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第二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ppt
14页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从古代到近代早期(20‘s初) 一、古代地理学中的综自知识和思想,1、 我国 :3本著作 (1)《周礼》:公元前5世纪或不详:——萌芽,(2)《禹贡》:公元五世纪,——我国古代代表自然区划的著作 将我国领土划分为九个区域(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等九州 对各洲的山川、湖泽、土壤、特产以及田赋等级、贡品名称等进行了描述,可谓是我国古代代表自然区划的著作 揭示地带南北更替的思想,(3)《管子·地员篇》:公元前三世纪,——我国古代代表土地类型的著作 《管子·地员篇》对土地作了系统的划分和评价 在前半部分主要探讨土地分类 首先根据地势的高低和地貌形态的巨大差异,把土地划分为三大类:渎田(大平原)、丘陵和山地; 再按地表组成物质和中等地貌形态以及其他自然特征差异,细分为25个亚类; 描述了各种土壤的宜生谷种、宜生草木、水泉深浅,自然特征和生产特性并举,具有综合特点 后半部进行了土地分等----土地潜力研究 它是根据土壤肥力大小把土地划分为三等,每等六种共18种,每种五物(品色)共90物2、国外:主要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二、 近代地理早期萌发的自然地理学理论:18世纪——20世纪初,1、古典地理学时期(18世纪~19世纪中期)——A.V.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 (1)提出“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的思想,创立了自然地理学。
创立了自然地理学,把无机自然界(自然)与生物有机界在地域上结合起来,并注重自然现象的相互关系 在一书中指出认识各种各样的统一,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的一般规律和内在成因联系,是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并指出“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的思想,绘制了多种自然地理图 (2)创立了“比较地理学”(实际上为比较自然地理学),很透彻 (3) 创立并运用了对比法(比较法)和相关地理法(成因分析法) ——洪堡德可谓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鼻祖1、古典地理学时期(18世纪~19世纪中期)——A.V.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 (1)提出“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的思想,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创立了自然地理学,把无机自然界(自然)与生物有机界在地域上结合起来,并注重自然现象的相互关系 在一书中指出认识各种各样的统一,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的一般规律和内在成因联系,是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并指出“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的思想,绘制了多种自然地理图 (2)创立了“比较地理学”,2科学分化时期19世纪----20世纪初:3位代表,(1)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33-1905):德国地质学者,地理学家。
认为: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以及与其有成因联系的事件和现象的科学,而不是全面的地球科学; 2)自然地理学应从相互关系的角度综合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触的“地球表面”(Earth Surface,或称地球表面层,简称地表); 3) 采用不同方法考察研究地表大小不等的自然地域单元:地表主要部分:大区,景观区或小区,地方 (2)马东男(马东) ----法国地理学家(1883---1955),在巨著《自然地理学》(1925---1927年版)中对地球概况、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尽管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综合思想不很强,但还体现出了自然地理学的综合研究方面3) B.B.道库恰耶夫,近代地理学早期萌发自然地理学理论的集中反映贡献有3: 1)提出“自然综合体”的概念 2) 创立了自然地带学说 3)把无机界(自然)和有机界(生物、人类)的关系分析得比较透彻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初----50年代,是自然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确立阶段 地理学逐渐形成5大学派: 区域学派:赫特纳,赫特向;自然+人文=区域 人地关系(生态)学派:拉采尔,维达尔·白兰士 景观学派:帕萨格,贝尔格:景观区划 区位学派:源于经济学: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 数量学派:加里森,乔莱,哈格特:数理统计分析,1. 景观学派 贝尔格:1913年提出了地理“景观”这一概念,认为:地表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域(地段)所构成,每个地段(或地域)独特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都是有规律的结合;而地表的这些地域地段概称为地理景观,简称景观。
----较早地把地理景观的概念引用到自然地理学中来,被苏联学者称为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贝尔格又指出:地理景观与自然地带的相互关系——景观是自然地带的组成部分,自然地带则是“同一类型景观分布占优势的地域”2.普通自然地理学派,强调研究地表整体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地理规律性,具有重要意义,而轻视对地域间自然规律性的研究 1) 罗乌诺夫:普通学派早期代表,著有《自然地理学教程》认为: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现在的面貌,换句话,研究作为生物活动场所的地球表壳现在的物理结构和该表壳中所发生的现象;研究地球表壳各圈的相互作用,是自然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该项任务使该门学科成为完全独立的学科,并区别其他部门的地理 2)C.B卡列斯尼克与《普通地理学原理》:标志着普通自然地理学发展的高峰这部著作虽未完全摆脱部门自然地理的材料汇编的框架结构,但是理论体系却有所创新,系统性强,比较注意对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并有专门章节论述地理壳的综合特征,发展变化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还简单地阐述景观的概念,特征和分类等问题 3) 马克耶夫与《自然地带与景观》:马克耶夫的《自然地带与景观》、伊萨钦科的《自然地理基本问题》、《自然地理学原理》却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
