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教案]失街亭_1.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5550730
  • 上传时间:2017-09-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失街亭失街亭 罗贯中教学目标:1.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3.理解本文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的语言特色第一课时一、介绍作家作品: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大约生活于公元 1330 年至 1400 年之间,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他可能是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钱培、东原等不同说法) 曾经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他写过词曲,杂剧,以小说的创作成就最大他“与人寡合” ,而“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其作品包罗万象,著有小说《隋唐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 ,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2二.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即:,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灵活运用 4 字、5 字、7 字句)三 分析小说如何写马谡失街亭的1.教师介绍马谡其人如何深受诸葛亮重用的相关情节2.学生概括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自骄自傲、目中无人、死守教条等,只要符合这些意思即可)3.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提示: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主要是马谡的三“笑”“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一“笑”“汝真女子之见!…… 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二“笑”“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三“笑”3……此一些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再就是间接描写:一是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二是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三是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笑反衬马谡的无能 )4.如何看待理解马谡自缚请罪这一情节?(讨论)(可以看作是对马谡的后悔,勇于承担责任,也可以看作是对马谡的嘲讽,或者还可以看作是马谡还想以此博得诸葛亮的怜悯,借以逃脱罪责等,只要学生讲清道理,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课时 分析其他人物,讨论评价“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感想一.处理作业(略)二.分析诸葛亮其人:作者写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段?1.衬托手法:①以司马懿的态度反衬: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②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2.直接描写:4①知人善任,小心谨慎:马谡熟读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谨慎,派王平协助马谡②知彼知己,机智多谋: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查看布兵图样,知马谡无知;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③勇于自责:街亭失守后说:“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④有情有义,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欢马谡,尽管马谡自缚来见,还是挥泪斩马谡,但答应替他抚养子女⑤如何理解诸葛亮的三“哭”?“挥泪 ”显示其对人才的爱惜;“流涕”是因为内心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大哭不已”是为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三.体会本文前后照应的特点: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反复照应的效果(使作品脉络清楚,结构紧凑) (学生寻找完成,教师只做点示)四.讨论:失街亭,谁之过?(学生各抒己见,可以认为是马谡的责任,也可以认为是诸葛亮的责任,还可以认为两人都有责任,但理由论据要充分,说服力要强 )《失街亭》是一篇自读课文,可用自读、图示、评点、讨论等方法实施本文的教学这一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战争与人”作为5教学的切入点,领略(失街亭》渲染的历史情绪、战争情愫和英雄情结,使学生的视野不滞留于具体事件,而能全景鸟瞰战争风云。

      一、自读:了解相关情节及节选部分内容1.课前泛读《三国演义》诸葛亮“一出祁山”部分(第 91回至第 95 回)2.课内精读“街亭争夺战” 、 “挥泪斩马谡”两部分,在课本上作勾画圈点二、图示:利用《蜀魏街亭之战示意图》(注)把握战争全局形势1.读图,弄清街亭在诸葛亮“一出祁山”中的战略地位注意子午道、褒斜道、天水郡至长安大路)蜀魏以秦岭为界对峙,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是攻取长安取长安必过秦岭,过秦岭有三条通道:一是东路子午道,但其地险要,不易通过故诸葛亮未纳魏延之计,东路偷袭二是中路褒斜道,路途较近,蜀军可由此攻郡城,取长安,但中有栈道近 500 里,行军困难此次北伐,孔明于此道设疑兵佯攻三是西略由阳平关绕到渭水之西的一条大道,此道离长安较远,但蜀军兵力集结和粮草搬运十分方便故蜀军主力自汉中兵出祁山,由此道进军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北陇城镇)是此路战略要地,控制街亭,即掌握战争主动权倘此地失守,蜀军粮道断绝,后援不继,三郡难保,便会不战自溃用诸葛亮的话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 ”62.读图,叙述蜀魏街亭之战前后过程注意“蜀魏军事部署”)司马懿、张邰率二十万人马挥师西进,诸葛亮料其必取街亭。

      参军马谡立下军令状,愿领二万五千精兵前往防守诸葛亮嘱马谡“当道”下寨,令王平协助防守绘制”图本” ;又唤高翔”屯兵”街亭东北之列柳城,以作策应;再派魏延屯扎街亭之后,以为救援遂令姜维为先锋拟攻陈仓,令赵云出箕谷佯攻郿城马谡“屯兵山上” ,王平规劝,马谡不听,二将分兵司马懿围困街亭,断绝汲道,放火烧山,蜀兵不战自乱,马谡冲出重围魏延、高翔、王平谋复夺街亭,反复冲杀三将连连中计,迫不得已,退守汉中门户阳平关诸葛亮闻街亭、列柳城俱失,跌足长叹,布置姜维、赵云撤军,下令弃守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回汉中后,赞赏不失人马辎重的将军赵云,挥泪处死败军之将马谡三、评点:欣赏<<失街亭>>描写”战争与人”艺术仅列三则)1. 马谡三“笑” 人物描写:神态语言 )一笑孔明“多心” ,二笑王平无能,三笑司马懿胆怯原文略)马谡 “笑”三次,表露其性格:一意孤行,公然违令,目无“丞相” ;死守“兵法” ,刚愎自用,看轻同僚;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小觑劲敌72.街亭三“夺” 场面描写:街亭激战 )(原文略)作者以浓墨重 I 彩,营造出惊心动魄的战斗气氛,敷演出 I跌宕起伏的”街亭争 I 夺战” 先是马谡落 I 荒而逃,张邰佯作追 I击,却转出魏延的及[时增援。

