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赤壁赋》课例.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08092446
  • 上传时间:2023-03-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8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科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例研究朱丽英浙江省浦江县第三中学 :322200为了适应深化课程改革 ,学校开展了“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效率〞系列活动本课例是高一备课组探讨常态课教学的一节研究课 ,由本人负责主备课和课堂教学展示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赤壁赋?是选入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感悟自然〞板块的一篇文赋本文文质兼美 ,音韵和谐 ,乃苏轼之传世名篇 ,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 ,均可视作古代散文的经典尤其是本文景、情、理相互交融 ,在对山水的描摹中渗透了苏轼对自然、人生的哲学体悟 ,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文中关于自然山水风物的描写 ,既是描写之主景 ,又为抒情之发端 ,议论之载体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 ,而关于水与月的哲理阐发 ,更是画龙点睛该文赋音韵和谐 ,骈散结合 ,承转自然流利 ,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体悟文章的精美高妙 ,引导学生从自然山水中探寻美、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大有裨益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 ,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文言文学习 ,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根底知识 ,能够根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但是对赋体文章的特点尚感陌生。

      本文触景生情、即事喻理 ,熔景、情、理于一炉 ,借山水之端 ,兴人生之感 ,发哲理之思 ,其间夹杂着苏东坡的人生块垒和放旷自适的乐观态度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加上赋体文采用“抑主伸客〞的主客问答模式 ,对学生理解本文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引导学生抓住赋体文的特点 ,进行必要的熟读 ,落实文言文根底知识 ,也要加以必要的预习 ,让学生了解赋体文的“主客问答〞模式 ,结合苏东坡的人生经历来解读本文二、教学设想和教学方法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赋 ,朗读是学生理解和深入文本的钥匙 ,也是理解作者情感的抓手因此 ,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之中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并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悟文言文教学要重视文言字词的积累和句式的把握 ,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 ,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体验作者的人生感受并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要做到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沉浸到文章中 ,体会语言之美 ,语言之奥这篇赋文质兼美 ,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多维度朗读 ,积极思考 ,结合文本深入探讨 ,以诵读﹑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三、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诵读 ,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感情变化;  2、通过研习探讨 ,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3、把握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二〕教学重点:诵读、品味、鉴赏文章精美的语言;〔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体会苏轼旷达的情怀四、朗读教学片段再现〔一〕课题导入 师:中国的文坛上有这么一个人 ,他被人称为“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他擅长写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同为唐宋八大家之列;他长于写诗 ,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开创了词的豪放之流派 ,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工于书法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起被称为“宋四家〞;他精于作画 ,所创“朱竹〞别具一格;他还提出了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理论并亲身实践……总之 ,他是一个旷世奇才他就是声名显赫的苏东坡可是 ,这个集才气傲气于一身的旷世奇才 ,却并不是生活的幸运儿。

      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一度入狱 ,三度贬官 ,人生可谓多舛之极那么 ,苏东坡是如何从他的人生低谷走出 ,完成精神上的突围和蜕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贬于黄州时写的传世名篇?赤壁赋?师:?赤壁赋?的文体属于哪一类? 生:赋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种“赋〞的文学体裁?生1:赋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 生2:赋可分为大赋、小赋、文赋、骈赋等 师刚刚几位同学介绍了赋的一些常识 ,谁还能说说“赋〞这种文体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吗? 生:注重对偶工整和平仄协调 ,句式可长可短 ,押韵也较自由师:嗯 ,刚刚几位同学说得都很不错苏轼的?赤壁赋?属于文赋 ,音韵和谐 ,既富韵文的声韵之美 ,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文章触景生情、即事喻理 ,熔景、情、理于一炉 ,借山水之端 ,兴人生之感 ,发哲理之思 ,实乃旷世之作让我们今天好好领略其中的无穷的兴味吧〔引导学生掌握赋的文体,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教师板书课题:赤壁赋〕〔二〕初读课文 ,读出文赋的韵律美 学生齐读文章师:文赋跟一般的散文有什么不一样?生:读起来朗朗上口 ,韵律感。

      师:文章那些地方让人读起来有韵律感?生1:文中有许多的韵脚字生2:文章用了很多的对偶句而且句式长短不一 ,虽然长短不一 ,但是参过失落 ,有规律师:是的 ,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赋体文形式上的美感请你们仔细找找 ,每一段都有哪些韵脚字学生寻找并相互补充:第1段:韵脚字为间、天、然、仙第2段:韵脚字为光、方;慕、诉、缕、妇第3段:韵脚字为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粟;穷、终、风第4段:往、长;瞬、尽;主、取;月与竭、色与食〔隔句用韵〕〔三〕再读课文 ,读出节奏和气势师:文章是有生命的就像我们人类一样 ,我们有呼吸 ,文章有节奏;我们有情感 ,文章也有情感请同学来示范着朗读一下文章的第一段 学生范读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刚刚这位同学的朗读好吗?生1:“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这一句读的太快了应该读的慢一点师:那你判断读快还是读慢的理由是什么?你能不能给他示范地朗读几句?生1:我认为“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这几句节奏一致 ,又是描写月夜的朦胧美妙之景 ,苏轼泛舟赤壁 ,清风徐徐 ,水光潋滟 ,月色溶溶 ,应该是让人沉醉其中 ,应该读得舒缓一些 ,才能表现那种陶醉于美景得快乐之情。

