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个小县城的网店大生意.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4496792
  • 上传时间:2018-02-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浙江遂昌至今不通火车 却开了 1200 多家网店———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很多人记住了浙江名菜“腌笃鲜”,片中盛产竹笋的浙江遂昌也为外界所知晓遂昌县,位于浙江西南部用当地人的话来说,遂昌就是在两条山沟里建起来的,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八成,但是经济相对落后,是个很典型的中国山区小县城近年来,遂昌当地开始流行起在淘宝网开网店,从最初的几十家,发展到三、五百家,如今遂昌的网店数量已经超过 1200 家,发展速度就像当地雨后的春笋遂昌的网店经济能否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大量出现的网店给遂昌带来了什么?遂昌人的生活和工作又因为网店而发生了哪些变化?开网店从练打字开始遂昌地处山区,至今仍不通火车,从浙江省会杭州到遂昌最主要交通方式就是客运大巴,走高速公路大概 3 小时遂昌本地的出租车还不到 30 辆,在这儿代替出租车的是大城市已经很难见到的黄包车在当地的黄包车夫中,“励志哥”李玄东的故事流传甚广据一些开网店的人说,2008 年,李玄东看到家里亲戚开网店收入不错,从没接触过电脑的李玄东开始寻思搞网店,经过 4 年的发展,李玄东已经开了 3 家网店,黄包车早已转让出去,月收入低则 3000 元,高则 7000 元,比蹬车时多了几倍。

      如今在黄包车夫中间打听李玄东,已经没多少人认识,只有一些稍微年长的车夫还对李玄东有些印象,“我知道他的,那时候他说想开网店,大家都还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就看他每天一有空儿在大腿上敲啊敲的,后来才知道他那是在练打字呢!”车夫陈福贵(音)说,他要是再年轻个十岁,肯定也会学李玄东去开网店网店数量增长靠亲戚传帮带  2008 年前后,像李玄东这样转行开网店的遂昌人很多竹炭、菊米、茶叶等遂昌特产,过去因为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这些东西都卖不出去或者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成为紧俏商品的遂昌竹笋,当年就只能晒成笋干,等着义乌那边的商人过来收购自从通过电子商务打开了网上销售的大门后,网上大小订单纷至沓来,过年前还会卖断货遂昌县副县长赵文明说除了打开销路,电子商务还让遂昌的特色农产品身价飙升赵文明举例说,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的餐馆特别喜欢遂昌的土鸡、土猪,收购价可以达到每斤 40 元网店的出现让遂昌农产品的窘境逐渐有了改观,也打开了很多遂昌人的眼界通过亲戚邻里之间的传帮带,遂昌的网店数量不断扩大,到 2010 年已经具备了三五百家的规模,这让回家乡的上海白领潘东明惊讶不已从上海回归的网店会长1999 年从浙江大学毕业的潘东明,大部分时间都在上海从事管理咨询工作。

      2007 年以后,他辞职创业,主要做环保的内衣、袜子等产品,这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了电子商务,“我的公司和唯品会、凡客、京东都有合作过的投资他公司的一个股东是遂昌老乡,经常劝他回遂昌发展,说遂昌的网店搞得不错,有几个大的商家想成立一个行业协会,组织、带动更多的人发展网店但潘东明在上海发展得挺顺利,并不觉得“网店协会”有多大吸引力2010 年 3 月,还是那个老乡,拉着潘东明回遂昌参加了一个会议,不明就里的潘东明上台谈了一番他对电子商务的见解,没想到随后就被选为遂昌网店协会会长,“可以说是强架上去的,”潘东明笑着说网店抱团成网上分销渠道当上会长的潘东明随后对遂昌网店进行了研究,他发现遂昌虽然有数百家网店,但其中问题不少:首先,经营品种太单一,接近 80%的遂昌网店都是做竹炭生意,做农产品的太少;其次,很多网店都是自发式的,采购、物流、仓储等环节非常散乱,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看到这些,我觉得网店协会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潘东明说,当时很多遂昌人都看到了做网店的好处,但是他们苦于没有技能、缺乏培训,于是协会决定成立头一年啥也不干,专心做培训,“我们的会员一开始只有 40 多家,到了年底发展到八九百家。

      近千家网店会员形成“抱团”效应后,遂昌网店协会等于在网上建立起一个相当规模的分销渠道,“我们就去找供应商,他们都很愿意把东西放到我们的渠道上卖,这样我们就把上下游产业链初步打通了潘东明表示两三天就可以开新网店在培训过程中,如何让这些文化程度不高、几乎没有电脑知识的当地人也能开网店,还是费了遂昌网店协会不少心思的起初,协会在培训的过程中会一步步教会员如何选定在网上经营的商品,如何去跟供应商洽谈,如何在淘宝网上开设店铺,如何拍摄商品图片和准备文案……这一套流程下来,很多接受培训的人听得一知半解,见效非常慢后来遂昌网店协会针对会员推出了一个淘宝网店的模板,会员下载之后只要再添加上商品的图片和文案,基本上就可以开始营业,“过去做一个网店,从申请店铺到营业大概要准备 20 多天,现在按照我们的流程,快的话两三天就可以成立一个新的网店遂昌网店协会的培训工程终于产生了规模效应零库存、零风险的“傻瓜式”网店为了解决会员网店的进货问题,遂昌网店协会推出了一个网上平台,由协会统一去上游供应商洽谈,然后把各个供应商的货源,进货价以及建议零售价公布在上面,会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货”,然后在自己的网店销售  形象地说,这个网上平台就像一个配送中心,而会员网店就像零售店铺,由于后台系统是打通的,零售店铺每卖出一件商品后,配送中心会接收到订单信息,自动进行配货、发货。

