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饵料培养-第二章3-5讲解.ppt
45页生物饵料培养,第二章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3-5节,海洋学院 王丹丹,,第一节 什么是藻类?其特点? 第二节 什么是单细胞藻类?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 第三节 人类培养单细胞藻类的历史?优势和劣势?应用现状? 第四节 常用单细胞藻类的培养生态及应用 第五节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式及培养设施 第六节 单细胞藻类的繁殖特性及影响藻类繁殖的因子 第七节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第八节 单细胞藻类生产中的敌害防治 第九节 单细胞藻种的营养作用 第十节 单细胞藻种的分离和保存 第11节 单细胞藻类培养的新进展与展望,第二章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人类培养单细胞藻类的历史? 开展单细胞藻类培养的优势和劣势? 单细胞藻类的应用现状?,第三节 单细胞藻类培养的发展,1、人类培养单细胞藻类的历史,19世纪末,开始培养栅藻和小球藻,用于植物生理学研究 20世纪初,开始培养单细胞硅藻用于水产无脊椎动物的饵料 二次大战后,因缺粮,小球藻开始作为粮食和饲料的替代品进行培养研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单细胞藻类作为水产动物饵料而进行培养,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我国的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历史,最早报道在1924年(朱树屏) 1957年后,开始单细胞藻类的分离、筛选和培养研究 1966年后,单细胞藻类正式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在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中应用,开始了单胞藻的实际生产和应用时期 目前,我国已培养并有应用的单胞藻有30多种,2、开展微藻培养的优势及劣势,优势 A 整个生物体都可被利用,没有废弃物 B 营养丰富,富含蛋白,维生素和高不饱和脂肪酸 C 相比农作物,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产量高 D 生长周期短,繁殖快,适宜条件下指数增长 E 可利用海水培养,是开发海洋的有效途径 F 可进行自动化生产,劣势,最大的问题,藻细胞的采收,耗能,其次是培养条件相对高,3、单细胞藻类的应用情况,A 作为食品及食品的添加剂 B 饵料或饲料添加剂 C 提取活性物质 D 水处理 E 生物学研究 F 水产养殖上生态防病 G 生产新能源 Biofuel,,The central role of micro-algae in mariculture,,,,,,第四节、常用单细胞藻类的培养生态及应用,绿藻门:小球藻、扁藻、微绿球藻、杜氏盐藻、栅藻 硅藻门: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 中肋骨条藻 金藻门:球等鞭金藻3011、湛江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 蓝藻门:钝顶螺旋藻,,1、小球藻 Chlorella spp.,分类地位: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 形态:球形或广椭圆形,有杯状或边缘生板状色素体,2~12 μm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以似亲孢子的方式进行 适宜培养条件 温度10~35℃ 盐度可驯化 最适光强3000-10000lx 最适pH 5.5~8 应用:贝类、虾类等幼体,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 水色及水质的调控,应用:贝类育苗,河蟹幼体及动物性生物饵料 水色及水质的调控,2、微绿球藻 (眼点拟微球藻) Nannochloropsis oculata,分类地位:绿藻门,绿藻纲,四胞藻目,胶球藻科 ,微绿球藻属 形态:球形,2~4μm,色素体一个,淡绿色,无蛋白核,淀粉粒1~3个,细胞壁极薄 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 适宜培养条件 温度25~30 ℃ 盐度4~36 最适光强10000lx 最适pH 