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63694197人教版中考备战总复习第三部分考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doc
9页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一、(2014·宁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解析:此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考生应了解文言文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 解析:“盗”在这里指偷窃的行为答案:D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解析:此题考查阅读理解的能力陈寔不处罚梁上君子的原因,文中通过陈寔的话作了交代,是因为陈寔从窃贼的容貌上判断其偷盗有因,不是惯犯,就放了他。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①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②陈寔不责罚梁上君子,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陈寔不捉盗贼,教育他,并“遗布二端”,来总结形象特点参考译文】陈寔,字仲弓,为太丘县令一天,)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导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听到后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从你的外貌上看,你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偷窃的行为二、(2014·菏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6分)书黄筌画雀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1.上文作者是 宋 代文学家苏轼,我们曾学过他一首咏月词 《水调歌头》 2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些知识需要考生平时积累。
应该注意,第二个空答案必须有书名号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B.C.D.解析:A项“信然”为确实这样的意思B项“虽”为即使的意思C项“乃”前者为于是(才) 的意思,后者为竟然的意思D项“是以”为因此的意思答案: C3.本文揭示了一个艺术创作规律,那就是: 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 2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这则文言文很短,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文章由黄筌画鸟说开去,得出结论“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借事说理,说服力强参考译文】黄筌画了(一只)飞鸟,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有人(对他)说: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黄筌就)去验证了一下,(发现)果然是这样我们)于是知道,(如果)不能仔细地观察事物,即使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更何况是做大事的人呢?因此君子应该认真地学习并且善于提问三、(2014·扬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秦兴师临周求九鼎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注】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颜率:人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周君患之 忧虑、担忧 (2)发师救周 军队 (3)颜率复诣齐 到、去,前往 (4)子之数来者 多次、屡次 解析:解释文言文中的实词,除了要注意积累,更要结合具体句子同时要注意个别词语的特殊用法,如(1)句的“患”是 “忧虑、担忧”的意思;(2)句的“诣”是“到,去,前往”的意思此题中考查的四个实词也是教材中学习过的,只要教材知识掌握得牢固,解决起来并不难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B.C.D.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能力考查的方式一般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词语的具体意思进行解释。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A项前者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代词,指驴B项两个 “于”均解释为向、从C项前者是“于是”的意思,后者是“竟”的意思D项前者是“因此”的意思,后者是“可是、但是”的意思答案: B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译文: 我究竟从哪条路才能把九鼎运到齐国?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文: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用完了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译文: 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解析:翻译文言句子一定要遵从翻译的规则,每个字都要翻译,还要注意句子的句式特点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1)中“致”是到达的意思;(2)中“再”解释为“第二次”;(3)中“徒”解释为“仅仅,只是”,“其实”是“它们的果实”,(2)中的省略成分也要补充完整4.“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
3分)颜率是聪明的,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挽救了国家的尊严,保全了国家的利益,但他玩的是诡计做人做事,信义为重,颜率的谋略是建立在诱惑欺骗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他的谋略可能救得了一时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感受与评价,题目设定为对人物行为的评价题干中有赞颂和批判两种观点,答题时要能公允评价,既谈出颜率行为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又指出颜率行为中需要批判的地方文中的颜率聪明、有智谋、能言善辩,为他的国君分忧;同时颜率玩弄阴谋诡计,欺骗他人,虽然解了一时之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不值得提倡参考译文】秦国大军压境想得到周的九鼎(国宝),周国国君担忧这件事颜率就到齐国求救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国太可恶了,竟想以武力夺取周的九鼎我们的国君想了想)给秦国,不如给齐国,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听后)非常高兴,立刻调遣军队救周,秦因而退了兵齐国想得到(周的)九鼎,周国国君又担心齐国来要九鼎颜率又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周国靠齐国仁义(才能保住),愿意把九鼎给你们,可是不知从哪条路给你们送来?”齐王说:“我将借道从梁走颜率说:“不可以梁国君臣早就想要九鼎了鼎进入梁,一定不能出来齐王说:“我将借道楚国。
颜率)回答说:“不可以楚国君臣早就想要九鼎了鼎进入楚,一定不能出来齐王说:“我究竟从哪条路才能把九鼎运到齐国?”颜率说:“我暗自为大王担忧啊!”齐王说:“你来了几次,似乎是不想给吧颜率说:“(我们)不敢骗齐国,快决定从哪走,我们等你们命令就送鼎来齐王就停止了(索要九鼎)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游东坡①(南宋)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节选自《入蜀记》)【注释】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③筇杖:竹杖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1)自州门而东 向东走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空而开阔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面向 (4)为一郡之最 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明确重点虚实词的具体含义,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理解,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如:“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向东走”,“面”是名词作动词,意为“面向”,“为”在这句话中作动词用,意为“是”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解析:此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密相关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3.下列表述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解答时,首先要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与选项进行比对,确定正确答案答案: B4.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2分)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雪堂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
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仰慕 之情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理解内容的第一步是读懂原文,然后梳理作者的行踪作者写这篇游记,有吊古怀今之意,表达对苏轼的仰慕、怀念之情参考译文】十九日的早上,我到东坡游玩从州门向东走,山冈、地垄高高低低,起伏不平到了东坡地势就豁然开朗,平平坦坦了东边一处地垄较高处有三间屋子一像乌龟头的亭子上写着“居士亭”,亭子下面朝南的一座祠堂很雄伟,祠堂四面墙壁都画着雪景祠堂内有苏轼的画像,头戴乌纱帽,身披紫色的袍子,手按横着的竹杖,这就是雪堂祠堂东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相传是苏轼亲手栽种的祠堂)正南面有座桥,(桥上)榜文写着:“小桥”,因“莫忘小桥流水”的诗句而得名小桥下面起初没有沟渠流水,遇到下雨就会有涓涓细流罢了 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小桥)东边有一口井,叫“暗井”,取名自苏轼的诗句“走报暗井出”井中泉水凉气侵牙,却不是很甘甜还有“四望亭”,正好和雪堂径直相对在高处,一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