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ppt课件.ppt

40页
  • 卖家[上传人]:姜**
  • 文档编号:355313
  • 上传时间:2017-01-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60.50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单元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1. 走近作者 戴望舒 (1905— 1950),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 )人代表作有 《 ________》 ,并因此作被称为 “ ________”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人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戴望舒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雨巷 雨巷诗人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诗集主要有 《 我的记忆 》《 望舒草 》《 望舒诗稿 》《 灾难的岁月 》《 戴望舒诗选 》《 戴望舒诗集 》 等,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徐志摩 (1897— 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诗集著有 《 再别康桥 》《 志摩的诗 》《 翡冷翠的一夜 》《 猛虎集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代表作有 《 云游 》《 落叶 》《 自剖 》《 _______________》《 印度洋上的秋思 》《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 等 我所知道的康桥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2. 课文背景 《 雨巷 》 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 “ 雨巷诗人 ” 的雅号这首诗写于 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 》 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富于音乐性是 《 雨巷 》 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启了一个 “ 新纪元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 再别康桥 》 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旅游欧洲的归途中,时值 1928年 11月 6日 “ 康桥 ” 现在通译为 “ 剑桥 ” ,英国的学术、文化中心,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也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的时候曾在此读书、生活,结识了许多英国朋友这次重游康桥是在一个夏天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对美好往事回忆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由于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朋友一个也不在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迎接他,于是,他就一个人漫步在七八年前曾生活过的地方,感受那美好的回味在他乘船离开马赛归国途中,在汹涌澎湃的海涛声中记下了重返康桥时的感受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3. 文体常识 诗歌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_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为______、 ______和 ______。

      其中中国古代诗歌中的“ 律诗 ”“ 绝句 ” 和 “ 词 ”“ 曲 ” ,欧洲的 “ 十四行诗 ” 都属于 ________范畴 叙事诗 抒情诗 格律诗 自由诗 散文诗 格律诗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也有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的特点,如鲁迅的 《 野草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1. 注音 (1 ) 撑.着 _ _ _ _ (2 ) 彷.徨 _ _ _ _ (3 ) 寂 寥._ _ _ _ (4 ) 青 荇._ _ _ _ (5 ) 彳亍. ._ _ _ _ (6 ) 惆 怅._ _ _ _ (7 ) 沉 淀._ _ _ _ (8 ) 河 畔._ _ _ _ (9 ) 颓 圮._ _ _ _ (1 0 ) 漫 溯._ _ _ _ (1 1 ) 斑 斓._ _ _ _ (1 2 ) 长 篙._ _ _ _ pǐ sù āo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1 3 )更.夫 更.加 (1 4 )埋.葬 埋.怨 (1 5 )悄.悄 悄.然 (1 6 )记 载.下 载.(1 7 )似.的 相 似.(1 8 )雨 巷.巷.道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2. 写对字形 (1 )彷 n ɡ 辉 n ɡ n ɡ 恐( 2 )斑 l á n l á n 言波 l á n (3 )追 s 风 料(4 )河 p à n 挑 x ì n 菜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3. 解释词义 (1)彳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斑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打“ √ ”或“ ×” ) A. 1972年北京大部分人彳亍而行,如今他们骑自行车,有些人还有汽车 ( ) B.错过的年华,在北漠开出斑斓的紫薇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 ( ) 慢步行走;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 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4. 近义词辨析 (1)沉淀 ·沉积 [辨析 ]“ 沉淀 ” : ① 指溶液中难溶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或指沉淀到溶液底层的物质; ② 比喻凝聚、积累 “ 沉淀 ”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用于具体事物 “ 沉积 ” 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后积累起来,比喻沉淀、积聚多用于抽象事物 ① 情感需要 ________,才能写出好诗 ② 唐玄宗在潞州驻足近三年,在潞州的山山水水间,书写下了丰厚的文化 ________ 沉淀 沉积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2)彷徨 ·徘徊 [辨析 ]“ 彷徨 ” 含有内心苦闷,不知所向的意思 “ 徘徊 ” 强调来回地走,含有慢慢踱着的意思,也可比喻生产时起时落、没有向前发展的情况 ① 近几年来,鲁东南地区夏播玉米产量呈现出 ______不前的局面。

      ②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________观望 徘徊 彷徨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3)凄清 ·凄婉 [辨析 ]“ 凄清 ” 形容清冷; “ 凄婉 ” 是指 (声音 )悲哀而婉转 ① ________的笛声从远处的高楼上传来,令人哀伤不已 ② 当 ________的月光,在朦胧的幽径上流过,我的思绪也随之飞扬 凄婉 凄清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5. 积累名句 (1)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雨巷 》 ) (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再别康桥 》 )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再别康桥 》 ) (4)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再别康桥 》 )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1. 问题导读 (1)《 雨巷 》 这首诗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有何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雨巷 》 每节 6行,每节押 “ ɑ2到 3次韵脚分别为:长、巷、娘、芳、徨、怅、光、茫、郎、墙诗行中韵的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律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2)从诗歌形式上看, 《 雨巷 》 舒缓悠扬的节奏是怎样形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独特朗读形式,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 韵律诗停顿时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 雨巷 》 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_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新疆专用 人教版九上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4.1《农业》每课时参考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4.1《农业》参考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4.1《农业》参考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高中教师队伍工作合理安排方案(按年龄分层).docx 2026年历史备考衔接课标要求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考”的有机统一.docx 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docx 高考命题如何考查核心素养:基于2025年政策与实例的深度解析.docx 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核心问题及答案.docx 翻转课堂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师角色转变--以《鸿门宴》课案为例.docx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示例.docx 六年级语文课文预习要求(语文七步高效预习法).docx 聚焦核心素养精研备考之道——聆听郑克强老师讲座有感.docx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docx 实验高中校园防欺凌工作预案.docx 高考命题如何考查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我国的自然资源》每节课参考教学设计汇编(含六个教学设计).docx 高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有效合作机制.docx 高中历史复习备考要坚持正确的方向.docx 思政赋能心理:高中思政课与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磨合策略.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