7.5~8.5,,3、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分类地位: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 形态:扁平的广卵形,前端中央有凹陷,鞭毛四条,有一大型杯状 绿色的色素体,11~14μm × 7~9μm × 3.5~5μm 繁殖方式:细胞纵分裂,可形成休眠孢子 适宜培养条件 温度20~28 ℃ 盐度30~40 光强5000~10000 lx 最适pH 7.5~8.5 应用:贝类育苗,轮虫培养,,4、杜氏盐藻 Dunaliella salina,分类地位: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盐藻科,盐藻属 形态:单细胞,前部凹陷具2等长鞭毛,鞭毛比细胞长约1/3,椭圆形或卵圆形,无细胞壁,单个杯状色素体,中央一蛋白核;1橘红色眼点;1细胞核;12 ~ 21μm × 6 ~13μm 繁殖方式:纵二分裂或也可形成内生孢子 适宜培养条件 最适温度20~35 ℃ 盐度60-70 光强4000~8000 lx 最适pH 7.0~8.5 应用:生产β-胡萝卜素和甘油,或饵料,,5、栅藻 Scenedesmus spp.,分类地位: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栅藻科,栅藻属 形态:常4-8个细胞,有时2个或16-32个形成群体;细胞纺锤形、卵形、椭圆形等;每个细胞具1个周生色素体和1蛋白核。
常见培养种类有斜生栅藻和四尾栅藻等 繁殖方式:以似亲孢子行无性繁殖 适宜培养条件 最适温度31~32 ℃ 盐度10 以下,淡水 最适pH 5.5~6.5,应用:鱼类很好的饲料,也可作家禽的饲料6、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分类地位:硅藻门,羽纹纲,褐指藻目,褐指藻科,褐指藻属 形态:卵形(8×3μm)、梭形(20μm)或三出放射形(10~18μm),随环境条件而变 繁殖方式:平行分裂,藻体不会缩小 适宜培养条件 温度10~15 ℃ 盐度25~32 光强3000~5000 lx 最适pH 7.5~8.5 应用:甲壳类、贝类及棘皮动物的幼体饵料,,7、小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 closterium,分类地位:硅藻门,羽纹纲,双菱形目,菱形藻科,菱形藻属 ?? 形态:直或月牙形的纺锤形,12~23μm×2~3μm 繁殖方式:纵分裂 适宜培养条件 温度15~20 ℃ 盐度25~32 光强3000~8000 lx 最适pH 7.5~8.5 应用:甲壳类、贝类及棘皮动物的幼体饵料,,8、牟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muelleri,分类地位:硅藻门,中心纲,盒形藻目,角毛藻科,角毛藻属 形态:单细胞或2~3细胞组成的群体,壳面椭圆或圆形,壳环面长方形,四角长有细而长的角毛,两端角毛以细胞体为中心而略呈S形,细胞体环面大小3.45~4.6 μm × 4.6~9.2μm 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可形成休眠孢子或增大孢子 适宜培养条件 最适温度25-35 ℃ 盐度 22~26 光强10000~15000 lx 最适pH 8.0~8.9 应用:斑节对虾、泥蚶育苗,,9、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分类地位: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目,骨条藻科,骨条藻属 形态:细胞体为透镜或圆柱形,直径6 ~ 7μm,周缘有细长的刺,与其他细胞的刺连接成长链 繁殖方式:一般为二分裂繁殖,或形成复大孢子 适宜培养条件 温度20~30 ℃ 盐度 15~30 光强5000 lx 最适pH 7.5~8.5 应用:斑节对虾、河蟹育苗,,10、球等鞭金藻3011 Isochrysis galbana,分类地位:金藻门,普林藻纲,等鞭藻目,等鞭藻科,等鞭金藻属 形态:无细胞壁,形态多变,大多数呈椭圆形,前端有两等长的鞭毛,鞭毛基部有液泡,细胞中央有眼点,活动细胞4.4~7.1μm × 2.7~4.4μm × 2.4~3μm 繁殖方式:通常二分裂繁殖,也可形成内生孢子 适宜培养条件 最适温度20~30 ℃ 盐度10~30 光强7000~9000 lx 最适pH 7.5~8.5 应用:贝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的育苗,,11、湛江等鞭金藻 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分类地位:金藻门,普林藻纲,等鞭藻目,等鞭藻科,等鞭金藻属 形态:卵形或球性,前端有两等长的鞭毛,6~7μm × 5~6μm 繁殖方式:二分裂 适宜培养条件 最适温度25~32 ℃ 盐度22.7~35.8 