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实施细则.docx
12页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今年,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管理)的通知,为落实有关规定,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成长氛围,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学校制定实施细则如下:管理1.禁止学生将(手表)带入校园如有紧急情况需联系家长,可使用校讯通移动座机,或经老师同意后使用办公室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将(手表)带入校园,需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班主任和德育办审批后方可学生进校后,将(手表)委托班主任保管,禁止带入课堂2.老师要确保按时放学,如有特殊情况需提早告知家长学生如参加临时组织的艺术排练演出,接送时间由相关艺术老师提前告知家长老师不能将作为布置作业的主要渠道,或要求学生利用完成作业3.学生如未经审批擅自携带(手表)进入校园,或审批后违规使用,一经发现,按以下条款给予相应惩罚:(1)学生违规使用(手表)的,第一次给予班内批评教育并告知家长2)学生违规使用(手表)累计达到两次以上(含两次)的,给予校内批评扣分处理,并取消各类评优评先资格4.班主任要通过班队活动、心理、班级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
5.家长以身作则,在正确使用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讲清过度使用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加强对孩子使用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作业管理1.学校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2,科学设计作业,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作业,鼓励老师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3.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进行全批全改,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家长可适当协助与监督,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培养自主作业的习惯4.教师尽可能减少家长签字、网络打卡和照片上传等作业反馈方式5.家长不随意给孩子增加作业,不随意给孩子报课外学科类培训,要保证孩子的休息时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睡眠管理1.建议学生21:00前就寝,最晚不要超过21:20每天尽量保证十个小时的充足睡眠2.当天若因特殊原因21:00还未完成作业的,可以申请第二天补做,到校后由老师妥善处理3.上午8:30开始上课,学生按照作息时间表分批到校,各班不得随意更改学生到校时间4.积极做好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家长要重视并帮助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好孩子的睡眠管理,保障孩子有效学习,健康成长。
读物管理1.学校严格执行《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严把图书征订关,禁止任何形式的图书推销活动进校,禁止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2.学校每学期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优化图书馆借阅功能,设立班级读书角,开展“阅读月”校园系列读书活动,营造校园书香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3.学校对班级图书角读物和孩子携带入校的读物进行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及时处置,消除不良影响4.家长应在正规渠道购买课外读物,重视课外读物的价值取向提倡亲子阅读,建议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提倡阅读纸质书,严格控制孩子、电脑的阅读时间与阅读范围,既要防止非法读物,也要注意用眼卫生,积极防控近视体质管理1.严格课程设置标准,开足体育课程,保证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增加“多彩乐园”拓展选修课程中体育类课程的比例,加强各种体育课程管理,提高授课质量,确保学生体育技能与水平不断提高,提升学生体质2.严格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制度,运动方式主要为集体操、慢跑等,注重科学运动,确保每一位学生的运动安全3.加强课间管理,要求每位学生课间走出教室活动,注意活动安全与健康。
加强眼保健操时段的规范化管理,做到动作规范,人人落实4.大力推进“明眸皓齿”工程,认真做好学生健康体质检测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校园运动赛事,重视体能训练,推行“体育家庭作业”,家校合力促进锻炼效果学校五项管理工作方案解读今年以来,围绕“双减”工作,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五项管理的具体意见从“、睡眠、体质”这样看似与学校关系不太大的“小情”,再到“作业、读物”等与学校管理密切相关的“小事”,透过这些“小事小情”,我们都能看出教育部在落实中央精神,全系统、全社会共同治理的决心和力度那么,什么是“五项管理”,为什么如此高度重视?学校、老师、家长又该如何做好“五项管理”?今天来为大家做——解读!“五项管理”之管理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目的: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求:原则上不得将个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配套措施:(1)学校通过在班主任办公室设立固定、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2)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完成作业。
3)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4)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将“管理”的理念融入活动,如开展辩论赛、让学生为设计安全新颖的保管箱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要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五项管理”之睡眠管理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目的: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加强睡眠管理,是为了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目标: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配套措施:(1)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2)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3)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o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
4)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五项管理”之课外读物管理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目的: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要求: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进校园课外读物欠发达地区规模较小的学校,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推荐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配套措施:(1)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2)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3)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4)指导和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家长从正规书店选用读物,避免选购和使用盗版读物5)建立阅读激励机制,以适当的形式表彰书杳校园和表现突出的师生五项管理”之作业管理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目的: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扭转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
要求: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配套措施:(1)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2)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根据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4)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帮扶5)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引导孩子从事家务劳动、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6)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留作业,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五项管理”之体质健康管理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目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1)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2)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配套措施:(1)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一2项运动技能2)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3)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一校级联赛一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4)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
5)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6)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