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为而治:从制度设计入手.docx
3页无为而治:从制度设计入手 当一个人不和社会发生关系即独自一人时,无所谓“性本善”或“性本恶”,其任何行为全部是出自“本能”,即“自利”使然评判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只有依据这个人融入社会、和她人交往以后的表现才能分辨假如这个人的“自利”行为损害了“公利”,能够谓之恶,损公肥私行为多了,则成了“坏人”;反之,为“公利”不惜牺牲“自利”,则谓之善,善事做多了,大家自然称之为“好人”作为一家企业,当然期望每个职员全部是好人,然而实际上不可能要求职员只为“公利”做奉献而放弃“自利”,因为“自利”是职员的“本能” 怎样做到在确保企业取得“公利”的前提下,又能满足职员的“自利”呢? 先看以下多个可能已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 例一,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合格率为99.9%,这就意味着一千个跳伞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以后军方改变了降落伞的出厂检验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多个,让厂家的责任人亲自跳伞检测今后,降落伞的合格率达百分之百 例二,早前英国政府雇佣私人船只运输犯人到远方目标地,根据装船人数付费,多运多付很快发觉,犯人在路上的死亡率很高,即使派官员上船监督限制装船人数,还是有偷偷塞人的情况。
以后她们改变了一下付款程序:按抵达目标地的人数付费自此以后,犯人的死亡率大幅下降船主为提升犯人的生存率,还在船上配置了医生 例三,华为企业是中国的成功企业该企业对职员的激励方法是“1+1+1”机制,即薪酬由工资、奖金和股票分红三部分组成在这种分配制度下,职员工作不但是为拿到基础工资,奖金使得职员产生主动提升业绩的动机,而股票红利使得职员也主动关心企业整体业绩,自觉自发地努力工作,从而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从以上例子不难发觉,军方、政府之因此能“一劳永逸”地处理问题,企业之因此能快速地得到发展,得益于科学的制度设计其关键在于确保“公利”不受损害的条件下,才能满足“自利”的获取华为企业更是把职员利益和企业利益绑在一起,形成“命运共同体”以上各例的双方,全部是把原来雇方对佣方的监督行为,转化为佣方的自觉行为从而,雇方达成“无为而治”的境界 其实在酒店管理实践中,也不乏科学的制度设计比如酒店对营业部门不但下达销售指标,考评其工作量,还下达促进部门自觉控制成本的利润指标再如,营销部制订员工的薪酬制度是“基础工资+业务分成”,促进员工完成销售定额的同时,为争取超额奖金而努力增加销售额同理,客房部房务员在完成清洁房间数定量的情况下,愿意为取得超额奖金而努力增加定额外的清洁房间数。
实践证实,“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必需建立在“制度有为”的基础之上假如军方没有改变降落伞出厂检验的制度、政府没有改变付酬程序的制度,假如华为企业没有薪酬的“1+1+1”机制,则不可能有“无为而治” 总而言之,要想达成“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必需从制度设计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