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编》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年度会计报表审计.doc
64页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1号----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试行)(2)www.china-|2003-1-20|华安德会计师事务所 3.329 待摊费用(1)审计目标①确定待摊费用会计政策是否恰当;②确定待摊费用入帐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待摊费用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④确定待摊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待摊费用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的正确性,并与明细帐、总帐帐户年末余额核对一致;②抽查大额待摊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以查核其发生额是否正确;③抽查大额待摊费用受益期的有关文件、资料,确认待摊费用受益期及其摊销额是否正确;④检查有无不属于待摊费用性质的会计事项,有无长期未结清的待摊费用,如有,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⑤验明待摊费用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3.330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1)审计目标①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的发生是否真实、转销是否合理;②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发生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④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流动资产盘亏、毁损、盘盈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总帐余额核对相 符;②查明损溢原因,审查转销时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③检查有无应予处理而未处理、长期挂帐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如有,应作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 整;④检查其有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⑤验明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31 长期投资(1)审计目标①确定长期投资是否存在;②确定长期投资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长期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长期投资的计价方法(成本法或权益法)是否正确;⑤确定长期投资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长期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长期投资明细表(按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其他投资分别列示),复核加计数是否正 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检查长期投资入帐基础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的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重大投资项目,应查 阅董事会有关决议,并取证③检查投资收益、应收股利和应计利息是否按规定恰当地进行了核算④检查年度内长期投资增减变动的原始凭证,并追索其变动的原因及授权批准手续⑤检查长期投资的核算是否按规定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对于采用权益法的,应获取被投资单位业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如果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应考虑对 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实施适当的审计或审阅程序⑥检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在分类上相互划转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⑦了解股票、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值,并作出详细记录,当市值与成本存在着显著差异时,应提 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⑧检查对外长期投资是否超过被审计单位净资产的50%,若超过,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恰当披露⑨验明长期投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3.332 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1)审计目标①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②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政策是否恰当;⑤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 核对相符;②检查本年度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凭证手续是否齐备,对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结 算等手续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暂估入帐,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检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 是否恰当;③实地抽查部分新增固定资产,确定其是否实际存在;④抽查有关所有权证明文件,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⑤检查本年度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是否正确及时入帐;⑥复核固定资产保险范围、数额是否足够;⑦获取租入(含融资租入)、租出固定资产相关的证明文件,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⑧调查年度内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状况,及未使用、不需用的起止时间,并作出记录;⑨了解并确认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算复核本年度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⑩检查涉及固定资产购置约定的资本性支出;(11)验明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33 固定资产清理(1)审计目标①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记录是否完整,反映的内容是否正确;②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固定资产清理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核对固定资产清理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是否有正当理由,是否经技术部门鉴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转销是否查明原因并经适当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④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是否长期挂帐,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⑤验明固定资产清理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3.334 在建工程(1)审计目标①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②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在建工程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在建工程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⑤确定在建工程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核对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检查在建工程项目、规模是否经授权批准;③抽查年度在建工程增加数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④检查已完工程项目以及其他转出数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⑤检查在建工程帐户年末余额构成内容,并到工程现场实地观察、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完工进度,查 看未安装设备的实际存在;⑥检查是否存在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交付使用手续,未及时进行会计处理的项目;⑦检查在建工程合约,以确定约定资本性支出;⑧验明在建工程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35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1)审计目标①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的发生是否真实、转销是否合理;②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发生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④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固定资产盘亏、毁损、盘盈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总帐余额核对相 符;②查明损溢原因,审查转销时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③检查有无应予处理而未处理、长期挂帐的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如有,应作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 整;④检查其有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⑤验明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3.336 无形资产(1)审计目标①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存在;②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无形资产增减变动及其摊销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政策是否恰当;⑤确定无形资产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无形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余额核对相符②获取有关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构成内容和计价依据③检查以接受投资或购入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否分别与验资报告及资产评估结果确认书或合同协议等证明文件一致,检查取得无形资产的法律程序是否完备。
④检查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复核计算无形资产的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⑤验明无形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3.337 递延资产(1)审计目标①确定递延资产会计政策是否恰当;②确定递延资产入帐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递延资产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④确定递延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递延资产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的正确性,并与明细帐、总帐帐户年末余额核对一致;②检查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等递延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检查递延资产的摊销政策,复核计算其摊销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④验明递延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3.34 负债类项目的实质性测试3.341 短期借款(1)审计目标①确定短期借款借入、偿还及计息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短期借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短期借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短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②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短期借款;③对年度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 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核对;④对年度内减少的短期借款,检查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⑤检查年末有无到期末偿还的借款,逾期借款是否办理了延期手续;⑥复核已计借款利息是否正确,如有未计利息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⑦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⑧验明短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42 应付票据(1)审计目标①确定应付票据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应付票据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应付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应付票据明细表,列示票据类别及编号、出票日期、面额、到期日、付款人名称、利息 率、付息条件,抵押品名称、数量、金额,并与明细帐、总帐核对相符;②向票据持有人函证,确定应付票据的余额是否正确;(3)复核票据利息是否足额计提,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④检查逾期未付票据的原因,如系有抵押的票据,应作出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必要的披露;⑤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⑥验明应付票据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3.343 应付帐款(1)审计目标①确定应付帐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应付帐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应付帐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应付帐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选择应付帐款重要项目(包括零帐户),函证其余额是否正确;③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对未回函的,决定是否再次函证;④对未回函的重大项目,采用替代审计程序,确定其是否真实:检查决算日后应付帐款明细帐及现金日记帐、核实其是否已支付;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
⑤检查是否存在未入帐的应付帐款: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未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