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 幼儿学习心理.docx
10页第三章 幼儿学习心理概述对学习的界说因理论流派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观点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 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自我概念的转变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目前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是“学习是学习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行为的改变,源于在这一 情境中反复的练习与实践经验这种改变不是自然发生的,不是因成熟或某种因素所 导致的个体状态暂时的改变”第一,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第二,学习需要过程 第三,幼儿的行为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第四,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 则等的学习但以上定义也存在不足,即幼儿学习不仅是外显的还存在内隐学习,也不必须经历练 习,可以通过观察也能习得新的行为学习——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变化第一节 幼儿学习的脑科学基础 学习的生理机制,特别是脑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方面有许多发展一、脑科学研究与幼儿的学习1. 脑科学研究证明了幼儿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关键期内婴幼儿比较容易学习某些知识经验或形成某些行为,错过这一时期,弥补非 常困难个体发展的关键期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关 脑的发展受环境和教育影响较大,丰富多彩、适宜的环境刺激时促进个体脑细胞迅速 生长的重要条件2. 幼儿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如具备良好的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的脑具有 较好的修复性 脑损伤后,经过适宜的学习与反复训练,另一侧半球可以产生替代性功能3. 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3 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1 岁能学会辨认物体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二、幼儿的学习与大脑功能单侧化 脑功能单侧优势会影响幼儿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如有的善于表达,词汇丰富;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喜欢拼搭;有的条理清晰;有的思 维跳跃幼儿的学习差异有其发生发展的基础• 人脑分为两个半球,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意识功能• 左半球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中枢;右半球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中枢• 上下脑分工也不同,上脑信息加工以意识为中介的控制加工;下脑的信息加工主要是无疑是加工• 但左右、上下脑的分工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补偿,只是根据任务及信息特点, 作用大小不同• 幼儿对不同认知加工方式的选择和偏好一定程度上受左脑或右脑幼师的生理特点 决定• 幼儿期表现出的学习困难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有关三、幼儿的学习障碍与脑生理机制幼儿学习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非由于意志薄弱、学习态度差,而是与脑的生理机制有 关1. 多动症与学习1845 年美国学者霍夫曼• 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乏,活动过多,冲动性强,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学心理 行为问题总称;与脑功能轻微失调有关,被称为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缺陷多动 障碍等;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 多动症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与人的心理素质如自我控制能力有关• 在不同年龄阶段,多动症有不同的表现• 幼儿多动症表现主要有:活动过度、注意力集中障碍、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 多动症产生的原因:遗传、大脑发育迟缓或大脑损伤2. 学习困难• 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主要表现:学习不佳、特别时阅读困难;严重的——感知觉障碍、精细运动障碍、言语发育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社会适应不良、情绪障碍• 幼儿学习困难的产生与心理因素有关,也与脑的生理机制有关;即儿童难以将各 种感官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 感觉统合是在幼儿期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发展完善的;缺乏感觉统合的原因可能是 ——城市空间有限,剥夺了与空间的充分接触,限制了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生 长过程中缺乏抬头、滚地、翻身、爬行等成长所需要的环境等导致儿童平衡、协 调、自控能力差,从而出现多动四、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 孕妇吸烟烟中含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由胎盘传给胎儿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养分供应量降低;一氧化碳与血红素结合降低 含氧量,使得胎儿出于缺氧状态,轻度导致胎儿发育不良,严重导致胎死腹中或产后 死亡被动吸烟的的危害同自己吸烟后果同样严重2. 孕妇饮酒 可能导致患酒精综合征——头小、智力低下、眼距近鼻梁低、动作迟缓 酒精危害与饮酒的时间和酒量有关 越是妊娠早期,饮酒量越多,对胎儿损害越严重2.孕妇饮食与营养神经系统发育关键是时期是妊娠最后三个月到出生后6 个月孕妇的营养直接影响胎儿大脑、神经系统及其他结构的发育 产前营养不良影响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发育,胎儿脑组织脱氧核糖核酸减少,主要在 前脑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和发育的营养要靠母亲的血液供给,而血液中的营养主要来自于饮 食营养过剩尤其是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导致饮食性糖尿病,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或导致 胎儿过大难产。
