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临床医学论文-Straumann牙种植系统在口腔修复的应用.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5558226
  • 上传时间:2021-10-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临床医学论文-Straumann牙种植系统在口腔修复的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Straumann牙种植系统在口腔修复中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 法牙或牙列缺失患者42例,植入ITI Straumann牙种植体98枚,其中2例为即刻 种植,2例为下颌肿瘤术后种植体支持的功能性重建6周〜3个月后行上部结 构修复定期随访曰腔卫生、种植体周骨结合状况及骨吸收速度、种植体周软组 织与修复体情况结果种植成功率98.98%o 1枚即刻种植体第1年唇侧牙龈退缩 2.5 mm,其余种植体第1年周围骨吸收距离(0.930.27)mm;第2年后种植体周 围骨均稳定,无吸收4枚种植体植入后分别出现愈合帽松脱及上部结构松动,病 人对舒适度及咀嚼效率评价良好结论Straumann牙种植系统有负载时间早、潜 入与非潜入种植皆宜、手术次数少、疗程短以及成功率高等特点关键词】 牙种植体牙缺失义齿修复术各种原因引起的牙缺失导致牙列缺损可引起咀嚼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 量传统的活动及固定修复方式各有局限性,难以达到完美的修复效果种植修 复因其结构类似正常牙、对余留牙无损伤、nil嚼及美观效果恢复良好等优点而受 到人们的青睐,种植技术的日渐完善及成熟种植系统的开发应用,使得种植修复 已经逐渐成为牙颌系统重建的主要方式。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种植系统如 Brankmark、TTE Lifecore等各有优缺点,在应用上也各有特点[1 ]笔者2003 年2月〜2007年4月使用ITI Straumann牙种植系统重建缺牙患者的牙颌系统, 取得满意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42例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46土4.3)岁(18〜65岁),共植入种植体98枚;其中2例为即刻种植,2例为下颌骨肿瘤手术后种植体支持的功 能性重建,9例进行不同类型的软硬组织成型手术种植体部位及数量:上颌前牙 区12枚,双尖牙区15枚,后牙区16枚;下颌前牙区6枚,双尖牙区17枚,后牙区 32枚1.2材料种植体采用ITI St raumann牙种植体(北京福科斯医疗器械公司), 手术和修复器械为St rawnann种植系统配套种植外科和修复器械盒种植体的型 号根据患者受植区具体情况选择种植机为Satelee种植机及配套1/64减速手 机(法国赛力特公司)1.3方法术前拍曲面体层摄影片和根尖片了解受植区牙槽骨密度及高度、邻 牙牙周情况及重要结构(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位置手术与修复方法严格按照 St raumann牙种植系统外科及修复手册指导进行。

      牙槽崎顶常规H形切口,翻瓣 暴露牙槽骨面,定位后先锋钻导向,扩孔钻逐级预备至所需深度和直径,期间每级 预备后均用指示杆测量深度和方向,若与预期出现偏差则及时纠正颈部成形和 攻丝,植入种植体,安放愈合基台,缝合软组织6周〜3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 复杂修复或牙列缺损修复的取开窗式根转移印模,于工作模型上进行修复设计、 选择基台;简单修复或单个牙修复的取非开窗式基台转移印模,送技工中心完成 上部结构制作,试戴安装后完成整个种植修复1.4成功标准采用文献[1]标准:(1)种植体稳定;(2)种植体周围无X线透视 区;(3)术后第1年骨吸收<2mm,>l年平均每年骨吸收<0.2mm;(4)无疼痛、感染、 神经损伤和感觉异常,无神经管损伤,修复体美观满意1.5随访修复完成后第1年内第1周,1,3,6,12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1/2〜 1年随访1次每次随访检查曰腔卫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种植体周软组织及 修复体情况,并进行种植体维护以完成种植修复后的即刻根尖片或曲面体层摄 影片作为基线X线片,每年拍1张根尖片或曲面体层摄影片测量种植体近远中骨 平面最低点到种植体体部与基台连接处的距离,用种植体长度作为参照物纠正根 尖片放大率,与基线x线片对比测量骨吸收速度。

      2结果1枚上前牙即刻种植体第1年唇侧牙龈退缩2.5响,种植体唇侧颈部光滑区 部分暴露,此后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稳定,未进一步吸收,笑线低但不影响美观全 组其余种植体第1年周围骨吸收程度为(0.930.27)mm;第2年后种植体周围骨 均稳定,无吸收(图1)3枚种植体愈合基台在骨愈合期出现松动,其中1枚愈合 基台脱落,及时复诊重新清洁上紧后未再出现松动和脱落,种植体颈部袖口形成 良好1例前牙区螺丝固位的上部修复体在修复后1年出现松动,重新紧固螺丝 后未再松动病人对舒适度及咀嚼效率评价良好3讨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种植系统都进行了种植体表面处理,目的是使种植体表面 粗糙化,增加种植体的表面积,提高种植体表面生物活性和骨结合能力不同种植 体设计及种植体表面处理对种植修复的长期成功率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表面处理 的种植体在骨愈合过程中其成骨能力、负重能力和抗扭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别[2] ITI Straumann牙种植系统表面为大颗粒喷砂加酸蚀技术(SLA)处理,不仅增加了种植体表面积,加强了种植体和骨的机械黏合性,而且增强成骨细胞的黏附性,更 能刺激种植体周围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加速种植体与骨的结合速度,缩短了 愈合周期。