      这样我们的会员所要做的,其实就只有客服工作,维护好自己的阿里旺旺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用管,”遂昌网店协会会员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零库存、零风险”的遂昌模式,又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傻瓜式”网店下一步规划差异化经营“傻瓜式”网店虽然门槛低,但是商家都从一个平台上拿货、销售,产品和价格都没大的区别,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对此,遂昌网店协会制定的计划是,低门槛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进来开店,未来将在会员中再进行细分,实现差异化经营例如都是做竹炭产品的,就可以细分为婴幼儿用品类、家庭用品类、汽车用品类等等,逐渐将会员分成各个不同的门类,”潘东明表示,除了竹炭,遂昌的烤薯、笋干、茶叶等农产品在网上也非常受欢迎,这些未来都可以从中分出不少类目来截至目前,遂昌网店协会会员已经超过 1200 家,去年总销售额已经突破亿元根据当地县政府相关部门的规划,3 年内遂昌的网店数量争取发展到 3000 家以上,实现 3 亿元以上销售规模,未来的愿景是成为浙江乃至中国最大的农特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遂昌网店经济模式能否复制?与江苏徐州沙集镇的“淘宝村”相比,遂昌的网店还处于个体经济为主的阶段,公司化经营、企业化运作还很少见,很多遂昌人的网店就开在自己家中,创业条件较为艰苦。

      不过,潘东明认为,遂昌的网店经济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在遂昌,“网店经济”呈现以点带面特色,这一模式能否被复制,关键取决于当地的产业结构、基层政府的配合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等因素  “国内像遂昌这样的县太多了,位置偏远、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而电子商务对这些地方来说是个很大的机会网店故事大学生回家务农 开网店卖有机菜随着网店经济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遂昌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样吸引了众多外出打工农民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或就业,陈惠花就是其中之一陈惠花 2010 年从温州大学毕业,就读于环保专业的她在一家做污水处理工程公司找了一份工作,“每个月薪水 2500 元,加上各种补贴,差不多接近 3000 元吧但是这样的薪水在温州不算高,陈惠花说自己比较节省,但还是攒不下什么钱,而且公司处于刚起步阶段,业务不是很好,所以她不好意思跟老板提出加薪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陈惠花决定辞职回家,全职做网店,同时发展有机农业,自己下地耕作,把种出来的蔬菜放在网店上卖她告诉记者,周围乡亲都不相信她不用化肥能种出蔬菜,而且对于一个大学生放弃城市里的工作回家务农表示不解,好在家人都比较支持她,“像田里的农活,我爸是绝对主力。

      现在种土豆的土地,是借用我舅舅家的,土豆苗是问舅妈要的开始大家都觉得我能收一百斤土豆就不错了,没想到我最后种出来的土豆总共 400 多斤呢!”为了学习有机蔬菜的栽种,陈惠花买了很多书,回家自学现在她每隔几天就要骑 15分钟的摩托上山去照看田地,除草、捉虫都是自己干,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我原来上班只要写写方案,做做标书,其他时间都在网上看电影,很轻松的由于没有资金,她种的蔬菜没法去做有机认证,所以陈惠花就把种蔬菜的整个过程都拍成照片,上传到自己的淘宝店里,来向买家证明自己的蔬菜绝对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我的土豆是按照有机蔬菜的标准种出来的,但是比有机土豆便宜很多陈惠花种出的土豆在网店里卖 7.2 元/斤,最近一个月共做成了 9 笔生意虽然目前这份“工作”比在公司上班辛苦很多,月收入才 1000 多点,但是陈惠花却觉得快乐,她告诉记者,下一步计划是找到一块更大的地,扩大种植规模,“我认为有机蔬菜很有潜力的,只要种得出来就不愁销路78 岁老人开网店 淘换邮票不为钱今年 78 岁的左右任从 1959 年开始集邮,然而目前在遂昌县集邮爱好者却越来越少,于是老先生从去年 2 月起开起了卖邮票的网店,成为他淘换邮票的“根据地”。

      左老先生告诉记者,他 2007 年就参加了老年大学的电脑培训,但只是初步了解,还不太会操作去年,他参加了几次县里网店协会的培训班,学会了如何操作电脑和在网上开店,“我不会十个手指头打字,只能用一个指头来点键盘”目前,左老先生的邮票店共有商品 1300 余种,拍摄和上传邮票的图片、安排发货、售后客服等工作都是由他自己完成,每天要在网店上花两三个小时,但他说跟买家们聊聊邮票,看看市场价格,一点也不觉得累,“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记者登录了左老先生的“平昌集藏”邮票店,里面的邮票售价从 1 元的到 22500 元的都有,最近一个月内共有 19 笔成交记录左老先生说,这些放在网上出售的邮票都是些重复的藏品,所以就拿出来和网上的集邮爱好者分享,“我开网店不是为了赚钱的,到现在为止我的邮票共卖出去 34000 多元,从网上买回来的邮票有 84807 元,就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情做,精神特别愉快 (北京青年报 车利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