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金融发展状况.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52611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3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金融发展状况    2000年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内蒙古借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机遇,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实现了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GDP总量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连续跃过几个重大台阶,站在了较高的发展平台上,与此同时,金融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金融业体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和存贷款总量增幅很大内蒙古经济金融近几年的高速增长被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和媒体称为“内蒙古现象”,更有部分学者将内蒙古经济金融发展称之为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珠江三角洲模式”、“温州模式”、“苏州模式”后的又一个发展模式,即“内蒙古发展模式”一、内蒙古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进入“十五”时期以来.内蒙古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量由全国的后列进入中列,在全国的位次明显提高2000年,全区生产总值为1539.12亿元,位于全国第24位,西部第5位:人均生产总值仅为6502元,居于全国第16位,西部第2位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为9725.78亿元,较2000年增长531.91%.位于全国第15位,西部第1位,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6%提高到2.58%。

      2000-2009年,内蒙古经济增长了2.66倍,年均增长17.6%,增速快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从2002年开始,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跃居全国第1位,此后8年.GDP增速蝉联全国之首内蒙古以占全国1.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58%的经济总量和3.85%的经济增量,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蓝皮书》显示,2007年内蒙古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10位,西部第1位,其中产业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环境发展竞争力以及宏观经济竞争力等4项二级指标居全国前列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内蒙古的资源拉动型、投资带动型等特色经济的发展在拉动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作用十分明显内蒙古抓住了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对重化工业产品需求旺盛的机遇,以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资源的延伸加工,能源、化工、冶金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9年,全区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4503.31亿元,较2002年增长685.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400.45亿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028.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38%目前,内蒙古已成为全国大型煤炭基地、电力基地、重化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基地。

      产业集中度提高明显,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与农畜产品加工这六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内蒙古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9年实现利润653.17亿元.是2002年的17.52倍,年均增长76.7%.快于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以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非常明显内蒙古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经济.投资增长率连续多年高于经济增长率2002-200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297.83亿元200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5.0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1.2%到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64.7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6.75%从支出法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看,近几年投资(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稳定在70%以上近年来内蒙古通过多元化的引资.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十一五”的前两年分别完成投资3300亿元、4400亿元,2008年完成了5600亿元.3年累计完成了投资13000亿元2002-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41.2%上升至76.75%,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42.52%下降至29.36%。

      2009年,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7380.57亿元.同比增长3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5.31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14.6个百分点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内蒙古经济运行质量也明显提高作为政府增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地方财政总收入2009年达到1378.12亿元,是2002年的10.37倍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6051元提高到2009年的15849元,增长161.92%.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1.9%.收入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9位,在西部由第8位跃居到第1位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2000年以后,中央高度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充分调动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086元提高到2009年的4938元,增长136.72%.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3%.收入水平居全国第12位.连续6年居西部第1位总体看.内蒙古经济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上升期,其资源拉动型经济、投资带动型经济等特色经济的发展共同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二、内蒙古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内蒙古经济在发展中也存在结构性问题与不和谐因素,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同志指出.内蒙古经济增长是在低水平上的高速度,欠发达地位没有改变,成为经济繁荣背后的隐忧一)产业发展不协调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唱主角”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2009年,全区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29.02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101.39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695.37亿元,增长15%2002-2009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6.9%下降至9.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2.1%下降至38%,而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1%上升至52.4%,第二产业不但增加值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也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从工业经济内部结构看.轻重工业发展不合理多年来,内蒙古轻工业和重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一直在20:80左右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中只有能源、农畜产品加工和冶金中的钢铁“两个半产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三大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也始终在70%-80%.特别是煤炭工业对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利润的贡献率在2009年更是分别达到25.1%和55.7%.而其他产业的整体实力相对较弱,产业多元化水平较低.不利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二)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与科学发展要求不协调从经济增长方式看,资源型产业在自治区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依靠资源消耗和较为粗放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在资源开发利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把配置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唯一条件,部分企业甚至利用资源转化政策,圈占资源,转手倒卖,资源利用率大大降低:二是资源配置过度集中于煤化工和电力行业,资源配置环节的扭曲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掠夺性开发,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主弃辅等资源浪费严重:四是资源性产业对非资源性产业的挤出效应,致使非资源性产业发展缓慢:五是节能减排的压力增大虽然2009年我区污染物减排12个盟市首次实现全部“双降”,二氧化硫排放量139.88万吨,下降2.2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7.85万吨.下降0.55%.首次超额完成了2009年全区确定的减排目标.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压力依然较大节能减排是刚性任务.我区资源型和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从需求结构看.投资需求的增速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消费需求和净出口需求,且呈拉大趋势三)经济增长与人均收入发展不协调从收入结构看.居民收入增速相对慢于经济增速,即使在收入主体内部,也存在着不平衡性,社会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增量远远大于农牧民收入增量。

      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0.7%.是1990年的近10倍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1%.低于全国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滞后于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速,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已由2002年的2.52:1上升至2009年的3.21:1目前,全区仍有80万城镇低保对象,113万农牧区贫困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8%左右高经济增长与低收入增长并存容易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也不利于促进消费的增长三、内蒙古金融发展基本情况与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同,近几年内蒙古金融业发展良好,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平稳,存贷款高位运行,利润增幅不断扩大,不良贷款大幅“双降”:证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机构各项指标连年创历史新高:保险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市场主体快速增加,保费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一)机构发展情况1.银行业金融机构2009年内蒙古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4549家,比2004年增加2066家,增长120.1%从业人员74809人,比2004年增加35579人,增长90.69%。

      资产总额达到10609.15亿元.比2004年增加7418.15亿元,增长232.47%2.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2009年,内蒙古有境内上市公司19家,较2004年减少4家全区共有法人证券公司2家,下辖营业部55家,期货公司1家,营业部4家3.保险业机构情况2009年,全区共有25家省级分公司(财产险省级分公司13家,人身险省级分公司12家);是2001年的6倍(2001年全区共有4家保险公司,其中财产险公司2家,人身险公司2家),已开业保险分支机构1701家,是2001年的5倍;全区保险从业人员67704人,是2001年的4倍,竞争发展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二)金融机构运行特点1.各项存款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内蒙古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73.70亿元,比上年增长32.06%,是2002年的4.83倍增速超过全国增速4.3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贷款余额629252亿元,比上年增长38.97%,是2002年的3.81倍2009年,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税后)151.66亿元,同比增长37.49%不良贷款余额250.30亿元.比年初减少18.92亿元,不良贷款率4%.比年初下降2.08个百分点。

      2.证券业规范健康发展2002-2009年,内蒙古证券市场稳定发展,证券机构经营稳健,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盈利能力较强,市场融资功能逐步增强,资本市场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上市公司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不断增强,一些行业龙头公司在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成为推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09年末,全区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总额427.16亿元,其中上市公司成立至2004年累计募集资金206亿元,2004年当年募集资金1.4亿元全区证券机构经营取得良好业绩,辖区证券机构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009年末,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68.50亿元.较2004年末增加59.86亿元,增长692.82%;托管市值351.30亿元,较2004年增加315.1亿元,增长870.690/0目前,维护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上市公司、证券期货公司诚信意识不断增强,长期以来治理结构不完善、关联交易不透明、信息披露不主动等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加之证券监管部门分类监管等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改进了内蒙古资本市场的形象3.保险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09年,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1.31亿元,全国排名第23位,西部排名第5位,同比增长2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增速全国排名第6位,西部排名第5位,是2001年度全区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7倍。

      累计赔付支出57.02亿元.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