      师:说得真好不仅有理有据 ,还很有诗意〔生笑〕还有吗?生2:“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这几句太快了〔生笑〕师:慢了不行 ,快了也不行?〔生大笑〕生2:这几句是短句 ,节奏小 ,又描述了曹操攻破荆州 ,占领江陵的场景 ,应该用铿锵有力的语言来读 ,才能展示曹军势如破竹、无往不胜的盛况师:说得太好了此处应该有掌声〔学生鼓掌〕师:我怎么觉得今天同学们一个个都变成语言学家了?再请几位同学们说说关于文章的朗读心得生3:我觉得朗读时不仅要注意语速的快慢 ,还要注意声音的轻重生4:既然文章有生命 ,那就应该有情感所以朗读时也应该能读出情感〔四〕三读课文 ,读出轻重和情感师:请几位同学读几句 ,实践一下一位同学读 ,你的同桌来点评 ,最好能说明理由生5: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生6:“纵〞、“凌〞两个字要重读 ,“浩浩乎〞、“飘飘乎〞之后要稍作停顿读得陶醉一点师:有理由吗?生6:凭感觉吧师: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感觉有没有道理师:“纵〞、“凌〞两个字是什么词?生:动词师:这两个动词带出后面的内容意为“任凭小船到它所要去的地方 ,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师:“乎〞解释为什么?生:……的样子师:当时苏轼夜游赤壁是什么样子?能根据文句想象出来吗?生:陶醉、快乐 ,流连忘返的样子师:很好我说文章是有感情的嘛!师:我们还能从别处读出苏轼情感的变化吗?注意 ,是从句子的朗读入手生1:“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泣孤舟之嫠妇〞应该读出悲伤的感情生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那么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这句应该读出乐观、看得开的情感师:看得开 ,这个词能用简洁点的书面词语替换吗?生3:旷达师:真机敏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读出“旷达〞来的吗?生3:“而又何羡乎?〞这是一个反问句解释为“又羡慕什么呢?〞师:照你这么翻译起来 ,这应该是一个——生3:宾语前置句师:说得对生3:“乎〞在这里是表示反问的语气的 ,有增强语气的作用苏轼认为从不变的角度来看 ,万事万物都是无尽的 ,那就不需要斤斤计较了 ,不需要羡慕别人的得 ,也不需要抱怨自己的失了师:看来 ,今天聚集在教室里的不单单有语言学家 ,还有哲学家啊!〔生笑〕刚刚我们的从不同的朗读方式中 ,读出了文句的节奏、气势、轻重、缓急 ,当然还有感情如果我们能带着这样的技巧去朗读课文 ,我相信?赤壁赋?的作者苏东坡也会走出书本 ,与我们惺惺相惜起来啦!〔生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解读这篇千古奇文 ,到字里行间去寻找一个自己的苏轼吧。

      〔后面省略〕五、备课组研讨〔1〕教材处理:?赤壁赋?教参安排是两个课时 ,常规的教法是通过落实文言根底字词 ,理解文章熔景、情、理为一炉的特点 ,并通过梳理“乐——愀然——喜〞的情感线索 ,解读苏轼思想的变化历程 ,从而领会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把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朗读上 ,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体验到了方法技巧的重要 ,经历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 ,激发了朗读的兴趣和乐趣〔2〕教学策略:从本堂课的教学思路上来看是重视片段 ,打造亮点侧重朗读教学 ,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探究活动中重新发现文字的极大魅力 ,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教学亮点:学生主体 ,碰撞火花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课堂交给学生 ,这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本堂课着重让学生发言 ,教师在课堂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解除了一言堂的束缚 ,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和及时到位的点评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并注重实际应用让作者的语言 ,一定程度上内化为读者的语言 ,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总结、自我修正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再发现老师的引导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把握方向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设计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

      〔4〕教学商榷:引课的设计应该立足全章 ,可以为教学设置更好地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朗读的环节还可以采用更多方式 ,集体朗读 ,个人朗读 ,教师范读 ,各种形式的诵读都可以尝试设计的问题还可以整合精练 ,教师立足于整个课堂 ,拟定几个关键性问题 ,让学生在放中能收 ,做到课堂的有效和有序六、教学感悟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 ,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一堂声情并茂 ,娓娓动听的朗读课 ,能丰富学生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课堂充满情趣 ,给人一种艺术的气氛让学生在声韵和谐的文字天地之间寻求语言魅之的路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用 ,不断提高师生的朗读技巧 ,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使朗读在高中语文课上焕发出它应有的风采 ,从而演奏出一曲曲美妙的音乐 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真正表达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思维需求教学进程中要围绕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