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地理试题缺答案.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55730018
  • 上传时间:2023-11-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1M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地理试题缺答案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2.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A.热带、温带、寒带 B.湿润地区、低纬度地区、江南丘陵C.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xx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排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完成3~4题3.前30名城市个数达到5个的省级行政区A.均位于南方地区 B.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C.均以重工业为主 D.均以传统型工业为主4.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①自然条件 ②旅游资源 ③城市建筑 ④生态环境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5~6题。

      5.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A.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B.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C.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D.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6.下面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表现的是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 ③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据此完成7~9题7.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①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 B.②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C.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D.④禁止过度开垦,大力倡导退耕还牧8.xx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稻谷、小麦、玉米的自给率超过98%,但粮食安全压力仍然很大,主要原因是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粮食种植成本上升 ③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 ④城市化水平提升,农业从业人员减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①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②耕地面积减小 ③粮食产量持续减少 ④水土流失加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山东省济宁市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xx年10月,该市在煤矿塌陷地上建起的太阳能实验电站正式并网发电。

      据此完成10~11题10.与煤炭比较,太阳能发电的优点是A.清洁,可再生 B.投资少,发电成本低C.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11.济宁市建设太阳能电站的主要原因是①位于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②土地、资金与技术条件的保障 ③经济发达,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④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⑤推动塌陷地的综合开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12.对图示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13.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14.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A.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C.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D.气候干旱,降水减少15.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J·博丹的主张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天人合一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地协调论2011年10月28日,我国首次航空生物燃料用于客机试飞取得成功,本次试飞所需航空生物燃料的原料来自麻风树结出的果实据此回答16~17题16.云南、四川、江西、贵州等地山区建立麻风树种植基地主要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宜林山地广布 B.灌溉水源较多 C.气候温和干燥 D.土壤深厚肥沃17.推广使用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积极的生态意义是A.降低航空运输成本 B.缓解地面下沉C.解决地区人地矛盾 D.缓解气候变暖趋势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8~20题18.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19.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20.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A.保护耕地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21~22题2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2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大庆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城,在20世纪末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计划到xx全面建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据此完成23~24题23.大庆原油生产等主导产业衰退,发生在区域发展的A.初期阶段 B.转型阶段 C.成长阶段 D.再生阶段24.大庆的“二次创业”阶段,可能发生的是A.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人地关系进一步恶化B.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C.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复苏D.城市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单一右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25.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①F表示资源开发 ②F表示产业活动 ③H表示废物排放 ④H表示产品消费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6.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下图是“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的统计示意图”。

      读图完成27~28题27.据图分析,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域分布特点是A.南方沿海城市地面沉降面积更大B.最大累积沉降量自北向南递减C.东部地区分布十分广泛,集中连片D.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三角洲平原28.有关地面沉降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超采地下水改变了地下基岩和土层的原有应力状态和平衡条件B.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C.高层建筑物建设时地基不牢是造成沉降的重要原因D.城市之间地面沉降发生的原因具有关联性xx,科技部、发改委和环保部等部委联合召开的“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高层论坛”中,规划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据此回答29~30题29.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D.国际性原则30.下列措施有利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是①实现煤炭洁净化燃烧 ②推行节能技术 ③发展核能与可再生能源 ④关闭高耗能企业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卷:二、综合题(共60分)31.看下面漫画“五代人的营生”,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该漫画反映的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简述理由。

      (2)谈谈“我”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32.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机制示意图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3)填表比较: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与其他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地区自然原因(差异)治理措施(共同点)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3分)郑国渠系公元前20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千米,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兼有其他环境效益1)图中虚线为郑国渠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选线方案 (2)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变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说明原因 (3)分析郑国渠的修建在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 34.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到目前已经建成若干商品粮基地、五大商品棉基地和油料、糖料作物基地。

      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下列关于图中①③④⑦四个著名商品农业基地和与其相对应的优势农产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甜菜、水稻、亚麻 B.③——棉花、水稻、油菜C.④——甘蔗、水稻、甜菜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