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专题信息结构理论.doc
42页第一专题 信息结构理论一、信息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信息的定义及其分类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带有一定含义的,有逻辑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流信息=数据+时间+处理信息的分类:按信息的性质划分,中国的钟义信教授把同时考虑到实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包括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语法信息是指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语义信息是指考虑其中内容因素的信息,语义信息不仅反映事物运动变化的状态,而且还要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意义语用信息是指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信息的有用性取决于信宿对信息的需求状况,也就是信宿的信息状态与信源发出的信息间的相关性所决定按信息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娱乐信息等按信息的流通渠道划分,可分为非正式信息和正式信息按信息的记录方式划分,可分为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和计算信息等按信息的运行状态划分,可分为连续性信息、间隔性信息、常规性信息和突发性信息等按信息的作用来划分,可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不同载体形式的信息可以互相转化,如存储在人脑中的智力型信息可以通过编码、书写或打印成存储在纸张上的文献型信息。
大部分信息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信息对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只是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必须领先某种媒介进行传递信息载体的演变,推动着人类信息活动的发展 电磁波和电信号成为人类的第三信息载体随着信息量的剧增,信息广泛交流,需要容量更大的信息载体计算机、光纤、通信卫星等新的信息运载工具成为新技术革命形势下主要的信息载体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张可以同时传输几十万路或上千路电视卫星通信可把信息会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新的信息载体必将导致新的信息革命二、不同信息类型的信息结构分析信息的类型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按照其载体和存储方式不同,信息可以划分为天然型信息、实物型信息、智力型信息、文献型信息和网络型信息 按照对信息内容加工深度的不同,信息可以划分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1、一次文献的信息结构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 文献信息的载体:纸张等传统介质,磁盘、光盘、胶卷,网络等现代介质一次信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而发表的原始信息。
是对零次信息进行人脑加工后形成的信息举例:期刊论文 2、数据库中的信息结构数据库是指具有共同存取方式和一定组织方式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管理工具 载体:磁盘、光盘、网络等现代介质内容:文献数据和非文献数据文献型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存储二次文献全文数据库:存储一次文献,它将文献的全文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可以直接检索出相关文献的全文或其中的某些段落,不必再去查找全文非文献型数据库:数据型数据库:存储各种调查数据或统计数据,如各种物理常数、科学实验数据库、化学分子式等事实型数据库:存储各种有检索和利用价值的事实,如产品数据库、指南数据库、资源数据库词典型数据库:存储各种名词术语或语言资料如一些有关公司、团体、或名人的信息,化学物质名称、结构、俗名等图像型数据库:存储一些图像信息,如卫星图片、云图、工程设计图等多媒体数据库: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当我们在查找到某一信息时,不仅可以看到文字和图像说明,还能听到有关的声音 3、网络信息结构网络信息是一切投入互联网的电子化资源的总称载体:互联网,具有数量大、覆盖广、传输快、共享性高、成本低等特点内容:网络联结起来的信息资源,即将原本相互独立、分布于不同地域的数据库、信息中心、图书馆等由一个信息网络联结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内容与结构的信息资源。
以网络形式出版的信息资源,即以网络形式出版发行的电子出版物网上交流的信息资源,包括电子邮件、新闻组、电子公告牌、电子数据交换中的信息,各种机构和团体的网址和主页上可查询到的信息,其他一些在网上非正式发布的信息 网络信息的内容十分丰富,原则上,人类生产、生活、娱乐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资源皆可以经过电子化处理后投入网中,而且,有不少信息是非网络环境中找不到的,如某些完全在网络环境下制作和传播的电子资料,用户向网上发送的未经深层次组织的非规范化信息如E-mail,bbs信息等三、社会组织中的信息结构分析1、企业信息结构从信息内容来看,企业的信息可以划分为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这两类信息常以记录形式和非记录形式出现公开信息是企业信息中最普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信息资源,其中公开的记录信息是信息交流中最常见的信息用印刷形式发行的较多,如各类专业杂志、技术报告、技术标准、专利说明书、会议记录、产品样本等也有以光盘和网络的形式发行公开信息是企业信息中的内部资料,不对外发行或提供,一般属于企业内部的机密,如公司的经营策略、市场占有情况、竞争情报、核心技术等企业信息还可以根据其他角度进行划分,但主要内容和来源依然不变。
