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清爽
  • 文档编号:363648668
  • 上传时间:2023-10-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11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统一天下,华夏大地暂时中止了绵延500年的割据混战,和平却未能到来盘踞在阴山草原的匈奴日渐壮大,时刻威胁着新王朝的安全在咸阳忙于改制、修建各种大工程之余,秦始皇下令修缮、连接和增筑战国时代秦、赵、燕三国的边地长城,为开创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奠定基础从此,长城各段才逐渐连为一体,“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成为我们熟悉的万里长城考古发现表明,秦长城是在北疆沿线断断续续修建而成,一般会尽量选择在险峻的山梁岭脊之上或大河深谷之侧,与各处天险相结合。

      长城并不是只有一道城墙,还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城、障、亭、燧长城沿线的“城”,是修建在重点地段的军事要塞它们可以驻军也可以驻民,还能囤积辎重粮草障”类似城,但要小很多,只驻军不驻民,主要修建在险要地段:两山之间的最窄处,山水之间的狭长走廊,溪流、河水相交处等亭”是用于监视敌情的岗亭燧”是烽火台早在先秦时期,就巳出现烽燧预警的做法对于历代长城的作用,后世一直众说纷纭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长城的防御作用被高估了,理由是历史上那些游牧民族大举南侵时,长城并不能阻挡他们的铁蹄,中原王朝依旧会灭亡这种观点看似有道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长城本身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事,事实上世界上也从没有过永不陷落的城邑或要塞长城的作用不是在危亡关头,而是在其他时刻体现秦始皇是在统一天下之后修建的万里长城,此时秦朝国力正盛,秦军更是挟灭六国之余威,国力战力都在巅峰,秦朝却依旧对匈奴采取了守势,即便是蒙恬两次大胜匈奴后依然如此这自然是出于长远考虑:对于秦军而言,即便能一时击败匈奴,也不等同于能一劳永逸地根除匈奴之患,他们早晚会卷土重来,这是由这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所决定的,抵御匈奴必将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正因为意识到这点,秦始皇君臣才主动选择了积极防御的战略,秦长城正是这一战略最好的体现。

      秦长城最基础的作用,是转化了秦军、匈奴的实力对比历经商鞅变法后100余年的战争淬炼,秦军在战法、装备、步车骑多兵种协同作战方面有着极大优势,但面对来去飘忽的匈奴骑兵,机动性和灵活性明显处于下风长城恰恰增强了秦军的防御优势,又削弱了匈奴人的进攻优势:匈奴骑兵无法跨越长城,想要攻城,只能下马改为步兵,徒手攀越城墙,游击战变为攻坚战,原有的优势荡然无存;守城的秦军则“居高临下”,优势明显而匈奴即便人能突破城墙,战马也难以逾越,他们无论是放弃战马、改为步行,还是设法把战马运上城头再运下来,或是在长城沿线寻觅可骑马突破之处,都会消耗大量时间,入侵的速度因此也大为迟滞当匈奴人跨越长城、在附近村镇进行劫掠后,翻越长城撤回草原又成了难题,甚至掠夺的战利品越多,翻越长城所花的时间就越长,撤退的速度再次被减缓这才是长城的真正作用要知道,游牧民族真正大举南下、一心占据中原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反倒是这种以劫掠为目的的骚扰极为常见长城就像是针对这种情况的“过滤器”,增加匈奴人入侵的成本,降低他们所能取得的收益,从而“过滤”掉那些小股入侵更重要的是,长城从来不是单纯的防御设施,而是秦朝主动出击的前沿阵地,它可以为秦军提供稳定的后勤保障,粮草辎重都可以先囤积于城障亭塞,甚至长城本身可以成为北进战略中的一环。