      另外,SLA也加强了种植体抗扭矩的能力,为种植体的早期骨结合创造 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种植体的成功率研究表明,种植体植入动物体内6个月后, 去除光滑表面种植体的扭矩值为40〜70 N/m2,而去除SLA种植体的扭矩值则高 达600 N/m2 [3]o因此,Straumann种植系统在植入后最早6周就可•以承载早期 负荷,与其它种植系统相比缩短了种植修复的时间,使病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恢 复咀嚼功能及外观Salvi等的研究证明,ITI SLA表面种植体植入6周后早期负 荷对其远期成功率无不良影响[4]本组中最早的种植负载时间亦为6周,未出现 失败尽管如此,笔者认为St raumann种植系统的负载时,间也不能简单地一概而 论,种植体直径为3.3响、长度<8响、患者年龄大、上颌后牙区骨质疏松、牙 合力大者,应保证种植体骨愈合时间至少为3个月甚至半年St raumann牙种植体既适于潜入式种植,也适于非潜入式种植两者各有优 缺点,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两者在远期成功率方面有明显差别[1 ]临床上采用何 种种植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除前牙美学区外,受植区条件差、骨密度低、种 植体初期稳定性欠佳的后牙区种植,也可以考虑采用潜入式种植。

      本组中有1枚 标准种植体在植入后稳定性不良,术中用覆盖螺丝替代愈合螺丝,改为潜入式种 植,3个月后行2期手术安装愈合基台,种植体牢固,X线检查见种植骨愈合良好, 无骨吸收及种植体周围阴影种植体能否形成骨结合是种植修复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种植体初 期稳定性则是保证种植体骨结合的前提条件Ncdir等的研究表明,种植体初期 稳定性与种植体骨结合间呈密切相关性[5]种植外科过程要保证种植体有良好 初期稳定性,操作上应注意:(1)轻柔操作,在备洞时•找好支点,避免钻头摇摆;及 时淘汰陈旧的钝钻头,备洞时避免反复上下提拉2)严格遵循逐级扩大的备洞原 则,每一级备洞后均应用测量尺测量以确定到达预期植入的深度,不应过深或过 浅3)各级备洞时钻头应尽量保持一致的三维方向,单个种植体植入以邻牙长轴 为参照;多个种植体植入者,先植入的种植体可以暂时保留上部的携带体作为后 面植入手术的参照物外科导板亦有助于保持钻头方向的一致性4)攻丝时有 时攻到窝洞深度的1/3即可,后面的深度靠种植体自攻就位,确保种植体按预期 深度就位并在棘轮扳手35 N力量下不继续旋转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是影响种植远期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成功的种植修复 在第1年内发生轻度的骨吸收是一种常见现象,但此后骨吸收的速度应稳定在每 年<0.2mmo引起骨吸收的原因很多,早期的骨吸收可能与手术创伤、种植体植入 过深、种植体颈部周围骨质过薄有关,本组中提及的即刻种植患者唇侧骨质吸收 可能与拔牙造成唇侧骨板损伤及唇侧骨质过薄有关。

      长期的骨吸收则可能与利|植 体周围炎、创伤性或过大牙合力、种植设计不当、上部结构微动等有关唐志辉 等发现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与种植体周围炎严重程度明显相关[6],提示术后种植 体的定时维护有助于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预防骨吸收本组1例因固定螺 丝松动造成上部结构微动,及时发现后重新固定未引起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参考文献】\[1\]宿玉成.现代口腔种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4:63 72.\[2\]Karoussis I K,Bragger U,Salvi G E. Effect of implant design on survival and success rales of titanium oral implants:a 10 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he ITI Dental Implant Systcm\[J\]. Cl in OralTmpl Res, 2004,15(1):8 17.\[3\]WiIke H J,Claes L,Stcincmann 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titanium surfaces on the interface shear strength between implants and bone\[J\]. Adv Biomater, 1990,9(2): 309 311.\[4\]Salvi G E,Gal 1 ini G,Lang N P. Early loading(2 or 6 weeks) of sandblasted and acid etched(SLA) ITI implants in the posterior mandible\[J\]. Clin Oral Impl Res, 2004,15(1):142 149.\[5\ ]Nedi r R,Bi schof M,Bernard J P. Predict ing osseointegrat ion by means of implant primary stabi1ity\[J\]. Clin Oral Impl Res, 2004,15(2):520 528.\[6\]唐志辉,沙月琴,林野,等.108颗牙种植体修复一年后的临床及X线评价\[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1):17 1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