一般公开资料:专业技术杂志、同行业报纸、政府出版物、年鉴、手册、专利说明书、企业史限制性公开资料:学术简报、通讯、调查报告、统计资料、企业指南、产品目录、说明书、设计图企业内部资料:研究与开发部门报告、营业部门报告、开发考察报告、市场调查报告、规划、会议记录非印刷型资料:商品展览会、交易会、企业参观、演讲、学术讨论、录象带、光盘、网络、样品、模型从信息载体来看,企业的信息既有传统的印刷型,又有光盘、胶卷、录象带、网络等新型存储介质;既有文字型,又有实物型;既有正式文献,又有非正式文件等企业信息的特点是:从实效性来看,企业信息要求新颖及时从需求利用来看,企业信息要求具体实用同时还应具有准确性、综合性、获取简易性和经济性等特点政府的信息结构从信息内容来看,政府信息可以划分为政治信息(情报)、军事信息(情报)、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等可以完全对社会公开的信息:政策、法律法规、新闻、相关介绍等只在指定的系统或部门之间共享的信息:如财政部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流通等只在本系统或部门内部共享的信息:会议纪要、人事、财务等业务统计资料、公文等只对某些特定个体开放的信息:国防部署、尖端科技、行动计划、领导人机密会谈等。
由于政府信息的复杂性,无论从什么角度划分,各种类型的信息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分界线,彼此间常有交叉、重叠甚至转化从信息载体来看,政府的信息以传统的印刷型为主,特别是纸制文件和报表,也有大量的图文声像信息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和办公自动化的推进,计算机网络上的政府信息量增长迅速政府信息的主要特点是:多样性、灵活性和保密性所以对于政府信息,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在公开与共享的同时要注意保密高校的信息结构从信息内容来看,高校的信息可以划分为基础信息、电子信息和网络信息:基础信息:图书文献、期刊、著作论文、课程讲座、课件、学生教师信息、招生就业信息、档案文件等电子信息:数据库、数字图书馆、软件资源、视频音频资料、数字化课程等网络信息:国内外全文数据库量和国内外文摘数据库从信息载体来看,高校信息既有传统的印刷型,又有光盘、录象、网络等新型存储介质;以文献形式为主,同时也有课程、讲座等多种实体形式现在的趋势是高校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并能更多为社会所利用高校信息的主要特点是:丰富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通常在利用方面会具有一定困难,很多信息的价值有待充分发掘高校信息与科研、行政等方面信息的联系日益密切,另外在时效性方面,也越来越注重及时更新。
第二专题 信息分布理论一、电子信息资源的含义 电子信息资源是以数字化形式(即二进制代码0,1)把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印刷型介质上,并以光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 输,通过响应的计算机和其他外部设备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 在理解这个含义时,应该明确:一,电子信息资源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二,电子信息资源包括网络信息资源和一些不在网上传输的信息资源,如光盘数据库、E- book等 三、电子信息资源的类型1.电子信息资源的类型 a.模拟信息资源:通过广播、电影、电视和录像等模拟信号 来传递的信息资源 b.数字信息资源:通过电子计算机等以数字信号来传递的信 息资源 数字信息资源是电子信息资源的主体因此,我们目前所说的电子信息资源主要指的是数字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若干类型 a.联机至网络信息资源b.单独发行的信息资源,以光盘出版物为主)(2)按信息的媒体形式分类 a.文本信息资源:知识单元按线性顺序排列 b.超文本信息资源:按知识单元及其关系建立的知识结构网络,其数据库由节点和链路组成 c.多媒体信息资源:它们可以是文本、图像(图表、图画、照片、动画或活动影视)、声音(语言、音乐或其他音响)以及它们的结合 d.超媒体信息资源:是超文本与多媒体两种技术的结合 2.电子信息资源的分布 3.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特点 a.离散性 b.动态性 c.不规范性 d.不均衡性 4.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 a.网络信息资源的集中与分散规律 b.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 c.网络信息资源生产者的分布规律一、口头信息的内涵(概念)口头信息是指通过口头传递的信息。
它指存在于人脑记忆中,通过交谈、讨论、报告等方式交流传播的信息;反映了人们的思考、见解、看法和观点,是推动研究的最初起源类型及特征)从产生形式角度来看,口头信息分为两类:(1)通过比较正规的组织活动和社交活动而产生的口头信息,如各种学术报告会、生产性会议、技术交易会、商品洽谈会、人才交流会等等这类“正规型”口头信息具 有费时少、传递快和计划性、预期性强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高层次信息的特征,能为接收者提供直接和可靠的依据2)在平常生活的非正规场合,通过人际交流产生和传播的口头信息这类信息很普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酒吧、商场、旅游景点等等它具有①原始性—即它产 生时保留着信息的原初状态,没有经过任何理性的加工和改造;②零散性—即它分散在各种非正式的社交场合之中;③随机性—即这类信息的产生和传播不像前一种 口头信息那样具有计划性和预期性,信息的发出者或传递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预定的,更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存在的;④易解性—信息传输需要编码和解码 解码即指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破译和理解,这类口头信息更易译解和吸收这类信息在产生和传播时,往往集中于社会某一趋势、某一事件或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焦 点,直接处于人们的注意中心,没有过多的背景干扰和冗余成分。
这类“随机型”口头信息常常是在各种正式文献中难以查找的、最新的信息,能给接收者带来灵感 和启发归纳起来,作为信息留存的一种形式,口头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承载着人类的知识、经验和史实,是一种需要重视和开发的极为丰富的资源它具有出现早、传递快、偶发性强的特点,但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大部分转瞬即逝,一部分通过文献保存,一部分留存在人类的记忆中,代代相传二、口头信息分布的特点(从信息获取的方式来看)瞬时性:生存时间短,更新速度快广泛性(即分散性):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相对的针对性(即相对的集中性)三、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分析,涉及到口头信息传播的主体,也即信息源——个人人是信息的创造者,是最富活力的信息源人类具有功能独特的信息感知、传递、处理与存储器官,并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有的信息交流使用符号-语言,因而能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