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和碳交易基础知识-63正式版.pdf

63页
  • 卖家[上传人]:金****
  • 文档编号:333296006
  • 上传时间:2022-09-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59MB
  • / 6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nd Rehabilitation 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双碳”目标下 林业碳汇和碳交易基础知识读本 APFNet 碳中和林业行动咨询专家组名单碳中和林业行动咨询专家组名单(第一批)(第一批)张松丹 姜春前 王国胜 张小全 徐 明 李仁强 朱建华 于天飞 白彦锋 手册执笔人 姜春前 白彦锋 于天飞 黄克标 2022 年 2 月 I 目 录 一、气候变化.1(一)全球气候变化.2 1.什么是气候变化.2 2.气候变化的事实.4(二)中国气候变化.9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行动.12(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13(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14(三)京都议定书.16(四)巴黎协定.18(五)自主贡献.20(六)中国国家自主贡献.21 三、林业碳汇和碳交易的基本概念.22 (一)林业碳汇相关的基本概念.23 1.森林.23 2.造林.23 3.再造林.23 4.毁林.24 5.排放.24 6.碳排放.24 7.碳源.24 8.碳库.24 9.碳汇.24 10.碳储量.24 11.碳储量变化.24 12.碳达峰.25 13.碳中和.25 14.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25 15.黄金标准(the Gold Standard).26 16.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26(二)林业碳汇项目中涉及到的概念.27 1.项目边界.27 2.项目情景.27 3.基线情景.27 II 4.额外性.27 5.泄露.28 6.计入期.28 7.基线碳汇量.28 8.项目碳汇量.28 9.项目减排量.28(三)林业减排增汇活动.29 1.造林/再造林活动.29 2.小规模的造林和再造林项目.30 3.森林经营活动.30 四、易混淆的概念.31 1.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32 2.森林碳储量与森林碳汇量.32 3.碳交易与碳汇交易.33 4.碳核算与碳核查.33 五、木质林产品碳核算.34 1.背景.35 2.核算方法.36 3.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37 六、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审定和核查程序.38(一)开发林业碳汇 CCER 项目需满足的条件.39(二)CCER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流程.40 1.CCER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流程.40 2.CCER 林业碳汇交易流程.41(三)CCER 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适用条件.42 1.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42 2.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43 3.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44 4.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45 5.小规模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45(四)林业碳汇项目实施流程分析.47 1.项目立项阶段.47 2.项目实施和计量监测阶段.48 3.注册备案阶段.49 4.减排量签发阶段.51(五)CCER 林业碳汇交易的优势和前景.54 参考文献.59 1 一、气候变化 2 1.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在排除了相同时期内观测到的气候自然变异情况下,由直接或间接人为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2)第一条款中,对气候变化的解释是:“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因此,当前提到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理示意图 世界气象组织(WMO)于 1966 年提出“气候变迁”术语,它包括时间尺度超过 10 年的所有形式的气候变率,但未考虑其原因到 20世纪 70 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类活动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变气候,(一)全球气候变化 3“气候变化”的概念渐渐取代了“气候变迁”以强调人为原因因此,“气候变化”这一术语被纳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相关报告如今,“气候变化”既被用作过程的技术性描述,也被用作描述问题的名词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大范围的观测结果(比如北极冰层消融、海洋热含量上升)及自然界的种种迹象(比如对温度敏感的鱼类、哺乳动物类、昆虫等向两极迁移)都为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暖提供了无可争议的证据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一系列的影响IPCC 组织全球的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气候变化、影响、减缓和适应的评估工作,自 1990 年起,至今共发布了 6 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IPCC 的 6 次评估报告都指出了人类正面临着因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IPCC 第 5 次 综合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了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 20 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驱动力,并且在IPCC第一工作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确认无疑的,21 世纪末及以后时期的全球平均地表变暖主要取决于历史累积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也是 IPCC 首次系统的评估人类活动的历史累积二氧化碳排放4 2.气候变化的事实 自工业化前(1850-1900 年)以来,观测到的平均地表气温上升幅度大大超过全球平均地表(陆地和海洋)温度(GMST)(IPCC,2020)2017 年,人类活动引起的升温高出工业化前水平约 1 C(可能在0.8 C1.2 C)(IPCC SR15,2018)全球温度变化(IPCC,2020)从未来 20 年的平均温度变化预估来看,全球升温预计将达到或超过 1.5在考虑所有排放情景下,至少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地表温度将继续升高除非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否则 21 世纪将超过 2预计全球持续变暖将进一步加剧全球水循环,包括其变率、全球季风降水以及干湿事件的强度。