二、德国,19世纪初,近代地理学创始人洪堡将景观概念首次引入地理学,并从此形成作为“自然地域综合体”代名词的景观概念 拉采尔注意到了人文景观或文化景观的研究 景观成为地理学普遍承认的科学术语是施吕特尔1906年提出的景观概念 (1)施吕特尔(Schluter,1872—1952): 1906年,施吕特尔的《人的地理学目标》一文发表,在他的倡导下,景观一词在地理专业使用,并理解为“景色大致一致的地区”,并把景观分为原始景观和文化景观 (2) 帕萨格 是赫特向空间学派的支派,帕萨格(S.Passarge)创造了“景观地理学”一词(1913年),强调景观类型的研究,而把各种类型的景观看作是不同的空间体系,即各种相关地理要素的集合体他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划分景观类型的最好指标是植被,他以主要的植被的依据,划分了“地球上的景观带”,并绘制成景观图 (3)特罗尔 1939年,特罗尔把研究生态规律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于景观的研究,提出了“景观生态学”这一概念,使综合自然地理得到进一步发展 另外,美国骚尔创立的学说学派,则侧重于人文景观的研究,3.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1)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综合自然地理学方面的科学活动。
①区域地理综合考察 ②综合自然区划工作 54年:罗开富,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草案),对西藏的分区 56年:海南岛自然区划 58年: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初稿),黄土区,广西南部,吐鲁番,珠江流域的区划注重建设地理研究——应用地理学: 加强自然资源评价研究: 应用领域多元化:,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理论上向系统化、模式化方向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耗散结构和突变论等横断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与地理学综合性、整体性的认识论和方法不谋而合它们为地理综合体的研究,特别是多因素相关、多功能结构模拟、反馈特性分析、综合体系统概括等,提供了理论武器,促进了地理学的现代化 苏联BB索恰瓦院士1963年提出“地理系统”这一术语,已被 国际地理学界所采纳 英国学者贝耐特(R.J.Bennet)和乔莱(Chorley)合著1981年版的《环境系统》一书中,曾把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作为专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环境共生”问题 模式化:实体模式 如综合剖面图(传统的)抽象模式 空间模式 地图、框图 数学模式 立体模型功能模式 能量模式 物质模式 信息模式 动态模式 反映时间过程。
图解形式,立体动态模型,3.实验研究不断加强,从发展趋势看,微观研究的深化主要表现为由静态的类型和结构研究转变为动态的过程和机制研究以及进一步的动态监测、优势调控及预测预报的研究从总体上说,这些都属于地理过程的研究,如地形发育、径流形成、元素迁移转化、土壤发生形成、植被演替、沙漠化、城镇化等等 在时域上地理过程可区分为历史的、现代的和未来的几种现代和历史过程的研究则是预测未来的根据 自然地理现代过程的综合研究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进一步研究地理系统中的界面过程则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智能的发展,人文地理过程越来越重要4.技术手段现代化和理论思维模式日益更新,对地理学发展影响较大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包括:①信息获取的遥感、遥测技术;②物质、能量、信息的测试和分析技术;③模拟与实验技术;④信息计算与处理的技术(陈述彭,1991) 遥感、遥测技术,特别是卫星遥测大大地提高了地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方法的逐步完善,数量化方法将得到普遍的应用并逐步走向精密化 地理学传统的思维模式(以观察材料和事实为基础,从相互关系中去认识和阐述规律、概括理论,属于经验归纳型综合)向现代地理学的综合模式发展: ①有更强的整体观念,更多地从系统整体出发,使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 ②综合的内容更加深广,包括空间与时间、质量与数量、静态与动态、内部与外部、自然和人文等方面,深入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动态演变过程; ③综合的方法更具有逻辑性和精确性,多通过结构分析、功能评价、过程监测与动态预测等途径来解决,并且可能用形式化语言、图解模式、数学模式等来表达综合的结果。
(王风慧,1987)5.注重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理学内部自然和人文的一统化趋势是当今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的研究既是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也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应该回答的重要问题 作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研究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1)环境问题:地球本身的环境问题:火山,地震资源环境破坏环境污染 (2)土地承载力研究:环境人口容量、土地人口容量 (3)土地演替、生态设计与人工调整 (4)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