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docx
7页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摘要】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都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评判一个学校办校水平的基本标准,它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尽管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基本令人满意,但是就业质量还是有待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清楚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教育,要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内外兼修,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关键词】高职院校 ; 就业质量 ; 探索G717.38 B 2095-3089(2017)04-0105-02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长,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令人担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都是以就业为导向来开展的虽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就业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探索的新课题围绕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进行了探讨研究,可为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调查显示,每年都有20%到30%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没有按时就业,有些专家学者认为高校扩招是导致毕业生过剩现象的重要原因。
事实显示,我国的一些城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就业的需求还很大在高职院校毕业生逐年增多的形式下,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了地域性和数量性、专业性之间的结构性供需矛盾,呈现出当前大学生就业质量差和就业率低的状况从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来看,有许多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选的都不是自己所学专业,专业对口率在不断的下降有的学生找不到自己专业范围内的工作,有的学生不满意自己所学专业,不愿意继续从事所学专业领域的工作在2000年以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近几年来专业不对口的就业矛盾越来越尖锐学市场营销的做了文秘;英语专业的学生去了金融单位;而会计专业的学生干起了销售根据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自2015年连续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中发现,32%的学生愿意选择不对口专业的工作毕业生更加看重工作地点、收入情况、就业率等因素,往往忽略了专业对口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二、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方法措施1.树立就业教育观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征,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把就业教育的理念有针对性的贯穿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采用专题讲座、到企业实地参观等形式对新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就业自信。
高职院校还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育核心,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教学制度和“双证书”制度其次,高校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建立职业行为习惯训练平台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所需的各项素质教育时,要有针对性的构建学生文化素养、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素养、职业素养、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生成模型,建立良好的職业行为习惯训练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训练平台,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于能力不足的方面加强训练,帮助学生磨练意志、开拓创新,让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素养还要求高校把企业文化引进大学校园,结合本校的校园文化有意识的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建立具有模拟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制度,把企业文化润物无声的渗透到大学教育中来,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高校科研把企业中的职业精神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实的感受企业的真实氛围虽然还没有正式进入企业,但是学生已经对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在入职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
2.调整专业设置方向,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为了满足就业市场的用人需求,高职院校要认真做好市场调研,细致分析当前的人才就业市场形势,针对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地域特点,并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立具有本校特色的重点专业和骨干专业,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国际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结构,对那些不符合当前就业需求,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要进行适当调整,采取减招或停招的措施企业要通过专业的优化整合,把过去“推不出去”的毕业生变成企业“争相抢夺”的优秀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专业对口率,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高职院校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摆脱过去学科本位主义的思维模式,摒弃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错误观念,不能盲目的追求对研究型学科的探索和研究对于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教师要坚持“够用”和“必须”原则,把教学重点放在职业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上课程设置应该使理论课与实训课维持在1:1的比例,同时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现场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相关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市场的需要合理的进行课程配置;根据职业特点和能力的培养方式设置课程目标;根据具体的专业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
高校还需要对市场变化及时的进行判断和评估,根据市场变化来不断修正教学设计,调整课程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高校还要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建设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要能够符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岗位适任的需求,能够适应新的岗位发展所需的新专业知识变化,运用现代先进教育技术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具有高综合素质、高职业素养、岗位适应能力强的优秀专业人才 3.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的办学导向是职业教育,因此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和和开放性的特点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就业质量,打造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教学方式,以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等多种途径来培养专职教师,从而使教师既有高深的理论基础,又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通过把有理论知识的专职教师送到企业去学习锻炼来引进企业的新概念、新技术,培养专职教师的能力,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高校要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在职称评定和薪酬分配、学术交流、进修提升等方面给予有“双师”资格的教师优惠政策,鼓励在职教师获取“双师”教师相关资质同时把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工程师引入到学校任教,讲授专业技能,和专任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指导。
高校要不断完善兼职教师的薪酬及职务评定优惠政策,建立优秀兼职教师信息库,建立一支具有高业务素质、思想政治过硬、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团队,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打造出院校的特色品牌专业,提高学校声誉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的改革,建立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机构参与的院校理事会,制定合理的办学章程,明确各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确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共育共管、共享教育成果高校要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技术培训和科技研发中来,打造出集教学培训、技术研发、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和产学研基地,提升学校在社会发展及地方建设中的影响力,实现高校的持续发展高校要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高校要充分利用企业与学校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动手操作相结合,合理统筹配置教学资源,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实践平台和实习实训机会校企合作还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模式,高校与企业要密切合作,打通一条科学培养人才的供需渠道高校要根据企业对岗位的需求,依托企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实现企业、学校双赢的目的,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打下坚实的基礎。
另外,学校还必须强化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弱点,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制度出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帮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具体变化适当的调整目标和规划,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的三、结语总之,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项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努力探索提升就业质量的方法措施高校要改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赵志坚.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J]. 教育探索,2015,(9):108-109.[2]张琳.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5-47.[3]莫振达.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J].硅谷,2009,(21):156-157.[4]吴迅.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6,(9):133-134.[5]何静.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J]. 职业教育研究,2015,(6):30-3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