      秦军能借长城的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重兵的集结,长城守军大举出城进攻时,也不用担心后方安全;反过来,匈奴人若企图切断出击秦军的后路,只能插入秦军和长城之间,有可能面临着被出击秦军、长城守军两头夹击的风险秦军即便战局不利一时落败,也可以退入长城重整旗鼓正是以长城为依托,蒙恬才有了对匈奴的辉煌胜利:“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后世历来认为,修筑长城对国力的消耗、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关于参与修筑长城的人数,《秦始皇本纪》称是30万,《淮南子·人间训》则称是50万,而据历史学家张维华估计,参与长城工程的人数,“总在伍士兵及戍卒与罪谪计之,当不下数百万人,此诚吾国历史上所罕见者”按这个数字估算,每年光是所需粮食就至少要3000万石以上,更不用提木石等建筑材料的运输之类许多史料也可以看出当时百姓负担的沉重、生活的悲惨按理说殷鉴在前,后世本当吸取秦亡的教训,不再选择修筑长城可事实上,从西汉王朝开始,历朝历代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选择修筑长城作为防御策略,于是先后有了汉长城、隋长城、宋长城、明长城不难看出,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们必定是对“成本”和“收益”都有过反复衡量,最终才不约而同意识到,即便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给百姓们带来沉重负担,修筑长城却依旧是冷兵器时代性价比最高的防御手段。

      秦朝灭亡了,西汉从废墟中兴起,此后的2000多年里,中原王朝如走马灯一般轮换,城头变幻大王旗没有一个王朝能永远存续下去,任何金城汤池也无法挽救腐朽的统治,关于这一点,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已意识到:“地利不如人和长城却依旧伫立在北方边境,历经无数风雨战火旧的墙体崩塌,新的又建立,夯土变为砖石,却依旧在为百姓们提供庇护,直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而这一切,都来自秦朝埋下的第一块基石完全可以说,秦朝是以牺牲整整一代人的幸福为代价,给后人换来了万世之利摘编自张不叁《秦长城:成为中华图腾的万世基业》)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高临下”在文中指站在长城上的秦军能占据高处的有利地势,俯视敌人B. “过滤器”在文中喻指长城,这一建筑能针对小股匈奴的入侵发挥阻隔作用C. “收益”在文中是指修建的长城在抵御入侵、维护王朝统治方面发挥的作用D. “地利不如人和”在文中是指依靠长城抵御入侵不如依靠百姓齐心共同御敌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时代秦、赵、燕三国就已经修建边地长城,秦朝在此基础上将长城连接成横贯东西从不中断的一条高耸巨龙。

      B. “障”与“城”功能相似,规模小于“城”,占据的地理位置更为险要,在抵御匈奴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C. 从中国古代历史来看,游牧民族大举南侵时,长城没有发挥阻挡他们入侵的防御作用,致使中原王朝最终被灭国D. 从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和取得的收益角度来衡量,修筑长城依然是中国古代性价比最高、值得采用的防御手段3. 下列选项,不能充分说明秦朝修筑长城必要性的一项是( )A. 长城依天险修建,城墙能和城、障、亭、燧共同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B. 秦王朝与匈奴后期必将进行的持久战决定了秦应该采取以防御为主的政策C. 匈奴军队的作战实力强,骑兵行动迅捷,机动性和灵活性远高于秦朝军队D. 匈奴人入侵的目的大多是劫掠物资,多以骚扰为手段,较少占据中原国土4. 后世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长城的防御作用被高估了文本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它又是如何阐释自己的观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在生产力落后的农耕时代,就修筑长城的问题而言,“爱惜民力”与“追求功业”二者似乎不可得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 D 2. D 3. A 4. ①先指出这种观点忽略了长城的作用主要发挥在持久战中,而不是速决战。