      情节一顿张邰佯作败退,魏延复夺街亭,不意突遭魏方伏击,千钧一发之际,王平引兵来援情节又一顿王、魏合兵,奔列柳城,与高翔夜袭街亭,陷身空寨,死命冲出,列柳城陷于敌手情节再一顿写双方环绕街亭反复争夺,一波三折, “有斗移星转,雨覆云翻之妙”(毛宗岗《读〈三国志〉法》) ,刀光剑影,令读者目不暇接值得注意的是,傲慢轻狂的马谡,厮杀中不见踪影3. “挥泪” 动作描写:人物心理)(原文略)诸葛亮涕泪纵横,一为北伐失败痛惜,一为马谡违令遗憾,一为识人不深悔恨种种情感,积累良久斩将之时,难以自抑,猛然喷发想起马谡亦为人才,相处日久, “义同兄弟” ,为严明军纪,不能不杀,有情而不枉法,执法又不忘情,诸葛亮泪如泉涌,其情至真不用“揩” 、 “抹” 、 “拭”等常用字,著一“挥”字,一见诸葛亮痛苦之深,一见诸葛亮决心之大四、讨论:探讨《失街亭》描写”战争与人”技法1.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记载:“诸葛亮出祁山,加邰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 ”(三国志蜀书 诸葛亮传》记载:“ 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 ”史料可证,街亭之8战,魏军主将是张邰,司马懿与此战无关那么,小说为什么要将诸葛亮的对手改作司马懿?小说中的司马懿,既精通兵法又有实战经验。

      派子侦察、亲自巡哨、摸清守将,断绝水道、围而不攻、放火烧山,以及多次设伏等,表明其人非等闲之辈历史上的司马懿,此时确未曾与诸葛亮交手如果按照史实,将诸葛亮一出祁山兵败而返的对手写成魏国一员大将张邰(此人后被诸葛亮设计射杀),无疑会贬损诸葛亮的形象作者“张冠李戴” ,以同样多谋善断的司马懿来映衬诸葛亮(司马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更能表现诸葛亮的指挥若定、用兵如神2.诸葛亮一向谨慎,知人善任,为什么竟重用马谡这样的“言其过实”之人?马谡请战,立下军令状,以“乞斩全家”的担保来表明决心与信心而在诸葛亮心中,马谡“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 建“攻心计”令孟获就范,建”反间计”令司马懿下野,可见其人亦非无能之辈诸葛亮复令魏延、高翔襄助防守街亭作了这样的布置,诸葛亮自然认为,街亭不致有失诸葛亮的“失算”在于,没有看到马谡缺乏作战经历,可为良谋而难作良将,也没有对马受命时流露的骄狂情绪予以注意,终至酿成大错失街亭)中的诸葛亮不是“完人” ,反而感人鲁迅批评( 三国演义) 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此种情形,节选部分是例外)3. “一出祁山”是蜀汉一次失败的战争,可是蜀方主帅诸葛亮依然光彩照人,试结合课文作简要分析。

      9作者在诸葛亮身上,倾注了自己的“英雄情结” 虽然是一次失败的战争,却以生花妙笔写出了一个失败的英雄,给读者一种历史真实感街亭布防,见其精细谨慎;初见图本,见其料事如神;回军汉中,见其从容不迫;赏将斩将,见其赏罚分明对手和麾下诸将如众星拱月,对诸葛亮起映衬烘托作用失败的英雄、悲怆的英雄,更能引起读者的审美思考4.你个人认为,谁应对一出祁山的失败负主要责任?(观点不求统一)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 ,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第三种观点,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势如从魏延之议,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为诸葛亮战败)绝非诸葛亮对手(时司马懿赋闲苑城) ,则长安指日可下。

      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 ”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10(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 ”诸葛一生惟谨慎” ,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优质教案(第一课时).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精品课件.ppt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灯光》优质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第一课时).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优质教案(第二课时).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精品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优质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每课时优质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每课时优质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第二课时).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灯光》精品教案.docx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单元 研究土壤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4.12.做个穿绳板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4.14.称空气教案2025秋季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3.8.形状改变了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10.地下水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3.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2 单元 玩磁铁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2.不同的土壤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11.海洋教案2025秋新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