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年度河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docx
47页2024-2025年度河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A.认识化学科学B.化学实验基础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D.物质结构基础【答案】 D2、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 )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A.4B.6C.8D.10【答案】 B3、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4,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待查证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液漏斗下端口留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答案】 C4、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 )A.化学教科书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B.化学教科书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C.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重点知识的练习题目D.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答案】 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是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B.化学研究只能认识分子,不能创造分子C.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D.化学研究只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答案】 C6、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它的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旨在纪念化学学科取得的成就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答案】 A7、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下列元素与其对应的焰色反应特征颜色错误的是( )A.Na——黄色B.Cu——绿色C.K——蓝色D.Ca——砖红色【答案】 C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B.油脂、淀粉、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D.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 C9、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mol/L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①⑤C.只有②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 D10、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A.ΔH-TΔS>0,ΔS<0B.ΔH-TΔS<0,ΔS>0C.ΔH-TΔS>0,ΔS>0D.ΔH-TΔS<0,ΔS<0【答案】 D11、叶老师在结课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用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
那么,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预习下一节的学习内容这种结课方法为( )A.归纳总结法B.设疑探究法C.巩固练习法D.收集整理信息法【答案】 B12、在教学过程中,某化学教师为了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应使用(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答案】 B13、按照( ),探究教学可以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A.探究的任务和性质B.探究的环节C.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D.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答案】 C14、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A.苯酚B.甲苯C.硝基苯D.氯苯【答案】 A15、下列过程放出热量的是( )A.液氨气化B.钠与水反应C.碳酸钙分解D.化学键的断裂【答案】 B16、一般来说,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具有下列哪几方面的指向?(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17、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答案】 D18、用Na2SO4溶液[含有少量杂质Fe2(SO4)3]制取Na2SO4·H2O晶体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指示剂控制);②加金属Na;③蒸发、冷却、结晶、倾倒;④加过量的NaOH;⑤加适量的HN03;⑥过滤。
其中正确的操作有( )A.②⑥⑤③B.④⑥③①C.④⑥①③D.②⑥③⑤【答案】 C19、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答案】 C20、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加德罗D.汤姆生【答案】 D21、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 )A.酚酞B.圆底烧瓶C.锥形瓶D.碱式滴定管【答案】 B22、下列不属于探究式教学特征的是( )A.问题情境特征B.思维开放特征C.教师主体特征D.实践探索特征【答案】 C23、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物质是( )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B.一水合氨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C.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D.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答案】 D24、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加入2mL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2滴1mol/L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该实验的目的是( )。
A.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 D25、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 )A.酸性B.碱性C.酸碱性D.氧化【答案】 A26、下列关于化学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D27、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三者均有【答案】 D28、叶老师在结课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用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那么,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预习下一节学习内容这种结课方法为( )A.归纳总结法B.设疑探究法C.巩固练习法D.收集整理信息法【答案】 B29、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答案】 A30、某校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初三化学教研组的老师们编制了一套化学期末试题,对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情况进行测定。
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B31、( )适用于一些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的化学课题,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并且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答案】 A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体系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D.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答案】 B33、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答案】 A34、下列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答案】 D35、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
A.可行性原则B.简约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答案】 C36、对于以下烷烃,最容易由相应的环烷烃加氢开环生成的是( )A.CH3CH2CH3B.CH3(CH2)2CH3C.CH3(CH2)3CH3D.CH3(CH2)4CH3【答案】 A37、5.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是( )A.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B.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