      具体体现在: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最新的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 2021:物理学基础明确指出,1750 年左右以来,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无疑是由人类活动造5 成的其中,20072016 年 23%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FOLU)(IPCC,2020)2019 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持续增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平均浓度分别达到了创纪录的 410.5 0.2ppm,1877 2 ppb 和 332.0 0.1 ppb,依次为工业化之前水平的 148%、260%和 123%;2020 年,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仍在持续上升过去 60 年,陆地和海洋在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中所占比例几乎保持不变(全球每年约 56%),但存在区域差异未来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情景(AR6)在 20092018 十年期间,全球化石能源 CO2的排放量平均每年为 34.7 1.8GtCO2,年平均增长率为 0.9%,2018 年达到了创纪录的36.6GtCO2同 期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产 生 的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量 为6 5.5 2.6GtCO2。

      这十年间,陆地和海洋吸收了约 45%的人为 CO2排放量(WMO,2020)人类活动带来的全球碳收支(2009-2018 期间的全球平均值)人为扰动发生在自然碳通量之上,通量和储量由较细的箭头和圆环表示(Friedlingstein 等,2019)全球温度升高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在过去四十年中,每一个十年都比自1850 年以来的任何十年都更温暖21 世纪初始 20 年(20012020 年)全球地表温度比 18501900 年高出 0.99 0.841.10 C,而 2011-2020年全球表面温度又比 18501900 年高出 1.09 0.951.20 C,陆地的上升幅度(1.59 1.34 1.83 C)大于海洋的上升幅度(0.88 0.68 1.01 C)自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估计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主要是由于 2003-2012 年以来进一步变暖(+0.19 0.16 0.22 C)从 1850 1900 年至 2010 2019 年期间,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地表温度总上升幅度为可能为 1.07 C 0.8 C 至 1.3 C混合均匀的温7 室气体可能造成了 1.0 C 到 2.0 C 的升温,其他人类驱动因素(主要是气溶胶)造成了 0.0 C 到 0.8 C 的降温,自然驱动因素使全球表面温度变化了-0.1 C 到 0.1 C,以及内部变率将其从-0.2 C 改为 0.2 C。

      很有可能混合均匀的温室气体是 1979 年以来对流层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极有可能人为造成的平流层臭氧消耗是 1979 年至 1990 年代中期平流层低层变冷的主要驱动因素自 1970 年以来,陆地生物圈的变化与全球变暖是一致的:两个半球的气候区都向极地方向转移,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北半球温带地区的生长期平均每十年延长两天(高可信度)根据 IPCC 预测,在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时,才有可能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控制在 2以下利用人类和自然因素以及仅利用自然因素观测和模拟的全球地表温度变化(年平均)(均为 18502020 年)(引自:IPCC,2021)8 18502020 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相对于 18501900 年平均值)(源自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2021)全球海平面上升 全球上层海洋(0700 米)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已经变暖,人类的影响极有可能是主要驱动因素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人类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目前全球公海表层酸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自 20 世纪中期以来,许多海洋上层地区的氧气水平已经下降1901 年至 2018 年期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 0.200.15 至0.25m。

      1901 1971 年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为 1.3 0.6 2.1mm yr-1,1971 2006 年上升至 1.9 0.8 2.9mm yr-1,2006 2018 年进一步上升至 3.7 3.2 4.2mm yr-1(高信度)人类的影响很可能是至少自 1971年以来这些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9 全国升温明显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9512020 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 0.26/10年近 20 年是 20 世纪初以来的最暖时期,1901 年以来的 10 个最暖年份中,除 1998 年,其余 9 个均出现在 21世纪据2021 年中国气候公报报告,2021 年我国高温过程为 1961 年以来的最多,年内发生区域性高温过程 9 次,比常年(4 次)偏多 5 次19012020 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源自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2021 全国平均降水量增加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区域间差异明显19612020 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 10 年增加 5.1毫米;20 世纪 80 90 年代中国平均年降水量以偏多为主,21 世纪最(二)中国气候变化 10 初十年总体偏少,2012 年以来降水持续偏多。

      1961 2020 年,东北中北部、江淮至江南大部、青藏高原中北部、西北中部和西部年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江南东部、青藏高原中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降水增加趋势尤为显著;而东北南部、华北东南部、黄淮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9612020 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距平(源自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2021)根据2021 年中国气候公报(2022)数据,2021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为 672.1mm,较常年偏多 6.7%年水资源量总体呈现“南枯北丰”的分布;北方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历史次多中东部降水是“北多南少”;各区域流域降水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