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年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十二课五彩斑斓教学设计.doc
4页2021-2022年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十二课五彩斑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三原色、三间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表现技能;2、能用三原色调出变化丰富的各种间色,并且在实践过程感知颜色所带来的奇妙变化;3、体会颜色对于主观情感的外化体现;4、欣赏优秀的民间艺术品和色彩图案,激发学生表现兴趣和陶冶性情教学难点:比较难以理解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于画面色彩的重要影响;教学难点:在游戏中进行感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浪漫”基础上的“规则”的牵引;教具准备:各类艺术品(色彩鲜艳、丰富的)课件;相关作画工具学具准备:废旧的包装盒;相关工具教学过程:一、感知“浪漫”,学会归纳辨别小游戏:(1)说说自己的衣服颜色的构成;(2)补充其他同学身上的颜色;(3)教师小结;总结出学生眼中的大家衣服上共有的一些颜色成分;适时板书二、体会色彩,实践认知(1)教师出示课件:(三个身穿红、黄、蓝衣服的卡通人物形象,相互游戏,然后发生拥抱画面,三原色发生两两交互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实践:A 学生实验:拿出事先准备的作画工具和材料,教师准备白纸;学生选择刚才相对应的三种颜色;即红、黄、蓝B教师参与其中,指导实验:C学生小结:D教师: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在我们自然界当中是三种最基本的颜色,任何漂亮的颜色都是由这三种颜色变化而来的;三、心情体悟,主观感受1、选择游戏:(1)选择符合现在心情的一种颜色;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一种颜色?(2)考虑其他两种暖色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心情下选择?为什么?(3)采用小组交流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4)教师小结2、出示课件:(色彩丰富的一些作品:凡高的《向日葵》,达利的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等,并出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作品,了解色彩的多样性,为自然引出三间色做好铺垫)四、丰富认知,加深拓展1、延伸课件:(三个卡通形象,了解由三原色衍生出的三间色)2、教师:除了可以有红、黄、蓝变化出橙、绿、紫三种间色以外,你还能变化出其他颜色来吗?3、学生实验:4、学生小结:颜色非常丰富,可以通过任意的颜色搭配,探索出更多、更新的颜色来五、操作训练,回归“浪漫”学生练习:选择四季春夏秋冬中任意一个季节,在事前准备的包装盒上肆意挥笔,画出心中自己对这个季节的主观情感,觉得不满意可以换一个平面继续操作)六、教师课件总结:有着各种丰富颜色的卡通现象越来越多,前、后位置关系的重叠,使画面的色彩更加多变,最后完成一幅幅色彩鲜艳的作品依次叠加出现。
画外音:生活中的颜色更加让我们目不暇接,只要我们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附送:2021-2022年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十课跳舞的点和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2. 采用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让学生喜欢中国画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分析: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远流长,博大精深,小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要帮助初学中国画的小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真正喜欢中国画,兴趣盎然地用中国画的形式表情达意,就必须摈弃机械地讲解笔墨技巧,机械地传授中国画表现程式,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点,线,面是平面绘画最基本的语言,为强化学生的绘画语言,应有意识地利用他们在绘画内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使他们更准确地对视觉物象产生点,线,面的联想这节课中还涉及到色彩的搭配,墨与色彩在生宣上产生的特殊变化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难点: 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力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歌曲导入:播放歌曲《生命色彩》提问:歌曲中唱到了哪些颜色?你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二、 表演体验,主动探究:1、 师示范表演,师边表演边讲解笔法示范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绘画工具的基本功能2、 学生表演在练习过程中渐渐发现中国画的特点及不同笔法的效果同学之间交流感受3、 师生共同探究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教师运用点、线进行演示,学生跟着学习4、 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三、 学生创作: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回指导,边指导边讲解水在纸上停留的时间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四、 评价与小结:1、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组内推出2~3张作品在班内展示2、 学生对同学的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A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的成功之处,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思第二课时:重点放在学生能利用综合材料(水彩、水粉)进行创作,体验色彩的乐趣。
