这种制度的作用2分) (3)材料三中的汉武帝为何颁布“推恩令”?(3分)结果怎样?(2分) (4)材料四中唐朝的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6分)三省制起了什么作用?(6分)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三)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5 CDBCD 6-10 BDBBB 11-15 DBADB 16-20 DBCBA 21-25 BBCCC26-30 DADBA二、材料题(40分)31、(28分) 1、分封制、宗法制(4分)互为表里(3分) 2、郡县制(2分)加强了中央集权或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2分) 3、削弱封国势力、(3分)加强了中央集权或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2分) 4、决策、审议、执行(6分)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6 分 ) 32、(12分)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 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
8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或加强皇权削弱相权)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权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或相权威胁皇权(2分)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