第二节 0-3 岁婴儿学习的基本方式与成人、中小学生学习有明显差异一、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婴儿的经验获得虽然也有主动性,但更多是通过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的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模仿1.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个体不断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一种现象——排 除已熟悉但仍不断重复的刺激,为新异刺激保留注意的空间 表明婴儿已习得了这种刺激,如果有新异刺激出现,因而注意会转向它 去习惯化——对熟悉刺激的反应恢复和增加 经常更换环境刺激物和玩具,可以保持婴儿的活跃和兴趣状态2. 经典条件作用 出生后不久喂奶与音乐前后出现,多次重复,婴儿听到音乐时吮吸加速3 个月婴儿能很快形成条件联系,包括延缓性的、分化性的、消退性的条件联系3. 操作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是婴儿自然出现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基础反射为重点,即天生的神经反 射,主要出现在婴儿早期操作条件作用是在教育者影响下婴儿形成的条件反射学习方式,以奖励某种行为作为重点,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幼儿学习中起作用的更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而不是经典条 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表现出婴儿学习的主动性,婴儿的许多习惯和行为都是通过自身操作习 得的3 个月婴儿对操作条件作用,用脚踢玩具发出声响;5-6 个月婴儿能学会做出某种行为 以引起父母注意4. 模仿出生 12-21 天的新生儿就具有模仿行为5-6 月的婴儿出现有意向的模仿10-22 个月的婴儿更多是对他们理解了的东顾总和对他们有意义的动作做出模仿皮亚杰认为模仿不是天生的本能活动,而是习得的二、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1. 学习图式婴儿学习特别是1 岁前婴儿发现学习的基础性学习方式 通过使用图式,如敲打、伸手够物、说话等婴儿获得对周围事物有价值的信息 图式帮助婴儿发现应该如何最佳地使用物体,以及如何运用新的有趣的方法使用物体 图式包括三种:简单图式(敲打、抓握等)、混合图式(综合简单图式去探索解决问 题)、社会性图式(与人交往的图式)2. 因果关系 几个月的婴儿不知道他仍一个玩具玩具掉地上,会发出响声; 随着年龄增长,婴幼儿逐步明白事件及由事件所引发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他们学会:使用自己的身体或自己的主动行为引起因果关系事件的发生 知道其他人与物体也能引起因果关系事件的发生 物体的特点部分能使特定的事情发生婴儿因果关系的学习与他们不断探索、体验和实验密不可分3. 使用工具工具是婴儿实现他们所期望行为的重要中介,婴儿常用的工具由哭喊、手的动作、养 育者或者某些物体,婴儿学会借助工具拓展自己的力量;婴儿使用工具经历以下阶 段: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哭喊、用手够、蠕动身体、推动物体、嘴) 将养育者作为工具(让他人为自己做事) 将物体作为工具(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开始)4. 理解空间距离、运动、视角也是早期学习的重要方面 婴儿通过撞击物体,将物体挤成紧密的形状,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学会空间关系 婴儿去够物体时,开始学习距离概念 开始运动时,发现影响运动的障碍物 发现有些空间过小,不适合填放东西,如钻到小桌子下面很难出来 当球滚到远处时,看上去变小了;滚到自己近处时,看上去变大了 不断通过探索与发现来了解物体的空间他们发现: 当他们往不同形状的容器里放物体时,物体的形状必须与容器的形状相匹配; 玩具车会滚下滑梯垒放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时必须注意摆放平衡虽然将婴儿学习方式分为几种,但实际上其学习是整合的,如当一个孩子步步走向楼 梯爬行时,他的学习方式就有几种:发展图式(使用脚);学习因果关系(踩到楼梯上发出声响);使用工具(踩楼梯声 响引起成人关注)第三节 3-6 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与特点一、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幼儿学习的方式随着语言的发生及其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增长而有所变化 1.观察模仿学习• 幼儿通过感官观察,其观察学习比婴儿多得多• 年幼的主要模仿一些表面的现象,4 岁以前的幼儿别人做什么,他也要做什么• 4 岁以后的幼儿模仿,开始逐渐内化。
• 幼儿模仿学习大量用于行为与态度方面,往往是无意中,不自觉的进行模仿,因 此为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潜移默化非常重要,但同时要警惕幼儿对不良行为的模仿2.操作学习• 操作活动特别是实物操作活动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 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用以了解自己同物体、物体与物体的关 系、了解物体的各种属性、从不同视角观察物体,改变物体以增进对物体的认识• 幼儿的操作学习可以弥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幼儿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操作学习提高幼儿运动技能、幼儿以动作获得 经验,有些操作学习的知识是言语学习所无法获得的,如舞蹈、滑冰、使用工具• 操作学习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通过自己的操作引起物体一系列变 化,认识到自己在改造物体中的作用,增强主动控制感• 操作学习可以分为手把手的操作、尝试错误的操作、模仿示范的操作、反复练习 的操作3. 语言理解学习• 在成人讲解和指导下对行为与态度的学习• 与婴儿相比幼儿大量使用语言理解的学习方式• 与成人相比,幼儿学习更多依赖感性方式,以归纳而不是演绎的方式4. 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学习活动中往往是几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如语言、观察和操作学习的结合• 活动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源泉与基础,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 构着自己的学习与发展,这一相互作用就是活动,幼儿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要教 育途径。
5. 交往中的学习• 交往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扩大认识范围、加深认识深度、认识周围很多事物都与人类活动有关,学习并掌握人类运用物体的动作促进实物活动的产生和发 展、激发幼儿言语的产生和发展• 交往满足幼儿获得认可和支持的需要• 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 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同伴交往)6. 游戏活动• 促进社会性、情绪、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是幼儿练习新能力的发展二、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 幼儿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 幼儿学习主动性常常被忽视甚至被扼杀——成人按照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塑造孩 子,幼儿主动性有时不符合成人的要求• 慑于成人权威或在行为规则面前、或学习主动性被打击后,幼儿不凡大胆表达自 己的需求和愿望,不敢发挥自己的主动性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为了好玩和兴趣而学习,可以坚持很长事件,对一些学习内容游戏化能够产 生学习兴趣3. 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 幼儿的学习以无意性为主,幼儿在学习中的记忆往往是无意记忆,其联想常常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带有很大的随机性• 其特点是可以避免过多要求幼儿进行有意性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