      ②结合秦朝历史,具体阐释长城在积极防御和主动出击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③以后世持续选择修筑长城的事实,说明修筑长城是冷兵器时代性价比最高的防御手段 5. ①若“爱惜民力”一味排斥功业,不修筑长城,坐视外敌势力壮大,可能连自身统治都无法存续②若“追求功业”修筑长城,就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③在生产力落后的农耕时代,难以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以牺牲一代人的幸福为代价去换取万世之利也是反复权衡后的无奈之举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依靠长城抵御入侵不如依靠百姓齐心共同御敌”错误地利不如人和”在文中指的是就维护王朝统治而言,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也比不上百姓民心的支持发挥的作用大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从不中断的一条高耸巨龙”错误由原文“考古发现表明,秦长城是在北疆沿线断断续续修建而成”可知,原文说的是“断断续续修建而成”,可见并不是“从不中断”B.“在抵御匈奴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障’类似城,但要小很多,只驻军不驻民,主要修建在险要地段:两山之间的最窄处,山水之间的狭长走廊,溪流、河水相交处等”可知,原文没有说“在抵御匈奴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C.“长城没有发挥阻挡他们入侵的防御作用”错误,曲解文意长城不是没有发挥防御作用,是防御作用小,没有阻挡住游牧民族的入侵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综合文本信息来看,是否修筑长城,是由战争特点和作战双方的具体情况决定的A.表述的只是长城的建造特点,不符合题目要求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结合“这种观点看似有道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长城本身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事,事实上世界上也从没有过永不陷落的城邑或要塞长城的作用不是在危亡关头,而是在其他时刻体现”可知,先指出这种观点忽略了长城的作用主要发挥在持久战中,而不是速决战结合“秦始皇是在统一天下之后修建的万里长城,此时秦朝国力正盛,秦军更是挟灭六国之余威,国力战力都在巅峰,秦朝却依旧对匈奴采取了守势,即便是蒙恬两次大胜匈奴后依然如此……正因为意识到这点,秦始皇君臣才主动选择了积极防御的战略,秦长城正是这一战略最好的体现更重要的是,长城从来不是单纯的防御设施,而是秦朝主动出击的前沿阵地,它可以为秦军提供稳定的后勤保障,粮草辎重都可以先囤积于城障亭塞,甚至长城本身可以成为北进战略中的一环”可知,结合秦朝历史,具体阐释长城在积极防御和主动出击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结合“从西汉王朝开始,历朝历代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选择修筑长城作为防御策略,于是先后有了汉长城、隋长城、宋长城、明长城不难看出,古代中国统治者们必定是对‘成本’和‘收益’都有过反复衡量,最终才不约而同意识到,即便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给百姓们带来沉重负担,修筑长城却依旧是冷兵器时代性价比最高的防御手段”可知,以后世持续选择修筑长城的事实,说明修筑长城是冷兵器时代性价比最高的防御手段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他们早晚会卷土重来,这是由这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所决定的,抵御匈奴必将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可知,若“爱惜民力”一味排斥功业,不修筑长城,坐视外敌势力壮大,可能连自身统治都无法存续结合“后世历来认为,修筑长城对国力的消耗、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参与长城工程的人数,‘总在伍士兵及戍卒与罪谪计之,当不下数百万人,此诚吾国历史上所罕见者’按这个数字估算,每年光是所需粮食就至少要3000万石以上,更不用提木石等建筑材料的运输之类许多史料也可以看出当时百姓负担的沉重、生活的悲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黑吉辽蒙金太阳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联考地理试卷.docx 【8道第一次月考】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docx 黑吉辽蒙金太阳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联考化学试卷.docx 【8道第一次月考】安徽省六安市皋城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物理试卷.docx 【8历第一次月考】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安徽省华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测试化学试卷.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地理试卷.docx 【8历第一次月考】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卷.docx 【8道第一次月考】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卷.docx 【8历第一次月考】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 黑吉辽蒙金太阳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联考语文试卷.docx 黑吉辽蒙金太阳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联考思想政治试卷.docx 【8道第一次月考】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docx 黑吉辽蒙金太阳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联考生物试卷.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卷.docx 【8历第一次月考】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x 安徽省华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测试生物试卷.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