光强5000~11000lx 最适pH 7.5~8.5 应用:贝类及棘皮动物的育苗,,12、绿色巴夫藻 Pavlova viridis,分类地位:金藻门,普林藻纲,巴夫藻目,巴夫藻科,巴夫藻属 形态:无细胞壁,圆形或椭圆形,有两不等的鞭毛,无眼点,有微弱趋光性,大小6μm × 4.8μm× 4μm 繁殖方式:纵二分裂 培养生态: 广盐广温种 最适盐度10 ~ 40 最适温度15 ~ 30℃ 最适光强4000 ~ 10000lx 应用:甲壳类和贝类的育苗,,13、钝顶螺旋藻 Spirulina platensis,分类地位:蓝藻门,蓝藻纲,藻殖段目,颤藻科,螺旋藻属 形态:藻体螺旋状,蓝绿色,无色素体和细胞核,顶端细胞钝圆,长400 ~ 600μm,宽4 ~ 5μm 繁殖方式:二分裂或形成藻殖段 适宜培养条件 最适温度30~37 ℃ 盐度可驯化 光强30000~35000 lx 最适pH 8.6~9.5 应用:观赏鱼配合饵料、贝类和甲壳类育苗,,第五节、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式及培养设施,培养方式 培养设施,一、培养方式,按培养纯度分,按培养密闭程度分,,,,纯培养: 即无菌培养。
要求最为严格,生产性培养中很难做到 单种培养: 指可有细菌存在但只有一种藻类的培养一般室内水泥池培养多为单种培养 混合培养: 也称多种培养,是指一培养体系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藻细胞同时生长室外土池施肥培养单细胞藻类是一典型的混合培养,按培养纯度分,,,开放式培养:指藻液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的一种培养方式,生产性培养的主要方式,培养设备简单,但易受敌害生物的污染 封闭式培养:指单胞藻在一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培养,主要用于藻种保藏,有时也用于生产性培养中藻种级培养,培养体系一般在100升以下,按培养密闭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封闭式培养,开放式培养,,,,一次性培养: (批次培养) 指一次接种培养后一次性全部采收 单胞藻培养最常用的方式 半连续培养: 是指在一次接种后,藻液培养到一定密度时部分采收,同时添加等量的新培养液的生产方式 连续培养: 是指在接种后,根据培养液中藻密度或营养盐的消耗量,连续采收藻细胞和添加营养盐 连续培养多用于封闭式自动化培养,设备成本高,藻细胞生长快,产量高,,,,藻种培养(一级培养) 指以保存藻种为目的藻类培养,多采用封闭式不充气培养方式培养 中继培养(二级培养) 指为生产性培养提供大量藻种为目的藻类培养,可采用封闭式或开放式培养方式 生产性培养(三级培养) 是以大量生产藻细胞为目的培养,多采用开放式(封闭式)充气培养,一级培养 (藻种培养),,二级培养(中继培养),三级培养(生产性培养),,,二、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设施,1、藻种室: 藻种分离、培养、保存及检查的场所 一般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 保温性能良好,防污染能力强 易清洁消毒,内墙面及台面铺设白色瓷砖 应配有恒温光照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接种针、人工光源、操作平台等设备,以及三角烧瓶等玻璃器皿和各种营养盐及试剂,,2、清洗消毒室: 进行培养器皿和工具清洗及消毒的场所 面积一般在10~15平方米 应配备有清洗水池、消毒池等设施和烘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炉灶等设备,,3、培养室: 进行藻类的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的场所 装配有培养容器、培养架和培养池等设施 设计上要求采光好,屋顶一般用透光的玻璃钢波纹板覆盖,最好东西走向 配备有人工光源,最好可调温,,4、培养容器 有各种规格的三角烧瓶、广口玻璃缸、细口玻璃瓶、透明塑料袋、白色塑料桶、光反应器等。
主要用于小型培养和中继培养,,5、培养池: 用于生产性培养用,一般池深80厘米,面积在2~10平方米池内壁贴白色瓷砖,,6、水处理系统:,单细胞藻类培养比苗种培养对用水的要求更严格 在单胞藻培养用水处理系统中通常需配备过滤装置和消毒装置 最常用的过滤装置为砂滤池、砂滤罐和陶瓷过滤罐 一般用消毒池对培养用水进行漂白粉处理7、充气系统 在生产性培养中,为了促进藻类生长,常需往培养池中充气,可利用育苗池的充气系统 但为了预防敌害生物通过空气污染藻液,空气在注入藻液之前最好经过空气过滤器或洗气装置,小型单胞藻充气培养中的洗气装置 1、进气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