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2022年议论性文言文及答案.docx
13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2 题;李斯论 (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为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 无待于李斯, 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 .《书》,明法令,设告坐之 过,而禁游宦之民; 因秦国地势便利, 用其法, 富强数世, 兼并诸侯, 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薄情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 二世之心, 非为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为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 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 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 .《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君子之仕也, 进不隐贤; 小人之仕也, 无论所学识非也, 即有学识甚当, 见其君国行事, 悖谬无义, 疾首 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 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 ① 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 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 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 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 ② ,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 惇 .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 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 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 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 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 其为人尤可畏哉!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尤可畏哉![ 注释 ] 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赶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 著 名 的 《 谏 逐 客 书 》 , 提 出 了 反 对 意 见 ;9.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 )A.非为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中:符合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尚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劝:鼓励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易:交换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为( )A.因.秦国地势便利 不如因.普遇之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 非其身之所.种就不食C.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不亦远乎. 王之好乐甚,就齐国其庶几乎 .11.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哪一项( )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B.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C.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D.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12.以下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哪一项(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就认为李斯为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为追随时势罢了;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 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为君王自身的缘由,作者所论的不行“趋时” ,“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日仍有借鉴意义;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进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化,为一篇典范的史论;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9 分,每道题 3 分)( 1)秦之甘于薄情而便于严法久矣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译文:(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张益州 ①画像记 苏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 “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行以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文令,又不行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 .命往抚朕师; ”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行,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 “寇来在吾,无尔劳累; ”明年正月朔 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眉阳苏洵言于众曰: “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为谓将乱;将乱难治;不行以有乱急,亦不行以无乱弛;惟为元年之秋,如器之 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 繄③ 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 ‘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 多变,于为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 ④ 令,于为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 虽齐鲁亦然; 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 身;如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 .齐民 ⑤,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 ”皆再拜稽首,曰: “然”;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 “公就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就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选自《古文观止》 ,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 ;②朔:农历每月初一日;③繄: yi ,犹“实” ;④砧斧:为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和善百姓;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A.以威劫.齐民 劫:抢劫,掠夺B.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 固:长期,久远C.重足屏息.之民 息:气息,出气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D.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绳:管束,处置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为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A.①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②无恒产而 有恒心者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 .B.①孰为能处文武之间,其 .命往抚朕师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 .也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 .①又不行以.武竟故王之不王 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10.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哪一项 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为很简单治理的;B.作者认为,疼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仍未曾见过; 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C.张益州为“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实行安抚方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 “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静, “蜀人相庆如他日” ,从今,蜀地相安无事;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为谓将乱;将乱难治;不行以有乱急,亦不行以无乱弛; ( 4分)译文:(2) 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3 分)译文:(3) 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而生变,虽齐鲁亦然; ( 3 分)译文:(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10 题( 9 分,每道题 3 分);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穷知其状;如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足下勤奉养,乐天天,惟恬安无事为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①之虞,以震骇左右②,而脂膏 滫瀡 ③之具,或以不给,吾为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 “盈虚倚伏,去来之不行常;”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于为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累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广阔诞漫④,虽圣人不能以为必信,为以中而疑也;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以足下读古人书, 为文章, 善学校, 其为多能如为, 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 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得意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就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 见足下之文章, 蓄之者盖六七年, 未尝言; 为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创造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亮”通“谅”,诚恳,信实),素誉之不立, 而为世嫌之所加, 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 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为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就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如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 咸得开其喙; 发策决科者, 授予而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⑤受侮, 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尔,为以终乃大喜也;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如为,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焚炀赫烈:大火烧得很猛烈;②左右:本指仆役,这里指王参元;③脂膏滫瀡:脂膏,即脂肪;滫瀡,即米汤;④诞漫:荒诞;⑤蓄缩:本指工作消极,此指畏忌人言; 8.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 3 分)A.有群小之愠.愠:怨恨B.举.为灰埃举:全部C.宥而彰.之彰:明显D.斯道.广阔诞漫道:道理9.以下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哪一项( 3 分)A.①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 /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 .河为池 B.①或将大有为焉 ./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 C.①虽圣人不能以 .为必信 /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哉? D.①今吾之所陈如为,有以异乎 .古 / ②叫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