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风筝》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75103389
  • 上传时间:2022-04-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导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导学难点】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课时】3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当冬天的寒气尚未褪尽,我们偶然抬头,看到天空飘飞着一两只风筝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同学们想知道鲁迅先生的感受吗?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二、检查预习1.完成配套练习第一题2.识记字词三、展示目标:1、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及写作背景 2、熟悉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 整体把握,合作探究:1. 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 理清课文结构,给课文分段(现实——回忆——现实),并写出段意 第一部分(1-2)由北京的春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第二部分(3-11)叙述风筝事件(虐杀风筝梦—醒悟懊悔—补过不得) 第三部分(12)由景衬情,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3.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本文是哪一种?4.请找出本文的感情线索?惊呼跳跃 惊惶绝望 精神虐杀 忘却笑柄 可鄙 愤怒 补过 沉重 悲哀五、当堂练习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预习指向】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检查预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三、展示目标1、再读课文,体会亲情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什么?“悲哀”的是什么?因为我看到北京竟然在肃杀的严冬放起了原本属于春天的风筝,所以惊异想起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且永远无法补过,所以悲哀.引出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3、第三.四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4、“我”和弟弟对于放风筝的观点是否一致?   弟弟 “我” 平时对风筝的态度   “我”发现弟弟偷做风筝时   结果  五、探究质疑:1、“我”的骄傲是否维持下去呢?当“我”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2、文中“对于”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作者在文中 是什么样的 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六、当堂巩固:完成配套练习第2、3题。

      预习指向】: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检查预习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相关的句子有:(1)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2)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 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能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惊呼”“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三、展示目标1、再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加深理解 2、抓住重点句子,结合背景理解课文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我”是否想过办法去摆脱这种“悲哀”的境地呢?效果如何?鲁迅先生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感到了深深的自责,并且努力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办法一: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他和我一样,早已有胡子了” 失败 办法二:“讨他的宽恕”—— “他什么也不记得了”2、待到弟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轻松反而觉得“沉重”?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

      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情?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4、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五、探究质疑:文章最后一句应如何理解?“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 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六、赏析与拓展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1、感受到了冲突、误解中的真情;理解了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学习作者的自省精神;感受了传统旧思想观念 对人的毒害等。

      2、明确了人间处处有真情,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扼杀儿童自由活泼精神是极端错误的,作者敢于正自己缺点,彻底肃清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毒害,追求自由光明的新生活预习指向】熟读《羚羊木雕》,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反思】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I)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学生的道理三、教学难点 文章思想深刻,学生理解主题,存在一定困难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如歌中所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带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每次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我们便会想到我们天真烂漫的童年多么想重走一回童年,只因为风筝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

      二).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三)、进入课文:请大家带着问题(全班读/抽读/默读)全文任务:在读过程中划出段落序号;找出文中生字词;思考课文的中心内容;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下记号生字教学shí huáng sè 什 物 惊 惶 瑟 缩 shù宽 恕chà líng dīng xián wù bǐ 丫 杈 伶 仃 嫌  恶 可鄙zhì nüè   duò 掷 虐 杀   堕   yì苦心孤诣qiáo cuì mú wú gōng chéng憔 悴 模 样 蜈 蚣 惩 罚多 音 字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shí 什物 mó 劳模什 模 shén 什么 mú 模样 è 凶恶恶 ě 恶心 wù 嫌恶内容概要(可以先让学生试着概括)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毁掉了弟弟的风筝,二十年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2)写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3—4)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第三部分(5—8)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第四部分(9—12)我想讨小弟的宽恕,他却全然忘却,我更加悲哀四). 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③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时候,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④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五)课文分析思考: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我”受封建的老幼尊卑的家规思想的影响,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2.文章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整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环境描写烘托出我的悲哀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悲哀)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文章内容二、分析文章(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

      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时过境迁,二十年过去了,一切只是往事,所以说是久经逝去现在,在北京,看见天空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