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目的课件.ppt

20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43301444
  • 上传时间:2020-08-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45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一、 教育目的的概念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或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规范功能 (二)选择功能 (三)激励功能 (四)评价功能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一)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二)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1. 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用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

      2. 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3. 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 4. 指人的自由发展 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等二、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价值取向 (一) “个人本位论” 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 “个人本位论”有三个主要观点,1其一,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其二,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其三,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评价:属于唯心主义的理论范畴第二节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二)“社会本位论” 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孔德、德国的那托尔普、法国的涂尔干等社会本位论”也有三个主要观点,1其一,个人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其二,教育除社会目的外,无其它目的;其三,教育结果只能以社会效率加以衡量,教育的结果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培养的人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评价:没有上升到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制约作用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另外,这一理论完全否则了教育目的受个人兴趣、爱好等需要制约的可能性,因此,这种理论同样是肤浅和片面的三)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三、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一)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二)教育目的的确立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第二节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1957年,毛泽东在国务会议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78年,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教育目的表述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在同年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要为90年代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人才 明确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把决定中的这段话概括为“四有、两热爱、两精神”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是:“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在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其中规定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提出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把教育目的表述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一)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二)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第四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一、德育(详见第五章) 二、智育 智慧和智力的教育,就是指通过智育培养聪明而有才智的人水。

      三、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卫生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肌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的教育 四、美育 美育是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感化,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即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感谢您的关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