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42页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 了哪些矛盾?中央地方君权相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 展过程中产生的两对主要矛盾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阶阶段 朝代 地方制度对对中央集权权影响秦①趋势趋势汉初武帝③唐④ 宋⑤元⑥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加强节度使,发展 为藩镇割据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 设通判;控赋税行省制,宣慰司 , 宣政院辖地形成巩固趋势: 中央权 力不断 加强; 地方权 力不断 削弱完 善加强推恩令推恩令削弱 加强;但三冗 ;积贫积弱加强,统一, 重大变革,省 制开端加强削弱新 发 展②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 权力、强化中央集权?中 央 集 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 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 制,绝对服从中央狮子山楚王陵——刘戊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 权力、强化中央集权?1、两汉:2、唐朝: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1)初期,郡县、封国并存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 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节度使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 权力、强化中央集权?3、北宋:(1)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 充实中央禁军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 时设通判负责监督3)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 其余部分由中央掌控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知识延伸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 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元 代 的 行 省河北山东山西 宣政院直辖地中书省 直辖地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 权力、强化中央集权?4.元朝:(1)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长 官由朝廷任命 (2)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 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3)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 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朝代 措 施 影 响汉汉隋唐北宋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①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 构构②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 三司使分割相权三司使分割相权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三相权反弹秦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建立专制主义制建立专制主义制 度丞相权力很大度丞相权力很大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趋势: 相权不相权不 断削弱断削弱 ,皇权,皇权 不断加不断加 强强中外朝制度皇帝尚 书 令侍中常侍丞相太尉御 使 大 夫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中朝外朝皇 帝中书省 (决策)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议)吏、户、礼、兵、刑、工隋唐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1.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 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 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3、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 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二、君主专制的 演进 阅读教材,从汉至元各朝代是如何解决皇 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汉朝:魏晋:隋唐:宋朝:元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 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权、军权、财权(分割相权、强化皇权)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 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 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 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朝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强化皇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上承天子,下总百官 2、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 变发展?有何影响?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1、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变化过程?朝代选官制度选官方式选官依据汉朝魏晋隋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孝、廉依靠门第, 不注重才能科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科举考试才 能1234562、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 变发展?有何影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 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 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 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 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原因:演变:影响: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1905年废除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 官员文化素质;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 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 非一朝想一想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 史实加以说明答案提示: ①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臣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 国政,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 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②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时三省长官相互制衡, 集体行使相权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 的独尊 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掌军权 )、三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 权力,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④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 ,元朝后期相权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问题探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特点(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走进高考1.(2010·福建文综14)《朱子语类》云:“唐事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 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 ……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 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B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 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
B选项转换换了 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2.(2010·海南单科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 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2.B 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 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 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 的核心3.(2010·江苏单科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 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 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 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3.A 此题考查的是对元朝中央机关的理解根据材 料中的提示土番,时间是元朝,而且跟佛教有关, 应该理解为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 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宣政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4.(2010·江苏单科1)柳宗元《封建论》载:“ 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 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4.B 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
根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汉朝由于刘邦采用 郡国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这都是 因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此题应 该选择B项5.(2010·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 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 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5.D 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 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 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 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 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6.(2010·浙江文综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 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6.C A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 荐举B是在明清时期D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 学子的必读之书。
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 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7.(2010·全国Ⅱ卷文综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 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 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 直接原因是( )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7.B 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排除A;唐宋时 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 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 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 策论,符合题意8.(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 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 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 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8.C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根 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是注重门第高低,而不看中才能 ,所以应排除A 、 B和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9.(2010·北京文综12)图6 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 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 度实行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9.C 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 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10.(2010·山东文综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 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0.C 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 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 军事,。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