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玻纤浸渍模具改造与设计.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12104969
  • 上传时间:2017-09-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91M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406 ·文理学科研究 读写算2015年 第 12期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大约出现在 20世纪中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市场年增长率为 5% 左右,已超过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的增长速度笔者也是在这个市场前景下应清远某塑料成型厂商要求,设计此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性塑料模具增加此种塑料成型的生产效率与优化结构设计一、原模具分析公司原模具为一次性成型四股玻璃纤维热塑性塑料,成型数量少,生产效率低,产量达不到预期生产要求模具设计结构不合理,入胶口直射玻璃纤维丝束,造成型腔两侧填充速度不同,型腔填充压力不均匀,容易断丝且装配结构不易拆装上丝,导致员工操作时间比较长,处理时间长,大大降低了其生产效率结构上缺少调节压丝滚轴间距的结构,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加剧断丝概率加热方式为加热丝包裹模具侧壁方式加热,加热方式容易漏电,安全性较低,由于加热丝外侧大面积裸露于空气之中,未能最大化传递热能量于模具之中,热量热损失大,散热快,加热时间长,浪费电能严重,员工操作安全性受威胁,导致模具操作不人性化,生产周期不确定因素增加 二、设计和改造设想1、模具设计为 16股玻璃纤维丝同时经过模具牵丝浸渍成型,比原有四股丝束加快生产效率 4倍左右,节约生产时间及人工成本。

      2、模具允许长期工作温度为 360° C 高温,由于此套模具要加工的材料有聚丙烯、尼龙、聚酯和聚苯硫醚等,其加工塑料融融状态温度在 240℃ -360℃之间,对模具加热与保温有较大要求,钢材需耐高温及耐腐蚀,笔者采用 S136H 预硬钢料,此种钢料耐高温性能,抛光性能以及经济性都比较好3、模具融融浸渍型腔呈流线型,与塑料流体接触的面都抛光,并避免流道死角,令流体更顺畅挤出4、模具压丝滚轴设有调节间距机构防止因制造误差或玻璃纤维粗细不均匀造成挤压过紧或过松,影响成型质量三、模具设计与改造 :1、滚轴间距以及滚轴的装配方式设计经过试验测试,导向滚轴与碾压滚轴直径定为 φ 16mm,两滚轴竖向间距在 50-60mm 之间为宜,玻璃纤维丝束入线角度为 45°,与滚轴间的包角需小于 60°,不然容易在拉丝过程中扯断出口处丝束与滚轴中心形成 10°的出线角度,方便玻璃纤维丝拉出以及水冷浸泡将尾端留出 40mm 作为出口板间距,如此下来确定了尾端的基本尺寸碾压轴部分确定两横向间距为 1.5mm,作为玻璃纤维丝束的碾压空间,竖向间距两轴心偏距夹角为 15°形成较合理侧碾压方式,详见下图 : 2、玻璃纤维丝束入线口及入线滚轴的设计经过试验,当玻璃纤维丝束入线口因注射压力过大而导致从丝束入口溢料出来时,玻璃丝束将变得非常容易断丝,影响生产效率,所以笔者将丝束入口提高到离模具上盖40mm 以上的位置,以防止容易溢料断丝的现象。

      45°角的入线角度,每束丝对应开 3x10mm 的入丝槽孔,并以底边为基准,加以 1°的拔模角度,和 R0.5的圆角,令其上宽下窄入丝更加容易且减少丝束与侧壁的接触摩擦,令生产过程中更具稳定性为了让工人上丝时可以更简单,将丝束入口平分两半劈开,分为模头 A 板及模头 B 板装配,丝可直接放置在 A 板上,可省下原先穿丝的时间入线滚轴为外部初始导向入丝作用,离上盖表面高 75的位置,与 45°入丝线相切定位, 导向用沟槽类似于导向滚轴(模具内部细轴) , 具体下图 3、导热筋设计由于腔体大面积聚塑料,上盖板无加热功能,容易导致加热不均的现象,为避免此想象,在底板上增加导热筋,以上盖板腔体轮廓为基准偏置 2mm 作为筋的表面轮廓,厚度为5mm,形成 16股玻璃纤维丝束的隔板,间距为 23mm,与丝束间距相同具体图示参考文献[1]叶鼎诠:世界热塑性玻璃钢发展概况,《玻璃纤维》,2012年第6期[2]段召华: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浸渍技术的发展研究,《塑料工业》,2013年S1期[3]许晓东: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合成树脂及塑料》,2044年01期【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笔者为某企业改造设计的玻纤浸渍模具的过程与思路,增加了此种模具的生产效率,优化了结构并稳定产品质量。

      图文并茂,令读者对此种塑料加工工艺有直观的认识关键词】 热塑性塑料 玻璃纤维 模具设计浅谈玻纤浸渍模具改造与设计何俊延(广东省清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东清远 511500)浅谈玻纤浸渍模具改造与设计作者: 何俊延作者单位: 广东省清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东清远 511500刊名: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英文刊名: Duyuxie年,卷(期): 2015(12)参考文献(3条)1.叶鼎诠 世界热塑性玻璃钢发展概况 2012(06)2.段召华 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浸渍技术的发展研究 2013(z1)3.许晓东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2014(01)引用本文格式:何俊延 浅谈玻纤浸渍模具改造与设计[期刊论文]-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1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